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對黨校圖書館服務職能提出新要求,黨校圖書館應與時俱進,在閱讀文化服務方面做足文章,面對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職能。黨校圖書館閱讀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打造“四位一體”架構、挖掘本土文化、強化內外合作來充實資源儲備;構建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借鑒高校模式、精準推送讀物、開展二次開發、融合新媒體,激發讀者閱讀熱情;構建數字閱讀服務體系,從資源庫建設、基建夯實、工具開發、質量管理到安全維護,全方位地實現數字化轉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多元供給資源、智能推薦、舉辦活動、優化環境、拓展數字化服務并強化閱讀教育。這些路徑相互協同,旨在打造全方位、多層次、高效能的黨校圖書館閱讀文化服務體系,為黨校教育、文化傳承與社會發展賦能。
關鍵詞:黨校圖書館;閱讀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體路徑
當今時代,“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強國”等政策穩步推進,“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社會各界對文化建設愈發重視。黨校作為培養領導干部的重要陣地,其圖書館肩負著獨特使命。一方面,擁有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哲學、社會科學文獻資源優勢,為紅色文化傳承、干部素養提升提供支撐;另一方面,面對新時代新需求,傳統服務模式亟待革新。諸如領導干部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存在“一陣風”現象,反映出服務體系需優化完善[1]。在此背景下,探索黨校圖書館閱讀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路徑,對充分發揮黨校圖書館功能,提升干部培養質量,推動文化繁榮意義重大。
1 黨校圖書館閱讀文化服務功能的體現
《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著重強調黨校圖書館(室)建設的重要性。黨校圖書館作為黨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校的第二課堂,是紅色文化閱讀推廣的核心平臺。
1.1 具有精神指引和文化傳承功能
在中國近現代發展歷程中,諸多重大歷史事件及蘊含其中的精神對國家走向起到關鍵作用。毛澤東領導無產階級應對民族危亡局勢,雷鋒精神在特定時期廣泛傳播影響民眾思想,南泥灣建設展現艱苦奮斗、自給自足的精神風貌等,這些都應該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素材,恰恰這些寶貴素材和知識是黨校圖書館的優勢。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階段,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文化根基的支撐,黨員領導干部更應加強學習。黨校圖書館館藏豐富,涵蓋大量黨史資料、理論著作等文獻,為黨員干部提供系統的學習資源。他們借此開展系統學習與研究,汲取科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方法,進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掌握工作技巧,凝聚各方力量投身國家建設。
1.2 具有內容生產與理論研究功能
黨校圖書館的特殊地位以及特定服務對象,使其具備特定閱讀資源尤其是紅色資源、資政類資源的產出能力。2019年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從政策層面給予支持,要求黨校(行政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與貫徹進程中發揮引領作用,這為黨校圖書館進行內容生產提供依據,促使其主動承擔起生產先進學習內容的任務。從現實條件看,黨校教職人員專注于黨的理論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涵蓋地區政治規劃、政策制定以及村鎮社區治理等多層面,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是第一手珍貴資料。將這些成果整合進黨校圖書館生產內容范疇,能夠為政治、社會研究提供權威資料,成為黨校圖書館獨有的資源優勢。
1.3 具有資源共享和社會服務功能
鑒于開辦主體與服務對象特性,黨校圖書館服務內容嚴謹、服務對象明確。同時,在信息開發、知識傳播、社會教育等領域,黨校圖書館存在自身優勢。伴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應用,黨校圖書館迎來發展契機。借助技術手段,將政治、文化、傳統領域的優秀成果轉化為圖書、音視頻資料,這些資源包含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遺產以及市場經濟建設典型案例等。通過對資源整合、提煉與再創作,構建特色資源庫,使黨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多元立體,適配多種學習研究場景[2]。當下,黨校圖書館服務功能已突破傳統閱讀服務邊界,逐步拓展專業職能與社會責任范疇。隨著數字技術持續革新,黨校圖書館服務職能拓展空間廣闊,其閱讀服務及多元服務創新,將持續提升黨校圖書館的公共服務價值。
2 黨校圖書館閱讀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2.1 構建特色館藏資源體系
