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時代高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實驗室作為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和創新平臺,不僅需要先進的實驗設備和設施,更需要優秀的管理人才和科學的管理模式來支撐。因此,本文提出通過加強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實驗室建設質量、創新實驗室管理模式等措施,探討適合信息化時代高校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實驗室建設;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8.031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走人才強國之路,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高校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為黨和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近些年來,高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旨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適應產業快速變化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這對推進產業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以及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1]。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斷創新。近年來,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是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以及造就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政府和高校對實踐教學越來越重視,從而加大了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力度,實驗設備和設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為學校學科、專業發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實驗室僅僅有先進的設備和設施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優秀的管理人員和先進的實驗室管理理念以及科學的管理模式,才能充分發揮實驗設備、設施的作用。因此,為保障實驗室高效運轉,探討信息化時代高校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和高水平的管理模式就非常必要。
1 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現狀
1.1 實驗室建設現狀
信息化時代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驗室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鑒于經濟管理專業的應用型特點,該學科中的多數專業都強調較強的實踐性要求,需要在實驗室中設置大量模擬實驗[2],包括RPA財務機器人開發與應用、ERP沙盤企業經營模擬、金融投資量化等實踐課程,來滿足專業基礎教學的需求,更好地體現其專業特點。為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確保實踐教學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經管實驗室的各類硬件設備及軟件資源應定期更新升級。但是,目前高校經管類專業教師大多偏重理論知識的教學,不太重視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準備不充分。一些高校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建設缺乏應有的重視,實驗室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在實際建設中,大多數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建設處于初級階段,所謂的實驗室只不過是配置了幾十臺計算機和幾張工作臺的機房[3]。部分實驗室存在設施、設備數量少,硬件陳舊老化及軟件資源過時等現象,致使專業實踐教學不到位,使得學生在個性化發展方面和動手能力上受限,無法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1.2 實驗室管理現狀
1.2.1 管理方式存在不足
科學的、高水平的實驗室管理是實驗室建設和高效運轉的關鍵,也是高校教學、科研和技術創新的重要保障。調查發現,一些高校的經管實驗室,多采用傳統的分散型管理模式,針對單一課程構建教學實驗室,將課程選擇作為建設依據。但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經管實驗室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在教學方式和需求上不斷提高;實驗室建設規模在不斷擴大,實驗設備、設施以及軟件資源進一步更新,這種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漸呈現,難以滿足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例如:(1)分散型管理模式下,實驗室一般設在不同系或教研室,根據課程安排教學,各實驗室功能較為單一,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2)分散管理模式造成各個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資源不能共享,使得部分設備、設施閑置,設備利用率低。(3)分散管理模式導致實驗室獨立性過強,與社會機構間缺乏長效協作機制。這種封閉式運作不僅制約產學研互動效率,更削弱了實驗室的社會服務功能[4]。
1.2.2 實驗室安全教育缺失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經管教學實驗室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實驗室建設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進入實驗室的師生數量不斷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難度的提升。一方面,部分高校尚未設置實驗室安全教育課程,現有課程學科特性適配度不足,應用場景針對性薄弱,安全知識不系統、不全面[5]。另一方面,有相當數量的教師缺乏實驗安全意識,認為經管實驗室不是化學、化工、生物等理工類實驗室,不存在安全風險。事實上,由于經管類實驗室通常配備有計算機、服務器、交換機、LED顯示屏等多種電氣設備,如操作不當,存在一定的觸電及火災風險,在使用時需格外注意用電及消防安全。此外,部分學校未能定期開展災害應急事故演練,師生缺乏火災、洪災、地震等災害發生時的應急處置能力,一旦發生事故,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從而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失。
1.2.3 開放使用效率有限
教學實驗室在優先滿足學生教學的基礎上,將閑置的實驗室資源對師生開放,為有需求的師生們提供實踐操作和科研創新平臺。這不僅需要在時間、空間上的開放,以及人力、物力上的開放,更要求實驗室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管理水平,同時還需要占用實驗室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無形中增加了實驗室管理成本。目前,由于教學實驗室在管理上信息化程度不高,多數高校仍然停留在線下咨詢和紙質登記等較為原始的狀態,致使其實驗室開放的相關信息不透明,管理方式相對落后[6],影響了實驗室的開放效果和使用效率。
1.3 實驗室管理隊伍現狀
信息化時代高校經管實驗室得到不斷發展,對管理和技術人員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提升實驗教師的專業水平,加強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迫在眉睫。高校實驗室是專業性強、對技術要求較高的場所,因此,要求工作人員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但是現行的實驗室人才管理體系過度側重學歷指標,缺乏對技術資質、實操經驗等核心能力的量化評估標準,導致管理人員普遍存在學科特性適配能力不足、技術應用能力滯后等問題。另外,高校層面的相關培訓呈現碎片化特征,主要表現為:①培訓周期缺乏連續性、②課程模塊未形成標準化體系、③技術更新課程缺位。這種非系統性培養模式直接導致管理人員技術迭代能力不足,難以應對信息化時代實驗室轉型需求。在專業指導及人力資源配置方面,部分高校未建立實驗室管理專家委員會制度,缺少專業性指導。實驗室專職技術人員嚴重不足,部分實驗人員存在兼職等情況[7],這些現狀均對實驗室科學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構建形成制約。
2 提升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措施
2.1 提升實驗室建設水平
