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教育模式為傳統課程教學注入了新活力。針對金融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學時分配緊張、教材內容前沿性不足、理論實踐脫節和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依托互聯網教育信息化平臺,探索出將微視頻教學、訪問更新外部命令、混合式教學和項目式訓練相結合以及構建多元智慧化過程性評價等多種現代化方法融入傳統教學的新模式,在提升學習氛圍和教學質量的同時,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微視頻教學;混合式教學;項目式訓練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8.049
0 引言
金融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是金融工程和投資學的專業選修課,以STATA統計軟件為基礎,要求學生掌握數據管理、圖形繪制、描述分析和計量分析等相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課程本身具有理論知識繁雜和實踐性突出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課時內難以滿足教學需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出現瓦解了傳統課堂的物理邊界,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的技術短板,使教學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快捷[1]。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新時代和新社會形勢下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渴求,國家推動了新商科建設。為切實提升高等商科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驅動力,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互聯網+”行動計劃在高等商科人才發展的培養環節中愈發重要。本文針對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就如何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增加師生有效互動,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為目的,探討“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1 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金融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的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存在3方面的問題。第一,課程學時分配較緊張。雖然STATA的基礎操作相對簡單,但每個命令都有其特定的選項,用于調整命令的行為或輸出結果,這導致每個基礎命令的闡釋都需占用較長時間,但其學時分配相對緊張,目前該課程僅有36學時,與計量經濟學計量類課程或Python程序設計編程類課程的54學時相比均稍顯不足。第二,課程教材未涵蓋更新迭代的外部命令。教材因其通用性和簡潔性,專注于核心基本命令的講解,卻忽略了對外部命令的介紹,但外部命令通常是第三方開發者基于特定需求或為提高分析效率而精心設計的,這一缺失限制了學生對命令行工具全面掌握的可能性,減少學生接觸前沿技術知識的機會,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數據分析效率的提升。第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脫節。一方面,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是分開安排的,這導致學生無法在學習理論知識后立即進行實踐操作,進而影響了知識的即時應用和鞏固[2]。另一方面,實踐課程聚焦于教材章節習題的訓練,重點考查學生對基本命令的掌握程度,卻缺少了研究性訓練,未能過多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切實融合到實際數據分析項目中,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四,課程考核方式過于單一。傳統的考核方式是課上考勤、隨堂作業和期末考試相結合,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反饋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但也存在缺陷,期末考試成績占比較大,導致部分學生不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全靠考前突擊,對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內化程度的考核效果較差,同時金融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是應用型課程,傳統考核方式也難以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形成有效的教學反饋,一定程度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 “互聯網+”在金融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課程教學的應用
2.1 嗶哩嗶哩網站微視頻教學
利用視頻網站來延伸課堂教學,可適度緩解課程學時不足的問題,也能增加師生間互動,提升教學效果[3]。嗶哩嗶哩網站作為Z世代(95后人群)的大本營,具有極高的用戶黏性和活躍度。而微視頻因具有情境性強、自主性高、靈活性強以及內容的可重復性等優勢,在嗶哩嗶哩平臺上是非常受歡迎的教學形式之一,其時長較短,通常5分鐘左右,往往圍繞一個具體的知識點或技能進行講解,內容高度聚焦,避免了冗長和無關的信息,提高了學習效率。微視頻教學模式不同于以往面對面的教學模式,教師可在網絡平臺創建賬號并發布原創教學微視頻或轉載微視頻,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在任意地點通過手機、平板和電腦等進行學習,有效解決部分學生在課上跟不上教師講授進度等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教師適度、適量利用嗶哩嗶哩網站的彈幕文化和評論功能能夠增添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也能根據彈幕和評論的反饋及時發現學生對知識點的疑問,不斷完善課堂教學內容,進而取得更優的教學效果。此外,嗶哩嗶哩網站的智能推薦算法能夠根據用戶的觀看歷史和興趣偏好,推薦相關的微視頻內容,拓寬了學生金融數據分析的學習資源。目前,已通過網站平臺的個人視頻號,自制并發布了“STATA繪制區域地圖”“STATA繪制相關系數熱力圖”和“STATA繪制時空演變圖”等課程相關的微視頻作品,并在平臺上累積了一定的播放量。不僅豐富了班級學生的課程內容,拓寬知識深度,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
2.2 鏈接STATA網站資源更新外部命令