現階段,黨校圖書館亟需構建以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協同發展的“四位一體”的館藏架構。特別是地方黨校圖書館需深度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資源,要高度重視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各地有著獨特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積淀,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富礦,將其系統性地融入館藏體系,能夠助力黨校圖書館走上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為黨校教育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此外,加強內外合作交流至關重要。對內,黨校圖書館應與黨校系統內部、高校圖書館以及公共圖書館建立緊密的資源共建共享合作機制,實現資源的互通有無與優勢互補;對外,積極與技術企業、網絡媒體平臺等跨界協作,通過常態化的業務互動、經驗交流,持續優化館藏資源配置,實現館藏資源的規模拓展與質量提升。
2.2 構建閱讀推廣服務體系
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過程中,黨校圖書館可借鑒高校圖書館“書影隨行”模式的有益經驗,有機融入多元“視聽”元素,打破文本閱讀與多媒體展播之間的隔閡,實施精準高效的閱讀推廣策略。一方面,依據領導干部的不同層級、崗位特點,精準篩選推薦讀物。針對縣處級領導干部,甄選如《大國策》等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價值的資料,切實助力其提高決策能力與領導水平。另一方面,深入開展主題追蹤與文獻二次開發服務。通過精準洞察讀者對圖書文獻的實際需求,鎖定核心服務主題,全面梳理、歸納當下熱點議題,進而編制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導讀書目與專題文獻集,并及時向讀者推送。圖書館工作人員憑借專業知識素養,對原始文獻進行深度加工,提煉出領導干部急需的關鍵信息,在為其節省時間精力的同時,有效提升圖書的借閱率,為閱讀推廣工作注入強大動力[3]。順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潮流,黨校圖書館作為黨校教學的教輔部門,在扎實做好紙質圖書借閱服務的基礎上,應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勢,拓寬閱讀視野、挖掘閱讀深度。積極融合移動終端技術,變革傳統借閱模式,構建“新媒體+圖書館”的服務新業態,讓知識獲取更加便捷高效,充分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
2.3 構建數字閱讀服務體系
數字時代背景下,黨校圖書館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借助數字化手段,能夠更加高效地滿足師生對信息資源的多樣化需求,切實提升資源利用的效率,拓展文化服務的覆蓋范圍。具體而言,需從以下多個維度協同推進:其一,著力打造數字化資源庫。整合數字化圖書、電子期刊、學位論文、檔案資料等多種資源,構建內容豐富、門類齊全的數字化資源庫,并且始終以高質量、易訪問作為建設標準,確保精準對接師生的學習研究需求。其二,夯實信息化基礎設施。配備服務器、計算機等設備,為數字化資源的存儲、管理與傳播提供堅實的硬件支撐。其三,開發便捷易用的數字化工具。搭建用戶友好型檢索系統,提供多樣化格式的數字資源,上線功能完備的移動應用程序,助力師生輕松便捷地查找、訪問與利用數字資源。其四,強化數字化資源質量管理。建立標準化的數字化流程與嚴格的質量檢測體系,對數字化資源從采集、加工到存儲、傳播的全過程嚴格把控,確保資源的準確性、完整性、可靠性與可用性。其五,筑牢數據安全防線。構建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強化數據安全防護措施,切實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
2.4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在新時代語境下,黨校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其文化功能。為此,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首先,提供多元化閱讀資源供給。涵蓋書籍、期刊、報紙、電子書、在線文章等多種形式,內容涉及政治、文化、歷史、科技等領域,充分滿足師生多樣化的閱讀興趣與需求。其次,引入智能推薦系統。依據用戶的閱讀興趣偏好、歷史閱讀記錄等大數據信息,精準推送契合個體需求的讀物,提高閱讀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再者,廣泛組織開展各類閱讀活動。如讀書分享會、文學沙龍、書評競賽等活動形式,激發師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營造濃厚的閱讀文化氛圍,促進閱讀文化的廣泛傳播。然后,優化閱覽環境建設。打造舒適宜人的閱覽空間,配備舒適的座椅、明亮的照明設施以及安靜的學習氛圍,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深度閱讀條件[4]。此外,拓展數字化閱讀服務邊界。提供在線閱讀、電子書借閱、數字期刊訪問等一站式便捷服務,滿足師生隨時隨地獲取知識的需求。最后,強化閱讀教育與培訓功能。通過開設專門課程或講座,教導師生掌握高效閱讀技巧、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學會撰寫高質量的讀后感與書評,全方位地提升師生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3 黨校圖書館閱讀文化服務的保障措施
