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A廠再生資源管理中存在的職能模糊、流程不規范、數據孤島及監管薄弱等問題,本文提出數字化驅動的全流程定額管理優化方案。通過梳理流程節點,統一物料規范與定額標準,結合信息化手段構建管理平臺:引入條形碼標識精準追溯物料,設計工單模式集成生產數據,對接資金監管系統防控風險,并定制多維報表及預警機制。實施后,實現了再生資源流轉全程可控、偏差實時預警,有效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廉潔風險,為同類企業資源高效治理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再生資源;全流程定額;數字賦能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8.008
1 項目背景及問題分析
2022年6月,A廠發生一類紙廢舊片煙箱被盜案,持續時間跨度長,案值金額大,性質惡劣,影響極壞,案件暴露出工廠在再生資源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工廠成立整改專項組,采取多種形式調查研究問題癥結:
一是深入工廠再生資源管理相關部門,理清現有再生資源從生產車間到后勤辦回收站管理流程的堵點和管理缺失;二是實地走訪回收站內部各作業模塊運行情況,重點關注再生資源在接收、儲存、分揀、銷售處置等線下操作存在問題及不足。根據調研情況,工廠在再生資源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管理職能不完善,界定不清晰
再生資源在產出、接收、處置的環節存在管理盲區,各部門職能定位不夠準確和具體,職責各自理解不一,導致管理出現偏差。
1.2 配套制度不完善,流程不明晰
再生資源相關配套制度流程缺乏標準化,甚至出現過同一種實物在不同環節名稱不一,同時回收站從報廢交接、過磅監磅、財務對賬等整個賬務管理流程中數據記錄、信息核對依靠手工錄入,無法實時數據提取、匯總,人工核對耗時長且管理成本高,造成流程監管薄弱,同時存在廉潔風險隱患。
1.3 物料信息運用效能低下,存在數據孤島
目前工廠在數字化生產已趨于成熟穩定,實時生產數據翔實且具備調用條件,但再生資源管理相關數據與生產源頭數據沒有深度挖掘,與財務資金監管相關數據還未強關聯,存在數據孤島效應,導致物料流轉信息的準確性嚴重依賴一線操作人員的規范操作和職業素養,當前再生資源管理整體運行模式難以發揮風險預警作用。
1.4 非核心業務規范管理監督相對薄弱
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關鍵工序輪崗開展較緩。各產廢部門對再生資源管理重視程度不一,部分涉及再生資源管理崗位的人員年齡結構偏大,基礎素質水平不高,自我革新意識較弱,精益管理工具使用不足,整體過程監督控制抓手不足,非核心業務管理效果與工廠高效能治理要求存在差距。
2 主要做法
2.1 梳理流程脈絡,布局管控節點
(1)規范物料品名,明確流程階段。根據產廢部門和后勤回收站的現有運行模式,依照相關管理辦法和要求,對各環節不同業態下的物料實物命名進行統一規范,重新確立了送料、收料、分揀、打包、入庫、出庫的6個階段,繪制“再生資源分類處理工作流程指導卡”“再生資源定額管理流程”。
(2)布局管控節點,制定比對邏輯。以再生資源全流程定額為工作目標,在物料涉及管理責任主體變更、物料形態變化等情況時,為最大程度減少流程錯誤,避免各流轉環節物料信息及數據偏差,設置4個關鍵物料信息定額比對管控節點:收料前后、分揀前后、打包前后、出庫前后。根據工廠生產模式,初步擬定收料定額標準源自生產車間對應工序生產數據,而分揀、打包、出庫的定額標準分別源自上一工序稱重記錄,各環節允差設定范圍綜合各影響因素和總量價值限定,最終實現各環節實際稱重與定額標準偏差的再生資源價值合計低于管理要求限值。將定額標準設為A,實物凈重設為B,允差范圍設為C。如實物凈重B包含在{A-C,A+C}內,定額比對即為正常;如實物凈重B超過在{A-C,A+C}內,定額比對即為異常,各環節具體比對計算邏輯如下:
