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因此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現實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強調數學教學應立足真實情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同時,“雙減”政策及教育信息化發展也推動課堂教學向實踐性、互動性轉型.而情景模式教學旨在選擇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感悟數學內容的合理性是發展學生“三會”及其核心素養的有力教學手段.但如何將情境式教學深度融入初中數學課堂,解決情境設計與目標脫節、教師能力不足等現實困境,仍是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探索的問題.本文立足于教學實踐,系統分析情景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融入路徑,以期為深化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1情景式教學概念及特點
1. 1 情景式教學概念
情景式教學是一種以情感氛圍創設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學界研究認為,其本質是構建與學習內容相契合的具象化場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主動參與認知活動,從而實現知識理解、能力培養與情感發展的統一[1.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境”與“情”的融合,而情景既包含塑造物理環境,如布置教室、設計教具等,同時也包含師生互動、營造課堂氛圍等環境.
而從具體實施來看,情景式教學的關鍵在于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的具體情境[2.以數學教學為例,教師可模擬超市購物、建筑測量等生活化場景,幫助學生將代數運算或幾何原理與實際問題關聯.這一過程中,教師需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設計符合其興趣與需求的情境框架,這樣既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又能為其提供清晰的思維路徑.而且學界有部分研究也指出,情景式教學并非單純的環境布置,而是通過情境的“真實性”與“代入感”,促使學生在情感共鳴中主動思考,最終達到“以境促學、以情啟智”的效果,
1. 2 情景式教學特點
與傳統教學相比,情景式教學的突出特點有兩方面,一是其注重學習過程中的以情景驅動,二是注重多方面的互動.若從教學模式來看,傳統教學的知識傳遞是單向的,主要是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板書演示、學生模仿等方式向學生輸出信息,學生則被動接受知識并記憶.但情景式教學的模式則將學習嵌入了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模擬真實問題或生活場景,讓學生在角色扮演、實踐操作或協作討論中主動建構知識[3].
例如傳統數學課堂可能直接講授“勾股定理”的公式推導,而情景式教學則可能引導學生測量教室空間、設計家具布局等活動,自主發現直角三角形邊長的關系規律,
此外,情景式教學還注重環境與認知的協同作用.傳統課堂局限于將教材內容在黑板上呈現,而情境式教學可以通過改造物理空間,比如劃分分組討論區、實驗操作區、多媒體工具區等物理區域布局,然后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之下,對學生的多維度感官進行刺激.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沉浸感,還能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通道輸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長時記憶.同時,情景式教學強調“動態生成”而非“預設結果”教師不再完全控制學習路徑,而是根據學生在情境中的反應靈活調整教學策略,通過追問、假設引導或矛盾沖突設計,推動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實現認知進階.
2初中數學教學中情景式教學融入困境
2.1情境設計流于表面,與教學目標脫節
情景式教學的核心在于通過真實、連貫的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但實際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往往陷人形式化、碎片化的誤區.部分教師對情景式教學的理解停留在熱鬧課堂的層面,誤認為只要加入生活案例或互動環節便是情景式教學.如在講解函數概念時,教師可能僅簡單引入溫度變化曲線作為情境,但并未設計引導學生分析數據規律、抽象函數模型的深層任務,導致情境淪為課程導人的裝飾品,與后續的知識講解脫節.這種為情境而情境的設計,缺乏與數學核心概念之間的關聯性,學生雖然短暫被吸引,卻未能在情境中經歷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
另外還有一點問題,那就是部分情境設計未能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實際生活經驗.部分教師傾向于選擇看似新穎的情景,但又脫離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如用股票波動、工程建模等復雜場景解釋基礎數學概念,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認知負擔.此外,情境設計的連貫性不足也是常見問題,
例如許多課堂中的情境呈現片段化特征,若在“二次函數的實際應用”一節課中頻繁切換購物、旅行、運動等不同場景,導致學生思維被迫跳躍,難以形成系統化的知識脈絡.這種設計不僅削弱了情境的教學價值,還可能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本質產生混淆,誤將數學學習等同于情境游戲.
從實施效果來看,若情景設計流于表面,那么容易導致教學目標偏移.像有些教師在開展情景教學時過度關注課堂的趣味性與參與度,卻忽視了對數學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等關鍵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幾何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測量教室門窗尺寸,學生花了大量時間在實際操作上,但未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圖形特征或推導面積公式,使得實踐活動止步于操作層面,未能升華至數學原理的提煉.這種過多關注體驗卻未能在體驗中引導學生思考的模式,本質上與傳統灌輸式教學無異,只是將聽講替換為動手,未觸及思維深度的提升.
