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Quality Control in Food Testing Laboratories
DONG Jing
(Diqing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Diqing 67440o,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control level of a food inspection laboratory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spection results,andafects the stabilityof the food safety defense lin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afec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food testing laboratories from four dimensions: personnel,equipment,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systems,and proposes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standardized and normalized management level of food testing laboratories,thereby ensure the reliabilityof testing data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words: food testing laboratory; food safety; quality control; testing personnel
在食品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從添加劑濫用、微生物污染到農藥殘留超標,每一個隱患都直接威脅消費者的生命健康。食品檢驗實驗室作為承擔食品安全監管職能的重要部門,其質量控制水平決定著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進而影響食品安全防線的穩固程度。高質量的檢驗能及時篩查出不合格食品,遏制安全風險擴散;反之,則可能導致問題食品流人市場,造成嚴重后果。深入剖析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索有效的提升策略,對于筑牢食品安全防線、維護人們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的意義
在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的當下,提升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水平意義重大。 ① 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堅實基礎。無論是可能導致急性中毒的化學污染物,還是引發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微生物,食品檢驗實驗室全面檢測食品中的各類有害物質、微生物指標等,能夠精準識別潛在的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并阻斷問題食品流向餐桌,為消費者的飲食安全構筑可靠防線[1。 ②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食品檢驗實驗室的質量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維護市場秩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核心環節。通過建立科學嚴謹的質量管理體系,食品檢驗實驗室能夠為食品質量提供客觀評價,為市場準入提供可靠依據,同時倒逼企業提升生產標準,遏制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食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③ 提升食品檢驗實驗室的質量控制水平是提升食品監管公信力的關鍵所在。公眾對食品安全監管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檢驗結果的權威性與可靠性。嚴謹規范的質量控制流程產出的檢驗數據,能為監管部門決策提供科學支撐[2]。隨著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水平的提升,監管部門能夠以“透明化”“可追溯”的檢測過程贏得公眾信賴,塑造值得信賴的監管形象,逐步提升監管公信力。
2影響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
2.1 檢驗人員
檢驗人員是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的核心能動要素,其專業素養與行為規范直接影響檢測活動的科學性與可靠性。在高度依賴技術嚴謹性與數據可靠性的食品檢驗領域,檢驗人員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熟練掌握標準化操作流程。若檢驗人員對檢測方法的原理理解不透徹,或對儀器操作細節掌握不足,可能導致樣品前處理不當、試劑配比存在誤差等[3]。同時,實驗過程中需要嚴格把控主觀判斷的介人程度,如對色譜圖譜峰形識別的隨意性、對微生物菌落計數的經驗性估算,均可能因個體差異引發結果波動。此外,如果檢驗人員責任意識淡薄,存在實驗記錄不完整、數據修約不規范、異常值草率處理等問題,往往會影響檢測結果的可追溯性與復現性。
2.2檢驗設備
檢測設備是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基石,其精度衰減與功能異常可能直接導致數據失真。精密儀器如液相色譜儀、質譜儀等對校準周期極為敏感,若未定期進行計量驗證,基線噪聲增大、檢出限漂移等問題將難以察覺,致使低濃度污染物漏檢風險顯著提升。及時維護設備同樣十分關鍵,因為長期高負荷運轉可能導致進樣系統堵塞、檢測器靈敏度下降等,此類隱患在常規檢測中往往表現為數據離散度增大,卻易被誤判為樣品自身差異[4。此外,技術迭代滯后帶來的設備代際差異不容忽視。面對新型污染物或復雜基質樣品時,陳舊設備可能因分離效能不足或抗干擾能力薄弱,無法滿足現行檢測標準要求,形成技術性盲區。
2.3 檢驗環境
實驗室環境參數的微小波動可能對檢測結果產生不可逆的干擾,這種影響的隱蔽性使其成為質量控制中最易被低估的風險源。微生物檢測區的空氣潔凈度若未達生物安全柜運行標準,氣溶膠污染可能導致平板培養結果出現異常菌落;理化分析區的溫濕度超標可能改變試劑反應速率,致使比色法測定時標準曲線斜率偏離預期。振動干擾對精密天平的稱量精度具有極大影響,實驗臺微米級的位移即可導致毫克級樣品的稱量誤差倍增。電磁環境紊亂的危害更為復雜,臨近大功率設備產生的諧波可能通過空間耦合侵入光譜儀電路系統,造成特征吸收峰位偏移或信噪比穩定性下降。此外,實驗室布局不合理引發的交叉污染風險具有累積效應,如未嚴格分區樣品制備區與試劑存放區,可能因氣載污染物遷移導致空白試樣本底值異常升高。
