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極為普遍的慢性疾病,對人們的健康會造成嚴重影響。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變化,高血壓的發病率持續攀升,并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高血壓還可能引發多種心血管疾病,對人們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高血壓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什么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的一種慢性疾病。迄今為止,該疾病尚無法根治,主要通過藥物進行控制。高血壓的成因復雜多樣,包括但不限于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等。家族中有高血壓病史的人群患病風險較高,同時,長期高鹽、高脂飲食,缺乏運動,過度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此外,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也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壓可能誘發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因此它也被稱作“無聲的殺手”。在治療期間,提供恰當的護理措施對病情進行積極調控至關重要。
飲食上、運動中的注意事項
飲食護理細節"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飲食對病情的影響不容忽視。鹽分的攝入量直接影響血壓水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內。但調查顯示,我國居民的日常鹽分攝入量遠超此標準。高鹽飲食會導致體內鈉離子增多,誘發水鈉潴留等問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嚴格控制鹽分攝入,減少烹飪時的用鹽量,并使用限鹽勺進行精確控制。同時,還應警惕隱形鹽的攝入,如腌肉、咸菜、加工食品等盡量減少食用。一瓶500毫升的醬油中含鹽量約為80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控制烹飪用鹽,還需對其他含鹽調料和食物進行限制。除了控制鹽分攝入,飲食均衡也至關重要。應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增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這有助于降低血壓水平。同時,應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如奶油糕點、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以減輕血管壁的負擔,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加重,提升血壓控制能力。
運動護理細節" 保持規律的運動也是控制血壓的有效方法之一。規律運動能夠增強心血管功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促進血液循環,對降低血壓具有積極作用。高血壓患者每周應保持約150分鐘的運動。運動方式可選擇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的開展應循序漸進,根據自身狀況調整運動強度和時間,并在運動前做好熱身,如手腕、腳踝、膝關節的拉伸運動,以減少運動損傷風險。運動后也應進行放松活動,以幫助身體恢復到穩定狀態。高血壓患者在選擇運動時段上也需注意。清晨通常是血壓高峰期,此時運動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建議高血壓患者盡量選擇傍晚或下午進行運動。若必須在清晨運動,應先檢測血壓水平,避免運動強度過大。
用藥、監測方面的管理
用藥護理細節" 藥物治療是控制血壓的重要手段,但許多患者在用藥上存在誤區。治療期間必須按時服用正確劑量的藥物,不能自行減藥或擅自停藥。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規律用藥以保持血壓穩定。隨意調整藥物用量會導致血壓波動,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治療期間也不應自行增減藥物用量,因為每天的藥物劑量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綜合考慮后確定的。若血壓控制效果不佳或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調整藥物。部分患者為了快速降低血壓,自行增加藥物劑量,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可能導致乏力、頭暈、低血壓等,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在用藥期間,還應關注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因為高血壓患者可能因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因此在治療前應告知醫生自身的基礎疾病,以便醫生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降壓藥物,避免不良反應。高血壓藥物通常應存放在干燥、陰涼處,遠離陽光直射和高溫環境,以確保藥物的有效性。對于老年患者,家人應協助管理藥物,確保按時按量服藥,避免漏服或多服。此外,患者應定期到醫院復診,監測血壓變化,評估藥物治療效果,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通過與醫生的密切合作,患者能夠更好地管理高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監測護理細節" 高血壓患者需要定期監測血壓水平,每周至少監測1次,若血壓波動較大或治療方案調整后,應增加監測頻率。監測血壓時,需采用正確的監測方法和合適的血壓計。監測前30分鐘內應避免劇烈運動,避免飲用濃茶或咖啡,并保持安靜狀態。在監測過程中,確保被檢測手臂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線,袖帶松緊適度,以能插入1~2根手指為宜。每次監測后,應記錄血壓水平、時間、心率等數據。這些信息有助于醫生掌握患者血壓變化情況,從而確定最佳治療方案。若患者血壓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升高,醫生可有針對性地調整用藥時間和劑量。同時,高血壓患者應學會自我觀察和感受身體狀況。若出現頭暈、頭痛、心悸、胸悶等不適癥狀,應立即進行血壓監測,并將異常情況及時反饋給醫生。此外,家庭成員也應積極參與到患者的血壓監測中來,特別是對于老年或行動不便的患者,家人應定期為其測量血壓,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通過持續的血壓監測和細致的觀察,高血壓患者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自身病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享受健康的生活。
心理護理事項
情緒對血壓有顯著影響。長期處于焦慮、緊張、憤怒、抑郁等情緒中,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大量腎上腺素,進而影響血壓水平。因此,高血壓患者需要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避免情緒劇烈波動。生活中可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壓力和不良情緒。與家人、朋友溝通交流,獲得情感支持,也是緩解壓力的有效途徑。此外,冥想、瑜伽等放松練習有助于調整心情,降低血壓。靜坐時,宜選擇安靜舒適的地方,閉目凝神、摒除雜念,每日15~20分鐘,有助于減輕緊張情緒。瑜伽通過不同的體位法和呼吸法,讓患者達到放松身心、提振精神的目的。高血壓患者應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狀態,放松身心,以減少血壓水平波動。
高血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自我護理,注重飲食、運動、用藥、監測和情緒方面的護理細節。只有做好日常護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血壓水平和病情發展,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提高生活質量。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