收料前后:調用產廢部門生產數據,計算當日各類別物料收料理論定額標準值A1,回收站當日對應類別物料收料稱重數據(減去容器托盤等皮重)為實物測量數據B1,允差C1內差額Δ1=|A1-B1|≤C1為正常,反之為異常。
分揀前后:當日分揀后物料理論定額標準值A21=當日需分揀的物料收料稱重總量A2*對應類別物料分揀設定比例a1%,類推A22=A2*a2%,執行分揀工序后各類別物料的稱重數據(減去容器托盤等皮重)為實物數據B21、B22,允差C2內Δ2=|A2-B2|≤C2為正常,反之為異常。
打包前后:當日經過收料、分揀后需打包成同一類別的物料合計總重量為定額標準A3=A31+A32,執行打包工序后物料的稱重數據(減去托盤等皮重)為實物數據B3,允差C3內Δ3=|A3-B3|≤C3為正常,反之為異常。
出庫前后:當日預先編制出庫計劃進行比較核查為定額標準A4,實際出庫上車后連同車輛過磅稱重數據(減去車輛皮重)為實物數據B4,允差C4內Δ4=|A4-B4|≤C4為正常,反之為異常。
2.2 打好信息基礎,暢通數據互聯
(1)分析功能需求,確定項目架構。根據再生資源全流程定額管理的總體要求,對定額標準管理、送料管理、收料管理、分揀管理、打包管理、出入庫管理、基礎管理進行多維分析,運維管理平臺選擇微服務、輕量化、構件化、分布式的應用架構[1]。搭建3層架構層級,將應用程序組織成三個邏輯和物理計算層:表示層(或用戶界面)、應用層(負責處理數據)和數據層(負責存儲和管理與應用程序相關的數據),摸底項目信息化硬件和軟件需求。摸清回收站及產廢部門應用場景及網絡鋪設情況,明確網絡通訊短板存在點位,并與中煙公司內網連接,有序搭建“控制+管理”信息環網。與工廠生產MES系統、物流WMS系統、原料高架庫WMS系統等系統接口兼容。網絡采用星型拓撲和總線拓撲混合成的“星—總”拓撲,故障診斷和隔離較為方便,易于擴展。
(2)補齊硬件短板,打通數采末梢。借鑒行業二維碼的先進物流管理經驗,補齊打掃碼功能涉及的打標機和掃碼槍,聯合信息管理部門,對項目涉及的產廢部門、回收站等多個點位的設備及網絡進行優化維護[2]。針對回收站內部管控中物料流轉要求和人員操作便利,單獨配置現場PDA,并開發對應的操作APP。
(3)獨創條形標碼,精準物料身份。在工廠再生資源流轉的物料上,貼上條碼標簽,作為身份識別,實現了再生資源在各環節的先進先出,根據各流轉環節設計不同提示信息,實現再生資源全流程關鍵信息可追溯。選用Code39條碼規則,也被稱為3 of 9 code,它是由五條黑線加上它們之間的4條白線構成的九位二進制編碼。Code39當前采用的標準是GB/T 12908-2002。
2.3 線下運行試點 做實定額準備
2.3.1 基于目標問題導向,預先準備基礎管理
(1)規范交接要求,統一定額周期。由項目組下達《關于非專賣再生資源定額管理試運行的通知》,統一要求產廢部門每日上午與回收站交接前一日中班物料,下午交接當日早班物料,以單個生產作業日為統計周期,統一定額標準和實際稱重統計口徑。
(2)核定個體基重,規定標準皮重。積累物料基重、皮重數據,同步提升基礎管理,明確定額管理要求下的相關崗位職責,制定各產廢部門的容器托盤標準,最大限度減少皮重不一的測量誤差,同時對不同產廢部門的容器材質做區分,減少高峰期收料交接的失誤。
(3)規范定置分區,提升周轉效率。因作業模式轉變為“應送多少、應售多少”的嚴格管控模式,不同環節、類別物料在回收站流轉運行必須按不同流程嚴格區分,這就對現有的回收站庫管分區精細化提出更高要求,在現有庫管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按照同區域單一類別物料集中存放原則,優化物料流轉路徑,設立分揀打包中轉區,庫存分區詳見附件,最大程度縮短庫存周期,提升周轉效率。
