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高職院校課堂革命背景下,以員工培訓與開發課程的“員工培訓需求訪談”任務為例,針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行業企業崗位業務知識薄弱和訪談能力欠缺3個問題,有針對性地構建“任務驅動,雙線并行,五環相扣”的教學策略,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過程、教學評價5個方面開展課堂革命實踐,貫徹三全育人理念,有效達成知識、能力和素質三維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及實踐對同類型專業課程開展課程革命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和指導意義[13]。
關鍵詞:課堂革命;任務驅動;員工培訓;培訓需求訪談;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8.034
1 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
人力專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表現為“行為被動、態度佛系”,原因是以理論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法導致學生只會紙上談兵,降低了學習的成就感和興趣。對于員工培訓與開發這樣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來說,單純的課本知識無法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傳統的教學方式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而學生表現出被動接受知識的態度。
1.2 學生行業、企業、崗位業務知識薄弱的問題
員工培訓與開發課程旨在培養“強專業、懂業務”的復合型培訓管理人才,學生既要具備培訓專業技能,又要具備行業、企業及崗位業務知識。學情調查顯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對行企崗業務知識知之甚少。一方面,因缺乏對行業趨勢和業務需求的深入理解,將導致后續培訓方案或培訓計劃偏離實際需求,進而浪費企業資源;另一方面,因無法為員工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支持,會影響員工的職業發展和成長,進而降低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
1.3 學生訪談能力欠缺的問題
學生訪談能力欠缺表現為:不知哪些是關鍵問題,不知訪談問題的內在邏輯,缺乏挖掘能力、引導技巧和應變能力。由于培訓需求訪談能力欠缺,學生們制定的培訓方案或培訓計劃往往不能滿足員工的實際需求,培訓效果不佳。無效的培訓不僅浪費了企業的時間和金錢投入,還可能導致員工對培訓產生抵觸情緒,進一步影響企業的培訓氛圍和文化建設。
2 “任務驅動、雙線并行、五環相扣”教學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以企業真實培訓項目為載體,將真實培訓項目拆解為具體教學任務,依循“員工培訓與開發專業知識”和“行業企業崗位業務知識”兩條知識線,將課前、課中、課后3階段與課中“聚焦任務、激活舊知、探究新知、學以致用、分享評價”五環節緊密結合,構建了“任務驅動,雙線并行,五環相扣”的教學策略(如圖1所示)。
任務驅動:解決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授課教師深入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落實“1團隊1項目”,將企業真實培訓項目貫穿教學始終,通過“課前探索任務、課中攻克任務、課后拓展任務”[4]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
雙線并行:解決學生行企崗業務知識薄弱的問題。以企業真實培訓項目為載體,依循“員工培訓與開發專業知識”和“行業企業崗位業務知識”兩條知識線,讓學生針對不同行業核心崗位開展培訓需求調查,拓展了學生的行業、企業和崗位業務知識。
五環相扣:解決學生訪談能力欠缺的問題。授課教師將“設計培訓需求訪談提綱→修改培訓需求訪談提綱→模擬訪談→真實訪談”4個小任務與“聚焦任務、激活舊知、探究新知、學以致用、分享評價”5個教學環節緊密結合。4個小任務層層深入,5個教學環節緊密相扣,提升學生撰寫訪談提綱和應用訪談技巧的能力,解決學生訪談能力欠缺問題。
圖1 “任務驅動、雙線并行、五環相扣”教學策略
3 “任務驅動、雙線并行、五環相扣”教學實踐
3.1 教學目標
“員工培訓需求訪談”任務將素質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有機融合,構建三維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注重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統一,有效達成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效果。