信息化時代,高校應結合國家的發展規劃和發展方向,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來規劃建設實驗室,提高實驗室建設水平,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基礎,以滿足國家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實驗室建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實驗室建設規劃以及采購各類實驗設備、設施和專業軟件時,需要認真做好相關調研。以學科發展眼光布局建設實驗室基礎設施,進而提高實驗室建設水平,使用有限的建設資金發揮更大的效能。為充分發揮實驗室的作用,提高實驗、實踐教學效果,實驗課教師要緊跟信息時代步伐,重視實踐教學,將信息化元素融入實驗課程,認真設計好每一項實驗教學項目,讓學生通過實踐課程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拓寬專業視野、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2.2 創新實驗室管理模式
為提高實驗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利用率,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將實驗室資源對公共開放。(1)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實驗室開放的具體時間、課室號碼等相關信息發布在學校、院系的網站和師生微信群上,利用微信小程序開發預約報名系統,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個性化流程配置功能,用戶可在移動端快速完成信息發布、預約審核與數據管理等全流程操作。該系統依托微信生態的輕量化特性,相比自主開發的預約平臺降低了技術門檻,成本低、易操作,適用于教學實驗室的開放管理[8]。開放實驗室意味著管理成本及安全風險的增加,所以在開放實驗室的同時要做好實驗室安全準入及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對首次申請使用實驗室的師生進行實驗室安全相關內容的培訓,包括實驗設備的使用、實驗室安全教育以及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等。參加培訓并通過實驗室安全準入考試的人員,才可以進入實驗室開展活動。在實驗室開展活動的任課教師必須與實驗室管理人員簽訂實驗室安全責任書。除了對實驗室使用人員開展安全培訓,還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和相應的監督手段,以保障實驗室教學和開放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2)信息化時代,一些高校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建立了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工作人員由中心管理,實驗室集中型管理模式應運而生。與分散型管理模式相比,這種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實驗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利于各經管類專業資源共享和教學創新[5],使有限的資金合理分配和使用,更好的促進設備更新,有效提升本專業教學、科研水平。
3 注重實驗室安全教育
實驗室安全教育既是實驗室建設與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也是保障實驗室高效運行的重要防線。基于此,構建系統化的安全教育體系尤為必要。高校在面向全體大一學生開設相關課程時,應立足各學院實驗課程設置特點及實驗室建設實際,將安全教育內容系統整合為5大針對性模塊:“實驗室環境與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教育”“實驗室化學安全知識教育”“實驗室機械設備簡介與安全知識教育”和“實驗室精密儀器簡介與安全知識教育”(見表1)。該安全教育模塊主要以線上和線下、文字和視頻、傳統與“翻轉”相結合等方式進行講解[9]。經管專業的學生應重點學習“實驗室環境與消防安全知識教育”模塊,其內容涵蓋校、院兩級安全管理制度、各學院實驗室分級分類標準和實驗空間布局規范等相關內容,通過該模塊的系統學習,學生可完整掌握本學院實驗室準入制度、風險源分布圖譜及教學實驗環境安全守則。同時,高校應通過構建多元安全教育體系,每年定期組織學生赴消防安全教育基地開展實踐研習,并聯合轄區消防大隊實施“理論+實訓”融合教育項目,通過專題講座、設備實操與模擬演練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系統指導師生正確操作消防器材、規劃緊急疏散路線及掌握自救互救技巧。
4 加強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
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中,實驗技術人員需要完成常態化運維保障、標準化數據報送、組織培訓交流活動及綜合建設管理等系統性工作。隨著實驗室開放共享模式的持續深化,服務對象規模顯著擴大、儀器設備維護強度持續提升、安全監管復雜度同步升高,致使整體管理負荷大幅增長。因此,學校應對實驗教師隊伍的人員編制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核定方法,適當增加實驗教師崗編制,從而有效調動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保障學校實驗室安全、高效地運行[10]。
近年來,由于受師資編制和相關政策的影響,實驗師資隊伍建設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實驗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實驗教學人員儲備嚴重不足。正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化學研究院院長Birch教授所說:“找兩個教授容易,要找到稱職的實驗室管理專家不容易,比找一塊紅寶石還難”[11]。因此,要通過實施實驗管理隊伍專項人才引育計劃,吸納具有專業學科背景的高層次人才,系統性重構實驗室管理隊伍的年齡—學歷—職稱三維梯隊結構,同步推進管理團隊專業化建設。為實驗室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和可持續運行效能提升提供長效保障。
5 結語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平臺。信息化時代高校的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如何使實驗室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充分發揮實驗室在實踐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經管人才服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新課題。本文分析了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通過提高實驗室建設水平、創新實驗室管理模式、加強實驗師資隊伍建設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實驗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使實驗室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為提高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根本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彭鵬,侯小棟,楊曉慶.基于“產業學院”的信息技術專業群教學改革的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25,(04):2931.
[2]申倩.經濟管理專業開放實驗室管理與創新探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6):5355.
[3]馮志軍.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21,(04):125128.
[4]崔昕昕,李翠,彭應梅,等.高校教學實驗室管理模式的實踐探究[J]實驗室檢測,2024,(02):4144.
[5]梁紅,何季.高校農科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難點與對策分析[J]實驗室檢測,2024,(11):4144.
[6]何永琴,段靜靜,陳倩,等.“雙一流”背景下本科實驗教學儀器開放共享管理模式及管理系統的探索與實踐[J].生物工程學報,2021,(9):33613367.
[7]劉鑫.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及優化路徑淺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4,(06):5658.
[8]許潔,賈松,李艷娜,等.高校生化教學實驗室開放管理模式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4,(9):229232+257.
[9]劉日斌,張霞,葉俊,等.高校食品專業實驗室安全多維教育體系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4,(8):245249.
[10]任升.基于崗位分類管理的高校實驗教師編制核定方法分析與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4,(04):199201.
[11]孫強,杜冰清,江姣姣.高校實驗室管理機制與人才隊伍建設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03):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