2.3.2 理清生產關聯邏輯,制定收料環節定額規則
(1)再生資源產出量與生產計劃強關聯。在生產計劃基本可以精確完成的情況下,生產工序因解除原料、耗材包裝等操作,產生類別固定、重量穩定的再生資源,生產計劃及葉組配方決定再生資源數量,但個體(包裝箱等)基重標準存在上下浮動,如制絲車間煙葉、薄片等原料解包產生一類紙(牛皮煙箱)、一類紙(墊片)、高值塑料(袋)、低值塑料(扎帶)。經過線下每批次稱重計數,對個體基重取平均值進行設定,定額標準可由生產計劃量、個體基重設定值計算得出。
(2)再生資源產出量與實際產量、耗材用量強關聯。每日再生資源源于生產過程中的包裝物廢棄,部分工序的生產計劃執行受設備凈效、人員操作影響較大,經過一段時間數據匯總分析,這類再生資源與生產車間核定當日實際總產量強關聯,如卷包車間二類紙(紙筒芯)、高值塑料(透明內框)、低值塑料(深色內框)、高值塑料(塑料桶壺)、二類紙(絲束紙質底座)。經過線下稱重并統計對應工序每日產量,計算每箱產出數據,即為定額標準。定額標準值則根據定額標準乘以核定當日實際總產量得出。
(3)再生資源產出量的生產關聯性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生產工序因崗位性質特殊,現場物料耗材領用交班時存在上存下余,部分物料可能存在現場臨時留用,導致現有生產管理平臺暫無精確的相關生產數據接口與再生資源產生對接,上游供應商的耗材包裝批次間差異較大,短期內無法統一,經過線下稱重并統計對應工序每日產量,計算每箱再生資源產出數據離散偏差較大,定額標準比對以產廢部門交接核定數量和損耗比例綜合設定。
2.3.3 遵循終端銷售分類規則,制定回收站內部流轉定額標準
(1)引入分揀比例概念,制定分揀定額比對規則。分揀工序主要是將收料含有多個類別的物料進行人工分揀,便于后續同類打包和出庫結算,需要分揀工序的物料集中于卷包、物流車間。在線下定額試點中,工作組通過分析6個月分揀前后各類別物料的稱重數據,發現對應類別物料分揀比例基本穩定,如卷包車間的1kg高值塑料(透明內框)可穩定分揀出0.885kg高值塑料(塑料圈包)和0.115kg二類紙(成型紙),因此得出:分揀后物料理論定額標準值=當日需分揀的物料收料稱重總量*對應類別物料分揀設定比例。分揀環節定額比對就用分揀工序后各類別物料的凈重數據與當日分揀后物料理論定額標準值作比較,計算差額。
(2)合并打包同類稱重,制定打包定額比對規則。打包工序主要是將收料、分揀后同類別的物料進行打包壓實捆扎,便于后續運輸。工作組通過分析打包前后各類別物料的稱重數據(除加水毀形的物料外),發現物料重量不會因為打包形態變化而發生變化,因此打包環節的定額標準值為當日經過收料、分揀后需打包成同一類別的物料合計總重量,分揀環節定額比對原則就是完成打包工序后各類別物料的凈重數據合計與當日打包環節的定額標準值做比較,計算差額。
(3)編制出庫銷售計劃,制定出庫定額比對規則。因已完成前端工序的物料入庫后不會再有狀態變化,出庫環節的定額標準值是根據庫存信息和運輸車輛編制的出庫計劃量,出庫環節定額比對就是實際出庫稱重的凈重與出庫環節的定額標準值作比較,計算差額。
2.3.4 基于規避風險要求,多維設定允差范圍
(1)以再生資源差異的價值限定,作為設定允差上限原則。通過查閱現行相關法律條文,擬將國有資產流失立案條件作為年度定額允差價值總額的最高上限,國有資產流失罪立案標準如下:①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②致使國有公司、企業停產或者破產的;③造成惡劣影響的。
(2)量化誤差產生因素程度,細化允差精度。結合前期調研歷史數據,分析各環節誤差產生因素,不同影響因子的影響程度不同,賦予不同的權重,細化允差精度,設定允差范圍。
(3)結合實際運行情況,實現允差梯度管理。帶入再生資源差異的價值限定允差上限、多影響因子設定允差范圍,結合線下先期試點運行數據和實際運行情況,引入梯度允差校準概念,調整允差范圍偏移。