3.1 打造高水平的閱讀文化推廣服務隊伍
黨校圖書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建設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等哲學社會科學文獻等領域擁有豐富的資源優勢。這就需要構建一支專業素養過硬的馬克思主義經典閱讀推廣隊伍。一方面,嚴謹細致地選拔具備扎實專業基礎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閱讀推廣的隊伍之中,確保人員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能夠精準闡釋經典文獻內涵;另一方面,加大對現有人才的培養投入,通過組織定期的學術研討、專業培訓等活動,提升其知識儲備與業務技能[5]。同時,積極引入擁有跨學科、多學科知識背景的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能夠融合多領域知識,為閱讀推廣工作帶來創新性思維。借助系統培訓,促使團隊成員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要義,及時追蹤前沿學術動態,熟練掌握閱讀推廣的專業技巧,進而為領導干部提供科學、精準的閱讀引導,助力其深化對經典著作的理解。
3.2 創新經典閱讀推廣服務內容
黨校圖書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等領域的豐厚資源儲備,運用科學的大數據分析手段,深度剖析領導干部的閱讀需求特點、知識短板以及工作實踐中的理論訴求,更有助于創新經典閱讀推廣服務的內容。以《資本論》為例,組織專業館員與理論學者,依據調研結果,對其龐雜的理論體系進行精細拆解,圍繞政治經濟學、社會生產關系等核心要點開展知識重組,整合形成系統且貼合領導干部實際應用場景的閱讀資料包,激活經典文獻的現實指導價值。黨校圖書館積極與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黨史研究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整合多方學術資源,定期舉辦線上線下協同的學術講座與研討活動,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歷程”系列講座,邀請各方權威專家深入解讀,答疑解惑[6]。同時,與新媒體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借助其傳播優勢,將經典著作轉化為短視頻、有聲書等多元形式,突破時空限制,拓寬經典閱讀的受眾范圍與傳播渠道。構建常態化的閱讀反饋機制,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方式收集領導干部閱讀后的心得體會、改進建議。基于反饋數據,圖書館及時優化推廣策略,調整閱讀素材內容,周期性更新貼合當下時代發展熱點、直面現實工作難題的經典解讀資料,確保閱讀推廣服務緊密對接黨校教育目標,有力助推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3.3 建立可持續的馬克思主義經典閱讀推廣長效機制
當前,黨校圖書館在馬克思主義經典閱讀推廣實踐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一陣風”的現象,難以保障閱讀的持續性與深入性。為扭轉這種局面,需從兩個方面發力:其一,強化組織領導架構,構建由校領導牽頭負責、黨校圖書館發揮主導作用、相關管理部門統籌協調、多部門積極配合的協同工作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匯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動閱讀推廣工作的強大合力;其二,深度促進閱讀與教學的有機融合,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列為必修課程,引導領導干部常態化研讀原著,為其“以學益智、以學修身”筑牢堅實的閱讀資源根基。
總之,黨校圖書館依托長期積累的豐富館藏、特色內容產出能力以及暢達的內外資源交流機制,匯聚了豐富的紅色資料,儲備了貼近生活實踐的多元文化資源。黨校圖書館應依托豐富館藏,構建起閱讀服務多維場域,以服務黨和人民為核心,切實發揮在文化傳承、人才培育、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持續優化各環節,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釋放服務潛能。
參考文獻
[1]聶映.黨校圖書館馬克思主義經典閱讀推廣的主要路徑[J].學習月刊,2024(09):18-20.
[2]朱瑩.基層黨校圖書館“閱讀+”服務職能探析[J].寧波開放大學學報,2024,22(02):76-80.
[3]莫家明.淺談數字環境下黨校圖書館的建設[J].蘭臺內外,2024(14):61-63.
[4]曹利紅.“5W2H”視角下黨校圖書館紅色文化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24,26(02):31-37.
[5]陳明雄.基于地方實踐的黨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43(09):63-65.
[6]張小美.黨校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與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26(03):65-68.
作者簡介:閆芳(1986— ),碩士學位,中共菏澤市委黨校圖書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學;周雨麗(1994—),碩士學位,中共菏澤市委黨校圖書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