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創新能力作為衡量人才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顯。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寫作教學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面對新時代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初中語文教學不僅承載著傳授知識的使命,更肩負著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重任。深人探索如何在寫作教學中融入創新思維訓練,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更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一、激發想象火花,拓展寫作思路
想象作為人類心靈的翅膀,是創新思維的起點與源泉。通過精心設計的情境模擬、引人入勝的故事引導以及開放式的聯想訓練,能夠引領學生跨越現實的界限,深入想象的腹地。這一過程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更能在無形中拓寬他們的思維疆域,使他們在面對寫作任務時,能以新穎的視角和多樣的表達方式展現內心的情感。
以統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發揮聯想和想象”寫作為例。教師先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場景:有隱藏在神秘森林中的城堡,有在星際之間的飛船,還有與人類和諧共處的外星生物等。在這樣的場景中,學生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未知和可能的世界,好奇心和探索欲被瞬間點燃。接著,教師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在遙遠的宇宙深處,有一顆神秘的星球。這顆星球上的生物擁有著超乎尋常的能力,可以隨意變換形態,能夠穿越時空,還能讀懂他人的心思。有一天,一位勇敢的少年意外地來到了這個星球”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著,學生聽得入神,思緒隨之飄向那遙遠而神秘的星球。隨后,引導學生進行開放式的聯想訓練:“假如你們也來到了這個神秘的星球,會遇到什么?會有怎樣的奇遇?”學生紛紛展開想象,有的說可能遇到會說話的動物,帶領自己探索星球的秘密;有的說會發現一種神奇的植物,吃了就能擁有超能力;還有的說會遇到一位智慧的長者,傳授給自己神秘的知識和技能。教師讓學生把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記錄下來,形成一個初步的寫作提綱,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構思。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鼓勵。對那些思路較為狹窄的學生,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從環境、人物、情節等方面展開想象;對那些表達不夠生動的學生,建議他們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讓文字更加富有感染力。
通過這樣的精心設計,學生充分釋放了自己的想象力,拓寬了思維的疆域。教師應將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視為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為他們構建一個充滿想象與創意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其中勇敢嘗試,不斷拓展自己的寫作思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創作出更多具有新意的作品。
二、打破傳統框架,創新寫作形式
傳統寫作形式的束縛,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打破這些框架,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新的寫作形式是釋放學生創造力、培養其創新意識的關鍵所在。散文的自由流暢、小說的情節構建、劇本的戲劇沖突…每一種寫作形式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一點,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形式進行創作。
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寫出人物的精神”寫作。課始,教師不要急于給出模板或范例,而是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一段悠揚的音樂,引導他們在心中勾勒出一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可以是身邊的朋友、家人,也可以是歷史長河中的偉人,甚至是虛構的文學角色。隨后,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分享各自心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故事。討論中,有的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媽媽那雙布滿皺紋卻溫暖如春的手,傳遞出歲月的滄桑與母愛的偉大;有的學生則通過一段虛構的對話,展現了主人公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這些交流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也讓大家意識到,寫作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碰撞。在接下來的寫作環節中,教師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嘗試多樣化的寫作形式。有的學生選擇了散文的形式,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人物內心的波瀾;有的學生則大膽嘗試小說創作,通過跌宕起伏的情節展現人物性格的復雜多面;更有學生發揮創意,編寫了一部短小的劇本,通過人物間的對話和動作沖突,深刻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內核。
打破傳統框架,創新寫作形式是寫作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敢于創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寫作平臺與展示機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并發掘自己的寫作潛能與獨特風格。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寫作者。
三、鼓勵多元思考,提升寫作深度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審視問題,進行多元思考,是提升其寫作深度與廣度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發散性思維,可以幫助他們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問題本質,從而創作出具有深刻思考的作品。這種深度的挖掘與探索,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夠讓他們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現象時保持清醒的頭腦與獨立的判斷。