2.4 全域數字賦能 實現質效提升
(1) 全面對標一流,普及工單模式。根據前期管理流程的梳理,各環節生產信息采集匯總的實際需要和定額比對需求下的數據處理功能,對標一流的制絲、卷包車間工單化生產管理模式,提取定額標準設定所需生產數據,同時針對送料、收料、分揀、打包、入庫、出庫六大流程作業性質和調用數據類型差異,定制各環節作業工單,匯總作業進度、物料消耗等關鍵信息,根據標準容器及托盤設定規則,預設剔除皮重數據,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因信息分散而導致的流程錯誤和遺漏。
(2)引入資金監管,建立末端防線。目前再生資源出庫功能途徑共3種:銷售處置出庫、廠際間循環使用和廠內申請領用。針對日常量大且普遍的銷售處置出庫途徑可能產生的資金風險,項目組協調后勤、信息、財務等部門聯動,定額管理平臺銷售出庫計劃模塊對接銷售服務商資金監管數據,按照中煙公司統一維護銷售單價,制定的銷售出庫計劃自動匯算預結算金額,若銷售服務商資金監管賬戶余額低于預結算金額,銷售出庫計劃暫停執行,由財務部門告知收購服務商補齊賬戶資金后方可恢復,將服務商資金不足風險防范提前到銷售出庫計劃執行前階段,建立工廠再生資源資金風險管控末端防線。
(3)分級推送預警,精益管理成本。管理平臺預設報警信息推送規則,根據定額數據差額與允差范圍偏差程度,收料工序偏差預警信息分級推送至對應輪班、車間層級管理人員,回收站內的分揀、打包、出庫工序將偏差預警信息分級推送至對應操作、管理層級責任人,各層級根據現場核查情況,據實填報偏差原因并交由對應分管領導審核處置。分級推送偏差預警可壓實各管理層級核查偏差原因等工作,是廉政風險防范重要抓手,同時精益全流程的管理成本[3]。
(4)定制數據報表,高效清點盤存。管理平臺可根據選擇時間段結算匯總再生資源處置信息,最大程度減少匯算過程中的人工干預,規避處置流程中的廉政風險。目前開發的報表有3個維度:①《單日庫存結余表》,選定單個作業日可展示當日下班前盤存狀態,其中的待分揀、待打包、待入庫為當日已收料后未完成后續工序的暫存狀態,已入庫的物料展示詳細類別和儲存貨位;②《過程記錄表》,可自由選定時間條件,查看任一工序的分類匯總情況;③《再生資源處置報表》在前兩個報表信息基礎上,按照內部體系審查標準和格式,可自由選定時間,集成收料、分揀、打包、暫存、入庫、庫存、出庫各環節的作業情況和最新單價計算匯總的物料價值。
(5)打造數字看板,明晰可視管理。摘取關鍵數據,優化展示排版,集中展示再生資源實時作業銷售數據、各工序處置進度,滾動播放庫存物料信息,匯總各工序定額比對異常及原因,便于后期針對性分析優化。
3 目標達成、成果固化、推廣價值
通過梳理重塑工廠再生資源管理流程,打通再生資源從源頭產廢部門、后勤處置部門、再生資源銷售對接服務商等相關上下游數據采集節點,逐一理清各類再生資源產出與生產數據的關聯規律,形成對應定額標準理論值運算邏輯,以再生資源差異價值限定、誤差產生因素量化和梯度允差調整策略,設定各環節不同類別物料的允差范圍,普及工單生產模式,引入資金監管功能,按管理層級推送預警,定制盤存報表,集成管路看板,搭建再生資源定額管理數字化平臺,實現由生產數據驅動的再生資源全流程定額管理信息系統。
主要參考文獻
[1]王丹玙,胡昱.基于定額管理的“新一輪煙草物流標準化建設”研究探析[J].商場現代化,2025,(02):3942.
[2]周易.信息技術對現代企業物流管理系統的影響[J].現代商貿工業,2025,(06):8688.
[3]毛蓮莘.基于GIS和物聯網技術的現代企業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建設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4,(1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