3.2 教學內容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將“員工培訓需求訪談”分解為“設計培訓需求訪談提綱”“修改培訓需求訪談提綱”“模擬訪談”“真實訪談”四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對應可評可測的成果,激發學生探尋任務目標,實現專業能力“小步調、階梯式”提升。
3.3 教學方法和手段
“員工培訓需求訪談”以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為主,應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多種教法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角色扮演+頭腦風暴”多種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將“課前探索任務、課中攻克任務、課后拓展任務”三個階段與課中“聚焦任務、激活舊知、探究新知、學以致用、分享評價”五個環節有效結合。在教學手段方面,“員工培訓需求訪談”借助智慧教室,依托國家教學資源庫平臺,自主開發原創微課、動畫、工具模板等素材,運用學習通APP、AI對話等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問題,進而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3.4 教學過程
“員工培訓需求訪談”完整教學過程如表2所示。
3.5 教學評價
構建“增值評價+成果評價+素質評價”的綜合評價體系。評價主體包括校內教師、企業專家、學習通平臺、組內和組間學生。增值評價建立在過程評價基礎上,通過比較課前測試和課后測試分數衡量學生個體在知識上的進步,通過比較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任務成果得分衡量每個項目團隊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成果評價針對增值評價無法體現的任務進行獨立性評價,“員工培訓需求訪談”成果評價主要來自任務2“完善訪談提綱”和任務4“真實訪談”。素質評價通過組內評選“每課一星”來體現,“員工培訓需求訪談”結合素質目標評選“親和友善之星”。
4 “任務驅動、雙線并行、五環相扣”教學效果
4.1 激發職業興趣,教學目標均達成
教學前后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職業認知程度由多數學生不太了解培訓崗位到多數學生比較了解培訓崗位;職業興趣由多數學生一般感興趣到多數學生比較感興趣,甚至三分之一以上學生非常感興趣,大部分學生把培訓管理崗位作為就業的重要選擇方向。
課前課后測試成績對比結果顯示:學生“培訓需求訪談”任務專業知識分數有35%的提升。通過對增值評價成績和過程評價成績進行分析,結合學生自評和企業專家的點評意見,學生的專業能力有大幅提升。
4.2 提升技能水平,競賽考證雙豐收
員工培訓與開發課程教學內容將崗課賽證有效結合,學生提升員工培訓技能后,在“踏瑞杯人力資源管理技能大賽”“精創杯人力資源管理技能大賽”“省技能大賽人力資源管理技能賽項”中屢獲佳績,“1+X”證書通過率高達100%。
4.3 拓展實踐能力,服務校企頻獲贊
以企業真實培訓項目為載體,學生開展的校內培訓需求訪談任務包括社團協會新干事培訓需求訪談、校內商家培訓需求訪談、宿管人員培訓需求培訓等;企業培訓需求訪談任務包括海底撈服務員培訓需求訪談、美團騎手培訓需求訪談、珠海安保集團保安培訓訪談等。這些培訓項目既拓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服務了校園和周邊企業。校企員工對本專業學生提出的培訓建議給予了肯定,也對學生以人為本、誠信服務、親和友善、吃苦耐勞、虛心求教等職業素養給予了表揚。
5 改進方向
5.1 開發更多的企業真實培訓項目
校企合作開發的真實項目有限,不能滿足多樣性的培訓項目的需求。教學團隊擬從以下兩個方面解決該問題:一是通過社會服務項目,成立由企業專家、校內專任教師和學生組建的項目小組,加強與企業專家的深度合作;二是大力拓展開發優秀畢業生資源,將從事培訓管理或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優秀畢業生納入企業專家團隊,開展更廣泛的校企合作。
5.2 持續性增加學生行企崗業務知識
學生行企崗業務知識短期內提升困難,影響實訓任務的完成效果。教學團隊擬從以下兩個方面持續提升學生的業務知識:一是鼓勵學生應用多種方法開展崗位調研;二是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兼職活動,通過實踐工作深入體驗洞察行企崗業務,為培訓項目儲備業務知識。
主要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2024100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9/content_5548106.htm.
[2]鄭碩,杜德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課堂革命”的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02):1923.
[3]別敦榮.大學課堂革命的主要任務、重點、難點和突破口[J].中國高教研究,2019,(06):17.
[4]崔夷修.“小步調、階梯式”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2,(12):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