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積極發展云展覽、云閱讀、云視聽、云體驗,促進供需在‘云端’‘指尖’對接。”《“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要求公共圖書館“主動適應公眾閱讀習慣和媒介傳播方式變化,通過新媒體廣泛開展在線閱讀推廣活動,吸引更多群眾特別是年輕人參與。”[1]由此可見,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應積極拓展新媒體平臺矩陣,對閱讀推廣服務方式進行創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進行分析。
二、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面臨的挑戰
(一)宣傳推廣不到位,宣傳內容吸引力不強
公共圖書館傳統閱讀推廣活動多依賴館內海報、公告等線下方式宣傳,未能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推廣,導致潛在讀者難以獲取活動信息。當前,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信息易被海量其他信息淹沒,如何讓公共圖書館的宣傳推廣信息在眾多內容中被精準推送給讀者,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同時,公共圖書館宣傳內容單一,活動通知、資源介紹等內容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易被用戶忽略,無法達到理想的宣傳效果。
(二)活動形式單一,創新性與互動性不足
年輕的讀者群體普遍喜愛互動性較強、形式上富有創意的活動。他們希望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更多的互動樂趣和新鮮感。然而,目前大多數公共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仍然主要依賴傳統的讀書會形式。這種單一的形式缺乏足夠的創新性和吸引力,難以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導致許多讀者對此類活動的參與熱情并不高,積極性明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實際效果。
(三)讀者需求調研不足,服務針對性缺失
公共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忽視對讀者需求的調研,導致所提供的服務缺乏應有的針對性。實際上,不同讀者群體在興趣愛好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他們對閱讀內容和形式的不同偏好。然而,傳統的“一刀切”式推廣模式難以有效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影響了閱讀推廣工作的成效。
(四)缺乏合作意識,合作機制不健全
傳統的公共圖書館在舉辦各類活動時,往往未能與其他文化機構如文化館、博物館等進行深入且全面的合作。這種合作不足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限制了閱讀推廣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具體而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各自擁有獨特的優勢資源,但這些資源并未被有效整合,形成了“資源孤島”的局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資源共享和協同機制,這些機構之間難以有效合作,導致文化資源無法順暢流通和共享。這種狀況不僅阻礙了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也使文化資源的附加值難以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影響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整體效能和公眾的文化體驗。[2]
三、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的實踐策略
(一)收集讀者閱讀數據及反饋意見,分析讀者實際需求
公共圖書館要重視讀者數據分析及行為探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讀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建立用戶畫像,精準進行閱讀推廣;根據讀者的訪問頻率、互動狀態、閱讀偏好等數據定期評估推廣效果,并根據讀者反饋及平臺數據調整推廣內容。[3]此外,公共圖書館還應構建讀者反饋渠道,如線上問卷、意見箱等,以便迅速掌握讀者需求,發現服務中的不足,進而構建科學合理的讀者評價體系,從而有效評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成效。公共圖書館可依據讀者滿意度、數字化資源質量、圖書館網站易用性、客服響應速度等評估指標,歸納總結出讀者所需服務,并結合反饋數據對服務內容進行優化。
以濟南市圖書館“訴求速辦”服務為例,當讀者在館內遇到困難或想要提出建議時,可通過掃描館內二維碼提交意見或建議。接到訴求后,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與讀者取得聯系并快速處理問題。這一服務全面提升了讀者訴求的響應率、解決率和滿意度。此外,該館還在微信公眾號中開展了線上讀者滿意度調查,從讀者滿意度和讀者建議等多個維度進行了全面調查。該館通過這一系列服務舉措營造了開放友好的人文環境,讓讀者切實感受到服務的速度與溫度。
(二)搭建數字資源庫
公共圖書館應搭建涵蓋學術專著、大眾讀物等多元內容的數字資源庫,為讀者提供電子書、電子期刊、音視頻、慕課等資源,充分滿足讀者學習需求。這有益于縮小城鄉差距,推動文化教育朝著更加公平的方向發展。
例如,濟南市文旅局與濟南市圖書館共同推出了大型公益數字資源服務平臺——“泉民悅讀”小程序。讀者無須安裝閱讀器以及辦理讀者證,便能夠直接掃碼暢享免費的20萬種電子書和44萬小時的有聲讀物。該平臺融合了超星、QQ閱讀等熱門數字資源,包含成功勵志、經典名著、小說傳記等類別,同時還具備電子期刊、講座視頻、有聲兒童繪本等電子資源。讀者通過書香地鐵、愛閱巴士等途徑,可在地鐵、公交、社區、景區等場所應用“泉民悅讀”小程序。
(三)開展多樣化閱讀活動,提升讀者閱讀體驗
其一,公共圖書館應開展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如開設“讀者故事”“好書測評”等專欄,策劃線上讀書打卡、閱讀挑戰賽等活動,通過積分獎勵、排行榜等機制激發用戶參與熱情,同時運用H5頁面、小程序等平臺開發沉浸式閱讀體驗場景,使宣傳內容更具傳播力和感染力。
例如,由南京市江寧區圖書館與掌閱精選共同舉辦的“云上共讀·閱見星辰”閱讀打卡活動,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向所有讀者開放招募。該活動旨在通過每日打卡機制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活動持續四個月,涵蓋“紅色薪火·黨政主題”“大獎書系·大咖主題”“科海遨游·科普主題”“雙節活動·節日主題”四大主題板塊,并詳細闡述了獎項設置與評選規則,有效提升了讀者的參與熱情。
其二,公共圖書館可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等技術,為讀者呈現虛擬的歷史場景以及文學作品中的世界,助力讀者深刻理解書籍內容。
