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高質量充分就業對文科實驗實踐教學的新要求出發,提出了高校文科實驗室建設要轉換人才培養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優化建管機制、加強師資建設、完善考評體系,以期推動綜合素養高、專業能力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文科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夯實基礎。
關鍵詞:高質量就業;文科實驗室;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8.035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4年9月15日發布《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中指出:就業問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是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民生。各級黨委政府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建立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以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1]。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擴大理工農醫類專業招生規模,根據社會需要、產業需求、職業開發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證書”制度鋪開實施,這既對文科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對理論聯系實際的文科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提出了新期盼,對專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課程設置、實驗實踐環節提出了新挑戰[2],又為高校進一步加強實訓基地、“學歷+資格準入證書”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開拓校企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與社會所需、與企事業單位崗位需求相匹配的文科人才指明了方向。
1 高質量就業的內涵及對文科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的新要求
1.1 高質量就業提出的緣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并在不同時期做出了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要“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這一目標在不同時期具有持續性,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解決人民切實需要解決問題導向原則[3]。國務院“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也是堅持以人為本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更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和手段[4]。因此,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不僅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而且連著千家萬戶、民生冷暖。實施高素質人才培養計劃,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實施,實現充分高質量就業,不斷賦予民生之技、增進民生福祉,這是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民生工程,具有新的時代內涵。
1.2 高質量就業對文科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呼喚
大學生群體具有活力、富朝氣、最有潛力,推動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是高校人才培養應有之義和本職要求,也是評價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5],更是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風向標。呼吁各高校轉變職能從相對單一的職業生涯發展意識開始切入職業素質全面提升的新時期,著手推動學生高質量發展、提高學生生活品質和促進畢業生高質量發展的就業[3]。隨著《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出臺,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評價邁入一個新階段,學生就業質量評價勢必會對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賦予新內涵。文科實驗實踐教學是高校文科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而且是提升大學生市場競爭力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重要抓手。文科實驗實踐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認知度,增強學生對高質量就業崗位的了解度,提升學生對專業、職業、就業的協同度。面對新形勢下高質量就業的新要求,高校應通過優化文科實驗實踐教學手段、豐富文科實驗教學實踐內容、構建文科實驗實踐教學系統等舉措,不斷提升文科實驗實踐教學的全面性、感受度和科學性。
1.3 高質量就業對文科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的新期待
當前,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面臨著愈來愈嚴峻的就業形勢[6]。大學生要實現高質量就業,就需要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從這個角度看,高校開展專業實驗實訓對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至關重要。新形勢要求各高校必須認真思考如何轉變教育理念,突出文科實驗實踐教學新地位,探索創新實驗實踐教學新途徑,搭建實驗實踐新平臺,改革實驗教學模式,以便更好地滿足新形勢下的需求。必須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強文科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加強文科實驗實踐教學研究,統籌推進新形勢下文科高素質人才培養,探索建立文科實驗實踐教學創新體系,以彌補傳統文科理論教學體系的不足,實現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2 目前高校文科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存在的問題
基于黨中央國務院對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高度重視,文科實驗實踐教學在各高校人才培養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在“重理輕文”“重理論輕實踐”傳統思想的長期影響下,目前文科實驗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仍處于弱勢地位,導致文科實驗實踐教學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師資力量以及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與不足。
2.1 教育理念仍舊滯后,難以跳出重理論輕實驗實踐的怪圈