為了緩解教材內容與軟件快速更新迭代的外部命令之間存在的滯后性問題,確保學生能及時接觸到更新和更實用的功能,提升數據分析效率,將安裝和更新外部命令的方法融入課程教學中,不斷縮小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4]。目前教學是按課程模塊來展開的,在講授時可以按模塊分類引入與其相關的外部命令,如表1所示。通過ssc install或findit等命令工具,即可鏈接STATA網站資源,在軟件內完成外部命令的下載和更新,學生一旦理解并掌握了安裝外部命令的基本方法,即使在課程結束后,依然能利用知識遷移能力快速理解后續更新開發出來的命令,那么他們在面對多樣化的數據類型或復雜的分析需求時,能夠擁有更多樣化的工具選擇,進而提高數據處理的靈活性和深度。不僅如此,STATA作為統計分析領域的主流工具,其活躍的社區生態和豐富的在線資源為學生掌握最新編程命令提供了系統化的學習路徑,學生可以通過先瀏覽學者的個人博客,淺顯理解新命令的語法結構和統計邏輯,再下載論壇分享的相關do文件,通過修改參數觀察輸出變化,深度理解命令的作用域,實現代碼的復刻與改進,同時可以在社區內與其他學習者交流命令運行時出現的典型錯誤,一定程度上能反向強化學生對新命令選項的精確控制意識。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數據分析方法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拓寬專業視野,緊跟行業前沿,還能在接觸最新的大數據處理技術時鍛煉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和項目式訓練
為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脫節的問題,推出了基于“學習通”平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利用“學習通”平臺幫助學生掌握所需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輔以項目式訓練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5]。線上教學平臺一方面管理著課程PPT,可幫助學生熟悉STATA的基本命令和語法結構,另一方面管理著課程例題的STATA分析案例數據、命令腳本和結果輸出文件,可幫助學生梳理課本的案例背景、編程思路和結果分析,也方便學生下載進行自主學習,有效地對課堂內容進行查漏補缺。同時,線上平臺討論區和私信答疑區也為學生解決學習困惑提供了便利。而線下除了理論教學,也借助實驗室積極開展線下實踐操作指導。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一方面需要獨立完成課后配套的實踐練習,這不僅能讓學生深入理解課堂知識和鞏固基礎,提升基礎命令編寫的熟練性,也能為學生創造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另一方面,學生需要分組合作完成“學習通”平臺隨堂發布的項目式任務,項目式任務是課程基礎知識點的延伸和拓展,如表2所示,學生將通過解讀任務、制定計劃、查閱材料、分工合作、收集數據、編寫命令和結果解析等步驟來完成項目任務[6]。項目式訓練強調“做中學”,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基本命令應用于具體項目中,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并內化知識,進而延伸應用知識,并通過實踐操作解決目標任務,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同時,項目式訓練需要學生在面對未知和挑戰時,積極溝通協調合作,創造性地思考出解決方案,這一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為未來的職場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2.4 建立跨平臺的多元智慧化評價體系
為緩解傳統課程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知識內化程度,課程建立了依托網絡信息平臺的多元智慧化評價體系。金融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作為應用型課程,其考核評價除了期末考試的終結性評價,同時應注重日常的過程性評價。為實現過程性評價的全面性,結合課程改革的方向,制定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具體分為課堂表現觀測、獨立實踐練習點評、項目式任務成果展示和匯報、視頻網站和“學習通”平臺的智慧化監測等[7]。其中,網絡信息平臺可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整合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探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問題,教師一方面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和表現,提供個性化學習建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另一方面,也能根據學生總體的學習進程和反饋,動態調整評價策略和方法,保持過程性評價的有效性。同時,調整期末考試內容,將對知識點解答的形式轉變成相應的案例分析,如圖1所示,在考查學生繪圖選項的掌握情況時,不再局限于繪圖選項與其功能的記憶性匹配,而是把相應知識點融入STATA繪制的案例圖形中進行考核,更客觀地評估學生對繪圖選項功能的理解與應用,保持終結性評價的有效性。
3 結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將微視頻教學、訪問更新外部命令、混合式教學和項目式訓練相結合以及多元過程性評價等多種現代化手段應用于金融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的課堂教學,這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同時能夠提升專業教學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將所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實現知識的內化,為未來的職場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未來,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將更深刻地重塑教育領域,教師角色也將迎來更徹底的轉變,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活動設計者,這一變革要求教師不斷精進自我,掌握順應時代發展的關鍵技能,包括教育數據的分析能力,及時洞察學生的學習需求;混合式教學的優化能力,讓線上線下教學無縫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項目式訓練的設計能力,定位難度適中的實踐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字化教學工具的應用能力,提升教學的高效性和互動性。總的來說,掌握這些能力不僅是教師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更是推動教育現代化、培育適應現代產業進步并引領其發展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關鍵所在。
主要參考文獻
[1]邵帥,李艷杰,許大艷,等.“互聯網+”背景下藥物化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OL].特產研究,2025:15.
[2]蘭云剛,李穎,張巧靈,等.“互聯網+”在動物解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家禽,2021,(01):117120.
[3]馬安然,王燕青,王福興,等.教學微視頻的播放速度對學習效果的影響[J].心理發展與教育,2021,(03):391399.
[4]章平平,肖東,周視玉,等.面向現代產業人才培養的儀器分析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研究與創新實踐[J/OL].大學化學,2025:17.
[5]段妔,劉蘭,韓昵薇,等.項目式學習教學新模式在醫學檢驗教改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3,(10):4245.
[6]馮雨桐,李佳蓉.STATA統計分析課程教改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4,(02):217219.
[7]孫秋月.“互聯網+”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研究生智慧教學模式研究[J].林區教學,2025,(0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