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說過多少遍了,我不喜歡吃青菜,你為什么要夾給我那么多呢?”正在廚房里洗碗的我本就對女兒吃飯拖拖拉拉心生不悅,這會兒又聽到她沖著妻子大聲抱怨,一瞬間我的怒火就要被點燃。這已是一周內的第三次了,自打上了六年級后,原本乖巧聽話的女兒說話總像帶著刺一樣。就在我正準備發作時,妻子突然朝我使了使眼色,示意我先忍一忍。
就這樣,終于忍到女兒吃完晚飯。大約兩小時后,又到了快要洗漱睡覺的時間。于是,在經過女兒虛掩的房門前時,我隨口問了一聲:“婷婷,明天要交的作業都寫完了嗎?”讓我沒有料到的是,女兒半天沒有回應。順著門縫望去,臺燈下暖黃的光暈里,她正將一本本作業整齊地塞進書包。臨拉上書包拉鏈時,她又反復地數了數作業本和練習冊的數量,那認真而嚴肅的樣子讓人倍感欣慰。
可就當我欣喜的嘴角還沒來得及揚起時,女兒突然轉過頭盯著我,臉上滿是不高興。“爸爸,你懂不懂尊重隱私啊,我都給你說了多少遍了,進我的房間之前要先敲門,你就是不聽……”被女兒懟了之后,我只好悻悻然地退回客廳,用眼神向妻子傳達著自己的無奈。
晚上入睡前妻子對我說,像女兒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喜歡“口是心非”,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家長不必和孩子“杠上”。聽到她這樣說,我心里的負擔頓時減輕了不少。可是,最近女兒直線下滑的數學成績讓我焦慮萬分,看著每次作業本和檢測卷上頻繁出現的“叉號”,我覺得是時候跟女兒好好談一談了。
我知道,對待這樣的問題不能就事論事,更不能一味地讓她多做習題。于是,我打算用“激將法”來激發她的勝負欲。“婷婷,敢不敢和老爸比試比試?”在一個悶熱的午后,當我把新買的數獨游戲題拍在茶幾上時,女兒正雙眼緊盯著漫畫書,好像沒有聽見我的話。于是,我只好提高音量又問了她一遍。女兒張口就懟我:“幼兒園小朋友的游戲誰要玩啊,我才不稀罕和你比呢!”“這可不是小孩子玩的游戲,這是高智商的孩子才能玩轉的習題,我看你是怕輸了吧?”我故意刺激她,想要激發出女兒的勝負欲。果不其然,女兒雖然嘴上說著不想參與,可手不自覺地將數獨習題拉到了自己跟前。等我沖好茶再次回來時,女兒早已在第一頁的九宮格上填了大半頁數字。
就這樣,像著了魔一般,自那以后我和婷婷每天飯后都要雷打不動地進行數獨游戲比拼。有時是我贏了,有時婷婷也會出奇制勝。看得出來,女兒是徹底迷上了數獨,就連跟我們頂嘴的次數都變少了。每一次我們比賽時,她總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然而會在自己算錯時急得直跺腳。經過一段時間的比拼,我能明顯感覺到女兒對數字的敏感度提升了,做數學運算時因為粗心而算錯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少。雖然我們偶爾也會發生爭吵,但每一次她都能快速調整好心情,然后接著和我比拼。
一轉眼就到了學期末,這天,班主任發來消息說女兒的數學成績進步喜人,她打算下次班會讓婷婷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做經驗報告。正當我推開家門打算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時,卻發現女兒正認真地看著課外書,而妻子則在廚房里忙碌著。看著眼前這和諧而安靜的畫面,我一時無法想象幾個月前家里還滿是“火藥味”的場景。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奧義。孩子們那些帶刺的話語里有時裹著柔軟的童真,像未熟的青芒果,需要陽光才能慢慢釀出甜味。對于正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要學會把說教和對抗轉移方向,把責備化作共同面對的協作。因為在每個孩子口是心非的對抗里,都存在著一份渴望被認可和關心的倔強。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