教育理念是對教育整體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一種教育追求和信仰,是開展教育活動過程的行動指南和法則。因此,高校教育理念是否適合當下社會實際,對大學生是否能高質量就業至關重要。然而由于文科側重知識傳授的慣性思維,強調知識的思辨性和廣博性,對文科實驗實踐課重視不夠。直接體現在實驗實踐課時量偏少,實驗實踐課程系統性偏差,課程設計規范性不強,實驗實踐教學質量偏差。這種相對滯后的教育理念,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實際操作和靈活運用能力,啟發式的嘗試教育不夠,學生往往眼高手低,顯然與社會要求不符,與學生期望不符,與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不符。
2.2 教學內容陳舊單一,難以解決實驗實踐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
文科實驗實踐課程內容設計比較單一,多以專業知識運用和技能訓練為主,多數仍停留在書本內容上,跨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較少,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訓練不夠,結合專業特點的實驗實踐項目開發也不充分。部分教學內容比較陳舊,缺乏新穎性,與當下社會實際難以適應。實驗實踐方法古板缺乏趣味性,難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實驗實踐項目缺乏創造性,不利于大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和高質量充分就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2.3 實驗實踐平臺構建層次較低,制約實驗育人應有的作用
文科實驗實踐平臺建設是文科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手段,也是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保證。然而,目前高校實驗實踐平臺普遍層次較低,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管理,雖然部分高校已開始嘗試整合文科實驗教學平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北京聯合大學、河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但多數還在探索階段,還未真正形成“1+1>2”的良好局面。目前多數由二級學院或機構獨立設置,獨立運行,具有起點不高、規模較小、配置不全、利用率低、重復建設等問題,不僅造成實驗實踐平臺資源浪費而且不能發揮實驗實踐平臺應有的創新培植作用。
2.4 實驗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難以保證實驗教學高質量
實驗師資隊伍是指導學生實驗實踐實習以及管理實驗室的專業隊伍,是實現實驗實踐教學目標的保證。然而,文科實驗實踐指導老師多由理論課教師兼任,極易導致實驗教學與理論課之間界限模糊。文科實驗實踐專職老師數量缺乏、多數學歷不高、職業認同感不強、職業素養不高、跨領域兼職較多等問題,疲于或無力專心研究實驗實踐教學與管理工作,造成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實驗設備維護不及時、統籌管理不到位[1],難以保證實驗教學的高質量發展,終究會影響到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2.5 管理與考核機制不暢,難以激發實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文科實驗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當中比重較輕,不被重視,把實驗室人員視為“教輔”的觀念根深蒂固[7],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因此,對實驗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培養也往往被忽視,沒有單獨制定針對文科實驗實踐特點的管理和考核機制,造成文理科實驗室管理考核無差別化,缺乏針對實驗工作人員管理激勵機制,導致文科實驗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實驗實踐教學效果難以高質量。
3 高質量就業背景下創新文科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實踐與展望
3.1 轉換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應用型文科人才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采取多項措施,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除理科院校外,各類文科高校或理科高校文科院系也紛紛加入實驗實踐教學行列。眾所周知,高質量的就業離不開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離不開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過硬的職業能力,扎實的理論功底離不開過硬的課堂教學,過硬的職業能力離不開靠譜兒的實驗實踐活動。要在“高質量就業”的目標指引下,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在繼續抓好理論教學的同時,要以目標為導向,立足市場需求,引入“新文科”思想,探索跨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讓文科實驗室成為打破學科藩籬的“行動者”和多學科交匯互動的平臺[8],不僅可以實現“T”型知識結構的構建,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競爭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徹底改變實驗室教學“輔助”地位,實驗實踐教學要引進新技術、拓展新領域,讓實驗實踐效果落到“實處”。如引入大數據、網絡信息、虛擬化等技術實現實驗教學數據化、智能化,提升文科實驗形象化、論證科學化。拓展實踐實訓領域,使實踐內容與社會發展同向共振,使學生所學與社會所需輕松接軌、同向而行,為高質量就業夯實基礎。
3.2 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實驗創新能力
高質量充分就業是在普及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黨中央提出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各高校擴建擴招不減質的同時,建設新的人才培養理念,按照高質量就業內在本質要求,制定符合高素能人才內核的人才培養方案,圍繞“以文為主、多課融合、素能一體”為核心的新文科人才培養模式,大力開發實驗實訓課程,積極拓展實踐訓練平臺,達到“學中練、做中學,邊學邊練,邊做邊練,學以致用,素能均衡”的效果[9]。使文科實驗實踐教學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專業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越來越起到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改變實驗室是教輔機構的從屬地位,提高實驗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計劃當中的比重,樹立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踐教學好比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缺一不可[10]。在加大實驗實踐教學課程課時,通盤考慮、整體把握、科學規劃、合理施策,形成理論聯系實際與實踐出真知的良性創新互動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教學大綱,創新和豐富實驗教學內容,突出文科實驗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吸納新思想、融合新技術,讓實驗實踐教學展現新魅力,把立德樹人、三全育人、課程思政貫穿文科實驗實踐教學全過程,加緊文科實驗創新項目研究、培育和開發利用,讓實驗實踐教學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確保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在提高學生核心素質、綜合能力和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3 優化實驗室建管機制,激活人才服務平臺