以統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學習描寫景物”寫作為例。教師先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漫步于校園的小徑上。秋風輕拂,落葉紛飛,學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教師適時停下腳步,指著一棵老槐樹問:“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紛紛回答:“一棵大樹”“金黃的葉子”“風中的搖曳”…教師微笑點頭,接著引導:“除了這些直觀的感受,你們還能想到什么?這棵樹經歷了多少春秋?它見證了哪些故事?它的存在對周圍的環境有何影響?”這一連串的問題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他們開始嘗試從時間、空間、情感等多個維度去審視這棵老槐樹,以及周圍的景物。有的學生聯想到自己與這棵樹共度的時光,回憶起夏日里樹蔭下的嬉戲與冬日里枝頭殘留的幾片倔強;有的學生則想象著這棵樹在風雨中的堅韌不拔,以及它如何默默地為校園增添一抹綠意;還有的學生則關注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思考著人類活動對這片土地的影響。回到教室后,教師鼓勵學生將剛才的所見所感轉化為文字,強調描寫景物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象的簡單復制,更是作者情感與思想的寄托,要注重細節的刻畫,同時也要融入自己的思考與感悟。學生紛紛投入寫作,筆尖在紙上跳躍,有的作品以時間為軸,通過四季更迭展現景物的變化與生命的輪回;有的則以空間為線索,通過移步換景的手法,帶領讀者穿梭于校園的各個角落;還有的則巧妙地運用了象征與隱喻,將景物與人生哲理相結合,讓人讀后回味無窮。其中,一位學生的《秋日私語》尤為引人注目,他沒有直接描繪秋日的景色,而是從一片落葉入手,通過它的飄落、旋轉、歸根,寓言式地講述了生命的短暫與珍貴,以及面對自然規律時的從容與淡然。這篇作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贏得了教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通過這樣的寫作實踐,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更加細膩地描寫景物,還學會了如何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審視問題,進行多元思考。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視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與寫作任務,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多元思考的方法與技巧,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運用與鞏固。
四、引導獨特視角,展現寫作個性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各自獨特的觀察視角與表達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并運用獨特視角進行創作,是展現其個性化寫作風格與特色的重要途徑。通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獨特需求,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獨特之處,并鼓勵他們勇敢地將其融人寫作之中。這樣的教學實踐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與潛能,更能夠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以統編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學寫故事”寫作為例。教師先給學生講述幾個經典的故事,然后問道:“這些故事為什么能吸引你們?”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說情節跌宕起伏,有的說人物形象鮮明。教師微笑著點頭,接著提出問題:“那如果讓你們來寫,會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讓學生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一位平時熱愛自然的學生說:“我想寫一個關于森林精靈守護家園的故事,從精靈的視角看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與保護。”另一位對歷史著迷的學生則表示:“我要寫一個穿越到古代的故事,通過現代思維與古代觀念的碰撞,展現社會的變遷。”教師對這些想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勵學生大膽去構思。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學生的思維愈發活躍。一位喜歡科幻的學生提出要寫未來世界中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情感糾葛;一位擅長繪畫的學生說想以一幅神秘的古畫為線索,展開一段跨越時空的冒險。寫作開始后,學生全情投人。那位熱愛自然的學生,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森林精靈眼中美麗而脆弱的家園,對人類破壞行為的憤怒與無奈躍然紙上;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巧妙地設置了各種沖突和矛盾,讓古代與現代的思想在碰撞中火花四濺。而那位喜歡科幻的學生,構建了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未來世界,對人工智能的情感刻畫入微,引發了人們對科技與人性的深刻思考;那位擅長繪畫的學生,則用色彩斑斕的文字描繪出古畫中的奇妙景象,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其中,有一篇名為《星星的秘密》的文章格外引人注目,學生從一個孤獨的孩子仰望星空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他在星星的指引下,勇敢面對生活困境,最終找到內心力量的歷程。這個故事充滿了童真與幻想,又蘊含著對成長的深刻理解。
通過這樣的教學指導,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構建精彩的情節,還發現了自己獨特的觀察方式,并勇敢地將其融入創作中。教師應以敏銳的觀察力與深邃的洞察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獨特之處,并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與支持。通過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展現自己的獨特視角與風格,可以幫助他們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過程,需要教師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不斷探索與實踐。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打破傳統寫作模式的束縛、鼓勵和引導多元思考與獨特視角等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學生的寫作能力將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將得到充分的鍛煉與拓展。
參考文獻
[1]蔡麗亞.初中語文深度寫作教學:內涵、特征和策略[J].中學語文,2021(14).
[2]瑪莉.以微寫作提升初中作文教學的質量[J].語文天地,2020(2).
[3]楊紅兵,吳海燕.過程化寫作教學的內涵與實施[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3(20).
[4]蔣興超.中考“情境任務型寫作”復習芻議[J].中學語文教學,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