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聚會固然美好,但當我們樂在其中時,幽門螺桿菌也在悄然傳播。據統計,我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接近50%,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并且家庭傳播率高。它的存在會引發很多胃部疾病,給我們帶來一系列健康隱患。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微需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能夠定植于人類胃黏膜,特別是在胃的幽門部。這種細菌具有特殊的形態,有時呈桿狀,有時呈螺旋狀,因此得名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能夠在強酸性的胃環境中生存,尤其常在胃黏膜及細胞間隙中存活,并且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口—口或糞—口途徑傳播。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其自身攜帶的尿素酶能夠將人體內的尿素分解,生成氨氣。氨氣呈堿性,可以中和胃酸,營造一個適宜的生存繁殖環境,從而在胃部生存下來。
幽門螺桿菌能夠黏附于胃黏膜上皮細胞,并通過其特殊的結構和分泌的物質逃避胃酸的殺滅,從而引起胃黏膜的炎癥反應。這種細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反酸、噯氣等癥狀。
幽門螺桿菌的存在會導致很多胃部疾病發生。據統計,幾乎所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而長期處于慢性炎癥環境中的胃黏膜細胞可能會發生異常增生,最終導致癌癥發生。因此,我們要警惕生活中出現的食欲下降、胃痛胃脹、打嗝噯氣、惡心嘔吐等癥狀,盡早識別與篩查可能存在的胃癌。
如何檢查幽門螺桿菌
侵入性檢查(通過內鏡)" "做胃鏡時夾取一點胃黏膜,通過培養菌落、快速尿素酶試劑檢測和組織學鏡檢的方法直接確認是否有幽門螺桿菌存在。
非侵入性檢查" "包括抗原測定法(檢查糞便)、抗體測定法(檢查血液和尿液中是否有抗體)和尿素呼氣試驗法。在臨床中安全、準確且接受度高的,就是我們常見的非侵入性碳-13尿素呼氣試驗法。此項檢查目前也納入了體檢項目之中,以普查的形式面向大眾,以便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早期篩查。
從哪些方面進行預防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一,要注意手部衛生。不僅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還要科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注意指縫和指甲內的重點清潔。第二,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生冷或未煮熟的食物和飲用未經處理或受污染的水,降低因飲食污染而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風險。第三,要注意口腔衛生,勤刷牙,杜絕家長與孩子間口對口喂食的做法。
公筷分餐,定時消毒" "幽門螺桿菌具有家庭聚集性。要增強使用公筷的意識,提倡分餐制。尤其是有小朋友的家庭,餐具更應該分開使用,以減少家庭內傳播。幽門螺桿菌不耐高溫,因此要定期對碗筷等餐具進行高溫消毒,避免病從口入。
增強免疫,定期體檢" "幽門螺桿菌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免疫功能受損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因此我們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進行定期體檢,時刻關注胃健康。
胃部健康既需要“防患于未然”的智慧,更需“從細節做起”的堅持。愿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讓幽門螺桿菌無處遁形,讓每一頓餐桌相聚都安心無憂。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