文科實驗內容、實驗過程以及實驗成果不同于理科,不能照搬理科實驗教學的管理、評估模式,更不能簡單挪用理科實驗室的建設標準和模式[11]。建立頂層設計、統一建設、分層管理和使用的文科實驗實踐平臺。一是學校成立文科綜合實驗實踐中心,學院成立實驗實踐教學工作站,形成“兩統一一分配”的管理模式,即整合資源統一管理,整體把握統一建設,按不同類型分層支配使用。如根據實驗室功能類別不同進行不同的管理和建設模式,綜合素養實驗實訓室和創新創業實驗室屬于共享實驗平臺,具有實驗條件和服務共性需求,資源共享與學科交叉性[12],由學校文科綜合實驗實踐中心統籌管理與建設,專業素養培育實驗實踐室和企事業單位實踐教學基地由學院實驗實踐教學中心進行管理與支配使用,既能充分發揮實驗室的利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又能充分發揮院系進行專業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大力挖掘開發校外實驗實踐教學資源。一方面,加強校企合作、聯合培養,讓學生走出校園踏入企業融入社會,以見習、實習等體驗式教學形式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校企實驗室共建共享機制,實現校企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如共建共享大數據風險評估實驗室。三是探索推進區域教育聯盟計劃。開展區域校校資源共享、人才聯合培養計劃,打破校與校之間的利益壁壘,實現優勢學科、優勢實驗實踐教學資源互通互利,聯合培養出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推動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3.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強生必先強師。文科實驗教學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實驗教學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學生職業素質的高低,勢必影響到畢業生就業質量。因此,要建設一支素質過硬、能力夠強、水平夠高的創新型的實驗教學師資隊伍。一是要高質量配足配齊實驗實踐指導老師,保證實驗實踐足夠的師資力量。通過制定政策吸引專業課程老師積極參與實驗實踐教學,聘任政府部門領導做實驗實踐教學顧問,聘請企事業專業人員、創新創業導師做行業導師,建立一支由學校、政府、企事業單位、創新創業機構構成的多元化實驗實踐教師隊伍。二是加大指導老師專業化培訓培育力度,助推形成學習型教學團隊。高質量充分就業是一項復雜持久的系統工程,既涉及政府、高校、學生,也涉及社會各領域、各環節,只有不斷加強教師培訓才能讓教師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提升專業素養才能加強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的思維創新、管理創新、流程創新、技術創新,才能推進高質量就業,為共同富裕注入強勁動力[13]。三是制定和完善文科實驗實踐教學晉級考核評價體系,提高教師的職業體驗感、職業尊嚴感和職業獲得感。制定針對實驗實踐教學的特點和規律的文科實驗室評價體系。“按照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不同學科教師的特點和職責,建立分類分層、各有側重的職稱評價體系,有針對性地評價不同類別、不同層次教師的實績和貢獻,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14]。打通職業晉級通道,讓實驗老師全身心投入實驗實踐的教學和研究當中,為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
4 結語
高質量充分就業既是一項國家戰略又是一項民生工程,培養高素能的文科專業人才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需求又是高校文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文科實驗實踐教學在高質量就業背景下的優化與重構是一項緊迫的任務。通過優化人才培養目標、重構人才培養方案[15]、創新實驗室建設機制以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扭轉實驗實踐教學在教學體系中的附屬地位,擺脫教學與實踐“兩張皮”的狀態,可以提高文科實驗實踐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對于提升勞動市場整體素質,為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有力支持。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虎,王勤,馮健剛.“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重塑文科實驗教學體系的思考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9):270273.
[2]溫蓉.新文科背景下社會工作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有效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0):163166.
[3]賴德勝.積極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N].經濟日報,(2023年08月16日04版).
[4]張少義.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J].紅旗文稿,2022,(11):3538.
[5]苗磊.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課的功能及其實現[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22):1722.
[6]吳能武.基于就業質量提升優化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22,(07):108111.
[7]魏莉,韓樹海,王青,等.理工科高校文科實驗室建設模式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12(11):255259.
[8]解志韜.后科學知識社會視角下的文科實驗室:轉向、定位與進路[J].探索與爭鳴,2022,(6):170180.
[9]潘蕾.素能一體化文科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12115.
[10]林玉群,楊愛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5,17(01):1920.
[11]胡春瀛,王一柏.文科實驗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11):2628.
[12]郭琳,張媛,何宛玲.高校文科實驗室建設的核心問題、基本原則與建設路徑[J].實驗室建設與管理,2023,(4):228232.
[13]包麗穎.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N].人民日報,(2020年06月14日06版).
[14]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教育廳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E].粵人社函,〔2021〕314號.
[15]李冠源.職業院校職業技能競賽推進策略研究:1+X證書制度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職教通訊,2020,(07):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