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肺結核,不少人心里直打鼓,總覺得這病一旦沾上,這輩子都要被人躲著走。實際上,隨著醫學的發展,肺結核早已不是治不好的絕癥,也不該成為患者被區別對待的理由。普通人、患者和家屬只要掌握正確知識,就能把病治好,還能消除不必要的偏見。
肺結核是怎么回事
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傳染病。該病原體主要侵害肺組織,導致肺功能受損。簡而言之,其作用類似于非法侵入者對住宅造成的破壞。當受到結核分枝桿菌的侵襲時,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發熱等臨床表現,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咯血。然而,只要能夠及時診斷并采取恰當的治療措施,就能夠有效控制并清除這些病原體。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經常聽到有人因長期咳嗽而最終被確診為肺結核的案例。這表明,若能及時進行醫療干預,肺結核的病情是可以得到妥善控制的。
肺結核的傳播主要通過空氣傳播。具體而言,當肺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會釋放出大量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飛沫。這些飛沫在空氣中懸浮,健康個體若不慎吸入這些含有病原體的飛沫,便存在被感染風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接觸者都會立即發病,因為個體的免疫系統強弱不同。免疫系統強健者能夠有效識別并清除入侵的結核分枝桿菌,從而避免感染;而免疫力低下者則難以有效抵御病原體的侵襲,使得結核分枝桿菌在體內得以繁殖和擴散。
因此,為了降低感染肺結核的風險,增強體質顯得尤為重要。具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規律的體育鍛煉,如慢跑、游泳等。同時,應保持均衡飲食,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心理調適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綜上所述,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使身體保持強健狀態,對于預防肺結核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確診肺結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患者的臨床表現。如果一個人持續性地咳嗽,并伴有咳痰癥狀超過兩周,尤其是當這些癥狀在進行常規止咳治療后仍然沒有緩解時,我們就應該保持高度警惕。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癥狀也可能是肺結核的典型表現,這些癥狀包括咯血、反復出現低燒、夜間盜汗、持續性乏力以及體重急劇下降等。一旦我們發現自己或周圍的人出現了上述任何一種或多種癥狀,就應該立刻前往醫療機構進行專業的檢查,以便盡早確診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患了肺結核,該怎么治
肺結核一旦確診,治療要做到“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發現得早,治療就容易;同時用好幾種藥,能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藥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得聽醫生的;每天按時吃藥,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把整個療程的藥吃完,千萬不能癥狀一減輕就停藥,不然病菌卷土重來,治療更麻煩。有的患者吃了一段時間藥,感覺好多了就自行停藥,結果病情復發,后面治療時間更長、更難受。
在結核病的治療中,存在多種抗結核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異煙肼的使用可能導致周圍神經炎,表現為手足麻木,補充維生素B6可有效緩解此癥狀;利福平的代謝產物可使尿液和淚液呈現橘紅色,此為正常現象,但若伴隨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患者應立即就醫;吡嗪酰胺可能導致關節疼痛,建議患者注意保暖并適度活動關節以預防;乙胺丁醇使用者需定期進行視力檢查,以監測潛在的視神經毒性。在治療期間,若患者出現任何不適癥狀,應避免自行忍耐,而應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在家養病,這些要做好
生活細節要注意" 患了肺結核,休息特別重要,每天應至少睡8個小時。家里要多開窗通風,每天2~3次,每次半小時,讓新鮮空氣進來,把病菌吹散。自己的毛巾、杯子、碗筷應單獨使用,定期用開水煮沸消毒。出汗多了,應及時換干凈衣服,防止著涼。可以散步、打太極拳,但別過度勞累。冬天天氣冷,通風時可以先去別的房間,等通完風房間暖和了再回來,避免感冒。此外,患者的衣物、床單、被罩等也要定期清洗更換,清洗時可以加入適量的衣物消毒液,進一步減少病菌殘留。
吃對食物好得快" 肺結核作為一種消耗性疾病,會導致機體能量大量流失,因此,適當的營養補充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患者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如瘦肉和魚類,這些食物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助于體力的恢復。同時,應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增強機體免疫力。此外,將日常主食如米飯和面條替換為糙米和全麥面包,有助于改善腸道健康。應避免進食辛辣、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炸雞和咖啡。因為這些食物可能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每日1500~2000毫升,相當于7~8杯水,有助于稀釋痰液,促進排痰。家庭應準備清淡而富含營養的菜肴,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
心情好才恢復得快" 確診為肺結核后,患者常會出現恐懼與焦慮的情緒反應,并擔憂社會排斥。此時,家庭成員應提供更多的陪伴與支持,傾聽患者的內心感受,并給予正面的鼓勵。患者也應保持積極的心態,鑒于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通過規范的治療,疾病的預后通常較為樂觀。此外,患者可加入患者支持小組,與病友交流治療經驗,相互激勵,共同面對疾病挑戰。
別把肺結核傳染給別人
患者需加強個人防護" 疾病初期傳染性強,外出必須戴口罩,避免去超市、商場等人群密集場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遮掩口鼻。痰液用紙巾包好焚燒或吐入含消毒液的容器,準備專用的吐痰袋。與家人交流保持至少1米距離,在家盡量保持獨立活動區域,若交流,選通風處并保持距離。
家庭成員也應加強防護" 養成勤洗手的習慣,用肥皂徹底清潔雙手。不與患者共用毛巾、牙刷等個人衛生用品。減少老人、兒童與患者接觸的時間,條件允許時讓患者單獨居住。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復查,關注其心理狀態,可制作服藥提醒表。定期清潔、消毒家庭環境,用含氯消毒劑清潔家具、拖地。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
總的來講,肺結核不是一輩子摘不掉的“標簽”,更不該成為被嫌棄的理由。只要患者積極治療、科學護理,回歸正常生活并非難事。疾病帶來的不應是隔閡,而是讓我們更加懂得健康的珍貴。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