2.4 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的完善程度決定了質量控制活動的系統性與可持續性。若質量控制手冊的內容未覆蓋檢測全流程的風險控制點,會導致關鍵環節監控缺失,如未能規定標準物質開封后的穩定性驗證周期,可能因試劑降解引入未被識別的系統誤差。程序文件的實操性不足將引發執行偏差,過于籠統的樣品保存規程可能使不同人員對冷藏溫度、避光條件等關鍵參數采取差異化處理。若未能建立覆蓋人員操作、設備狀態、環境監測的多維度核查體系,食品檢驗實驗室可能長期處于“帶病運行”狀態,直至外部評審或能力驗證時暴露重大缺陷[5]。質量監督的持續性不足同樣值得警惕,突擊式檢查難以捕捉實驗高峰期人員操作走樣、設備超負荷運轉等動態風險,而此類風險往往在檢測報告出具后仍無法被有效追溯與消除。
3提高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水平的策略
3.1 加強人員管理與培訓
檢驗人員專業能力的持續提升是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基礎保障。 ① 構建分層分類的培訓體系,針對新人職人員設置標準化操作規范實訓課程,結合虛擬仿真技術模擬復雜檢測場景,提升其應急處置能力;對在崗技術人員定期開展方法學更新培訓,重點培訓國際標準變更要點及新型污染物檢測技術原理。 ② 推行導師責任制,由資深檢測師對關鍵崗位人員實施“一對一”技能帶教,采取盲樣考核、結果比對等手段評估實操水平,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崗位資質認證體系。 ③ 建立技能檔案動態追蹤機制,記錄人員參與能力驗證、儀器操作授權及錯誤率統計等數據,針對薄弱環節制訂專項強化訓練方案[。④ 實施質量績效掛鉤制度,將檢測報告復核合格率、標準物質使用規范性等指標納入考核范疇,設立“零差錯”質量獎項,激發檢測團隊自主管理意識。
3.2強化設備管理與維護
檢測設備的精細化管理是保障數據準確性的前提。 ①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臺賬。對每臺儀器設置唯一編碼,詳細記錄采購驗收、安裝調試、周期校準及故障維修等關鍵節點信息,實現使用狀態可視化追蹤[7]。 ② 制訂分級校準計劃。針對色譜質譜類高精密設備,將校準間隔縮短至3個月,采用標準物質多點校準法驗證線性范圍;對常規儀器實施使用前快速核查機制,通過內置自檢程序確認基線穩定性。③ 實施預防性維護策略。根據設備運行時長自動觸發保養提示,重點清潔離子源、更換色譜柱篩板等易損耗部件,同步開展靈敏度測試并留存性能曲線圖譜。 ④ 構建備品備件智能調配系統,基于歷史故障數據分析建立關鍵部件安全庫存,與設備廠商簽訂應急響應協議,確保重大故障修復時限不超過 24h 0
3.3嚴格控制實驗環境條件
環境參數的精準調控是消除檢測干擾的必要條件。 ① 部署物聯網環境監控系統。在微生物潔凈區安裝粒子計數器實時監測懸浮菌濃度,在理化檢測區布設溫濕度記錄儀并設定閾值報警功能,數據自動上傳至中央控制平臺生成趨勢分析報告。 ② 實施分區動態管控。對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擴增區采用單向氣流設計并設置氣鎖緩沖間,對光譜分析區搭建電磁屏蔽艙體,對痕量檢測區鋪設防靜電地板并限制人員流動頻次[8]③ 強化交叉污染防控。在樣品前處理區安裝獨立排風裝置并實施正負壓梯度控制,每天對高風險操作臺面進行核酸殘留檢測,采用色碼管理系統區分不同污染等級的實驗耗材。
3.4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對于提高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水平至關重要。 ① 優化文件控制流程,將標準操作程序細化為分步操作流程圖并嵌入電子管理系統,在關鍵控制點設置強制確認彈窗,同步標注方法偏離的歷史案例作為風險提示。 ② 構建三級監督網絡,日常檢測由崗位人員實時填寫電子原始記錄并同步時間戳,質量監督員通過視頻回放抽查關鍵操作規范性。管理層每月召開質量分析會,利用偏差統計矩陣定位系統性風險[。 ③ 實施檢測數據全鏈條追,為每份樣品生成唯一二維碼,關聯儀器運行參數、環境監控數據及人員操作日志,運用區塊鏈技術固化數據修改痕跡。 ④ 深化外部質量評價機制,積極參與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對不滿意結果開展根本原因分析并形成糾正措施案例庫,同時建立客戶投訴 48h 響應制度[10]。
4結語
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受檢驗人員、設備、環境和管理體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檢驗人員的專業素養與責任心,設備的先進性、適用性及維護校準情況,實驗環境的物理和化學條件,管理體系的完善性與實施力度,均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加強人員管理與培訓,強化設備管理與維護,嚴格控制實驗環境條件,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等,能夠有效提升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水平。未來,隨著食品行業的持續發展與監管要求的不斷提高,食品檢驗實驗室仍需不斷創新、優化質量控制方法,以適應新形勢下食品安全保障的更高需求。
參考文獻
[1]吳雨琳.食品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體系的構建與效能提升策略[J].中外食品工業,2025(6):63-65.
[2]陳健.食品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方法探討[J].中國食品工業,2024(24):68-70
[3]國紅,樊軍,馬偉.食品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與管理分析[J].中國質量監管,2023(10):134-135.
[4]劉紅,孫慧.食品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與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食品工業,2024(11):56-58.
[5]鄒敏,段建坤,毛宏敏.關于食品檢測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方式的探討[J].中國標準化,2025(1):274-277.
[6]曾育晶.多措并舉強化食品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與管理[J].中國食品工業,2021(24):38-39.
[7]邵偉,李雪,戴晴,等.食品實驗室質量控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11(20):7628-7632.
[8]胡立高.食品檢驗實驗室管理與檢驗質量控制的強化思考[J].現代食品,2020(14):218-219.
[9]孟欣,溫福田,趙海鑫.食品檢測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技術[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22):7819-7821.
[10]文海瓊.探究食品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與管理[J]品牌與標準化,2024(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