2.2 教師角色轉型困難,情景駕馭能力不足
情景式教學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較高,但現實中許多教師尚未完成從知識傳授者到情境引導者的角色轉變.一方面,情景教學不是當前的主流教學模式,在教育改革,教育目標不斷深化的當下,已經衍生出多樣的教學模式,如項目式教學、大單元教學、分層式教學、信息化教學等.但不論哪種教學模式,都只是傳統教學的點綴,并沒有哪一種能做到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所以對于情景式教學,目前還不具備對于所有教師都進行專業能力轉型培訓的條件和基礎,這也導致大多教師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并不具備完全開展情景教學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慣性影響,難以跳出以講臺為中心的思維定式.即便創設了情境,仍習慣性占據課堂主導地位,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全等時,教師將學生分組進行尺規作圖探究,并在探究環節不斷打斷學生討論、急于糾正錯誤答案,或直接將預設結論灌輸給學生.這種過度干預擠壓了學生的自主探索空間,使得情景式教學退化為教師導演、學生表演的程式化流程,失去其激發創新的本質意義.
3初中數學教學中情景式教學融入路徑
3.1構建目標一情境一任務的深入情景設計框架
針對情境設計淺表化、與教學目標脫節的問題,教師需從頂層設計入手,建立以數學核心素養為導向的目標一情境一任務聯動機制.在具體設計情境前,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數學核心概念與關鍵能力目標,如是抽象思維、邏輯推理還是建模能力等.再根據目標反向推導所需的情境類型與任務層級.假如教學目標是能分析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并建立一次函數模型,則情境設計應圍繞真實數據變化,如運動距離與時間的關系、大棚溫度與時間變化關系、手機話費套餐選擇等展開,而非僅用零散的圖片或視頻吸引學生興趣.
在操作層面,可將大目標拆解為遞進式的子任務鏈,并將每個任務嵌入連貫的情境中.
例如 在\"統計與概率”單元中,可設計校園運動會參賽數據分析這一主線情境,依次安排數據收集、分類整理、圖表繪制、結論推斷等任務環節.每個環節都對應具體的數學能力訓練目標,如數據收集階段培養分類與抽樣意識,圖表繪制階段強化數形結合思維,結論推斷階段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及邏輯表達的嚴謹性.這種設計既保證情境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又能通過任務鏈條引導學生逐步深人,避免情境與知識“兩張皮”的現象.
此外,情境設計需緊扣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可提前通過問卷、交談或課堂觀察,了解學生的興趣點與實際生活經驗,從中提取能與數學知識自然銜接的情境素材.
例如“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可結合學生熟悉的校園地圖或游戲場景設計坐標定位任務,而非直接使用教材中抽象的網格例題.同時,情境復雜度應隨學生認知水平動態調整:初一階段側重生活化、具象化的情境,如商場促銷、家庭預算、測量高度等,初二初三逐步引人跨學科或社會性議題,如環保數據建模、交通規劃優化、造橋選址問題、汽車盲區問題等,以此實現知識螺旋上升與思維進階.
3.2建立研訓一協作一反思的立體化教師能力提升路徑
解決教師角色轉型困難、情景駕馭能力不足的困境,需要從個人專業發展與團隊支持機制雙向發力.首先學校應組織常態化情景式教學專題研修,但培訓內容需避免空洞的理論灌輸,多采用案例剖析和實戰演練的模式.在研修中可以呈現一些典型的失敗案例,如情境碎片化、教師過度干預等問題,組織教師分組討論問題根源并重新設計教學方案;或邀請經驗豐富的教師展示情境教學的全流程設計,重點解析如何通過實際活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所教知識中的規律,而非直接告知公式定理.這種從問題到方案的培訓方式,更能幫助教師內化情景式教學的核心邏輯.
另外,教師自身還需要增強對學生認知特點的敏感性,靈活調整教學策略.情景式教學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課堂表現進行動態調整.
例如當發現學生在某個情境中表現出較大的興趣時,教師可以適時地深入引導,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而如果學生在某個情境中迷失了方向,教師則應當適時給予支持和指導,幫助學生找回正確的思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應過多干預學生的思考,而是應當通過問題的引導和對話,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教師要學會在情境中找到“度”,既要避免過度干預,也要防止學生失去方向.
此外,教師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課堂管理能力.情景式教學強調學生在情境中的自主探究,因此課堂的管理尤為重要.教師要學會設計小組合作和討論環節,確保學生能夠在互動中發揮主動性,并在一定的結構中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小組探討時,教師可以設計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發,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同時,教師要能夠有效管理課堂秩序,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并獲得反饋.
由此可見,要解決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情景式教學的困境,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是關鍵.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教師才能夠從知識傳遞者轉變為情境引導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在實踐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潛力.
4結語
情景式教學是深化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有效方法,其核心在于通過真實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與思維進階.本研究針對當前實踐困境,提出情境設計的系統性框架與教師能力提升的立體化路徑,所表達的核心理念就是“境”與“情”的融合需以學科本質為錨點,以學生認知規律為基準.未來,需進一步推動政策支持、校本研修與教學評價的協同創新,使情景式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實現“以境促學、以情啟智”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蔡康明.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中情景教學法應用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4(35):10-12.
[2]藏武存.初中數學課堂開展情景式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探究[C//北京國際交流協會.2024年第四屆教育創新與經驗交流研討會論文集.西寧市第二中學;,2024:281一283.
[3]王小玲.淺議如何創設生活化情景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24(10):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