例如,近年來,中國國家圖書館運用AR、VR、多媒體交互、人工智能等技術,為讀者打造了可感知、互聯互通的數字文化體驗場景和智慧閱讀新空間。其中,5G新閱讀空間包含“全景展廳”和“閱讀樹”兩個沉浸式閱讀體驗場景,使讀者從中獲得高科技帶來的新奇體驗,獲得了讀者的好評。又如,巢湖市圖書館常態化開展“智慧悅讀 書香巢湖”VR體驗活動,通過將前沿科技與閱讀深度融合,不僅讓鄉村學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還激發了他們的求知熱情。在2025年,該館已相繼開展3場活動,使近200名鄉村少年兒童享受到數字閱讀的便捷與樂趣。
其三,公共圖書館還可依托新媒體平臺為讀者提供互動式的閱讀活動,采用線上討論、虛擬書友會、互動劇場等形式,加強讀者間的互動交流。通過以上舉措,能夠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從單向輸出向多方互動轉型,進而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能力。
(四)開展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不僅能夠顯著拓展公共圖書館閱讀資源的傳播范圍,還能吸引不同讀者群體的關注,推動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朝著品牌化方向發展。為此,公共圖書館應積極與教育平臺展開深度合作,構建跨學科的資源共享網絡,促進不同學科知識的交流與融合;與數字出版平臺攜手,有效擴充電子書籍、講座視頻等數字資源,為讀者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閱讀資源;與新媒體平臺開展合作,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推進閱讀推廣工作,擴大閱讀推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與其他文化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策劃富有創意的文化活動,實現優質資源的高效利用與良性循環;與企業開展合作,采用產品贊助、聯合推廣等多元化方式拓寬傳播渠道,實現資源共享與品牌價值提升,最終達成協同共贏的發展目標(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圖書館跨界合作對象、形式與效果
合作對象 合作形式 合作效果
教育平臺 共享文化資源 擴大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
數字出版平臺 發布新書推介 拓寬數字資源的傳播渠道
社交媒體平臺 開展閱讀推廣工作 利用熱門創作者增加曝光度
其他文化機構 聯合舉辦活動 實現資源共享共建
企業 吸引企業贊助 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例如,福建省南安市圖書館、石獅市圖書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圖書館開展合作,共享文化數字平臺,共同創建了“云游圖書館”,借助此類數字化資源共享平臺,讀者能夠檢索到豐富多樣的數字化資源,讓信息獲取更加便捷。
(五)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其一,公共圖書館應構建“線下+線上”立體化宣傳矩陣,在保留館內海報、公告等傳統宣傳方式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新媒體平臺運營,如開設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賬號,定期發布活動預告、閱讀資源推薦等內容,并利用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增強互動性。[4]其二,公共圖書館可結合大數據分析用戶閱讀偏好,精準推送個性化內容,同時設計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宣傳海報和短視頻,采用懸念式、故事化等創意表達方式提升信息辨識度,如結合節日熱點策劃主題閱讀活動并制作系列宣傳物。[5-6]
四、結語
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正面臨著一系列嚴峻挑戰:宣傳推廣工作存在明顯的不足,未能有效覆蓋目標讀者;宣傳內容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難以引起讀者的興趣和關注;活動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創新性和互動性,無法激發讀者的參與熱情;對讀者需求的調研工作不夠深入,導致服務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公共圖書館在合作方面存在明顯短板,缺乏合作意識和完善的合作機制,難以形成合力。針對上述問題,公共圖書館必須深入分析讀者的實際需求以精準把握讀者的閱讀偏好;搭建豐富的數字資源庫,提供便捷的在線閱讀服務;提升讀者閱讀體驗,積極開展線上互動交流活動;設置話題討論、在線問答等環節,提升讀者的參與度和互動性;積極尋求跨界合作,共同推動閱讀推廣工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策劃有影響力的閱讀推廣活動,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唯有如此,公共圖書館才能有效突破傳統閱讀推廣服務的局限,更加精準地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展望未來,公共圖書館還應不斷更新服務理念,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優化運營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創新,使閱讀推廣服務真正成為推動全民閱讀活動開展、建設書香社會的重要引擎。
參考文獻:
[1]陳裕函.基于SIPS理論的公共圖書館紅色短視頻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4(06):91-100.
[2]郭雪山.文旅融合視域下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創新路徑研究——以濟南市圖書館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圖書情報,2023(02):216-219.
[3]朱成香.新媒體視域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宣傳活動創新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圖書情報,2023(01):27-30.
[4]王慧.公共圖書館新媒體平臺閱讀推廣現狀及策略研究[J].圖書館研究,2023,53(02):55-61.
[5]彭彬.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網絡直播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5,45(06):29-31.
[6]石艷霞,張正慧.媒介可供性視角下公共圖書館短視頻閱讀推廣的策略[J].新世紀圖書館,2025(05):26-32.
(作者簡介:楊臻,女,本科,濟南市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資料管理)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