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安陽的街巷,用舌尖去探尋,你會發(fā)現(xiàn),歷史的味道,原來如此親切而悠長。
在甲骨文的故鄉(xiāng),青銅器的光影里,安陽這座千年古都的脈搏,不僅跳動在殷墟的夯土、岳飛的忠魂間,更流淌在市井街巷的煙火氣息中。這里的一簞食、一瓢飲,都浸潤著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地域風(fēng)情。漫步安陽,除了厚重的歷史遺存令人心馳神往,那散落街頭巷尾、傳承千年的地道小吃,更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味覺朝圣之旅。它們用最質(zhì)樸的滋味,訴說著古都的市井生活與人文積淀。
扁粉菜是安陽人早餐的最愛,愛得近乎偏執(zhí)。它的確好吃,大大的鐵鍋熬上濃濃的骨頭高湯,加上扁寬的粉條,綠綠的青菜,白白的豆腐,褐色的豬血,熱氣騰騰,香氣襲人。吃時加上辣椒和蒜汁,香辣滑爽,油而不膩,就是這樣簡單。高足大碗盛來還帶著些許豪氣,竟是如此好吃,吃上兩次便會上癮。難怪安陽人癡心不改地吃了上千年,還編出了用地道安陽土話唱的《扁粉菜之歌》:“老板,一塊二哩菜,八毛錢哩餅,少漲點湯,多漲點菜,得來碗不雜(再來一碗),吃哩肚撐哩還吃哩可得(吃得肚子撐得不行還要吃還是很爽)”
粉漿飯也是出了安陽就難覓蹤影的美食,酸而香,甜而綿,醇得十分濃郁獨特,吃它如同到農(nóng)村去吃農(nóng)家飯的感覺。它是用粉房做粉皮、粉條所剩的酸粉漿煮沸后下小米,加上花生、黃豆慢慢熬成的。快好時放入切好的白菜絲、胡蘿卜絲和油炸豆腐絲,起鍋時加入適量鹽、香菜、蔥絲、姜末,淋上安陽特有的小磨香油,盛上一碗,五色俱全,酸香入鼻,讓人食欲大開。入口微酸,回味甘甜,醇厚得讓人大呼“得勁\"!喝上一碗哪里能夠。
外地人是聽不懂“皮渣”這個詞的,它可是安陽的三大寶之一。主要原料是粉條,做時先把粉條煮七成熟,撈出后放大盆中加淀粉、蒜蓉、姜末、蝦皮、豬油和鹽,拌勻裝碗,上籠蒸一小時取出。它色呈微碧,觸感柔軟有彈性,聞上去濃香撲鼻,嘗一口爽滑筋道。它的吃法很多,常見的有皮渣燴菜、皮渣扣碗、涼拌皮渣,但最著名的還是生煎皮渣。鍋中加油放蔥蒜爆香,放入切好的薄皮渣片,煎至兩面微黃,盛盤淋上蒜汁,外焦里嫩,那叫個誘人。
很多地方都有血灌腸這種食物,安陽的做法是煎:將其切成片狀,再置于炭火上慢煎,直至煎至焦黃。食用時,可蘸上蒜汁與辣椒調(diào)制的蘸料,細(xì)細(xì)品味,慢慢享用。它酥香味鮮,風(fēng)味獨特,且十分便宜,有打油詩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咸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臘味,屠門大嚼亦堪憐”。相傳這道菜是程咬金發(fā)明的。當(dāng)年老程與老娘艱難度日,鄉(xiāng)人憐之,常把殺豬所剩的大腸、豬血送給他們。老程靠賣這些換些錢糧。一日鄉(xiāng)鄰給多了,恰巧沒有多余器皿,老程便順手把豬血灌入腸中存放。誰知眾人一吃覺得特別鮮美,于是這味小吃便流傳了下來。
安陽的燴菜配料豐富,湯菜一體。高、中、低檔分別叫“海燴菜”“上燴菜\"和\"行燴菜”。一般的燴菜,由蹄筋、肚片、酥肉、肉方、皮渣、油面筋、腐竹、青菜、豆腐等燴成。中檔的加上雞絲、肥腸、玉蘭片。高檔的加海參、魷魚、海米。不論是哪一檔,吃起來都是湯鮮菜美,醇厚實惠,是安陽人待客的佳品。
道口燒雞,名號“義興張”,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素有“天下第一雞”的美譽(yù)。其歷史可追溯至清初,于乾隆年間聲名鵲起,相傳曾為貢品用當(dāng)?shù)赝岭u做好的道口燒雞,色澤金黃,體形碩大,造型如同大元寶,十分別致。抓住雞腿輕輕一抖,雞肉和骨自動分離,吃上一口,五味俱佳,香而不膩,人稱“形、色、味、爛”四絕。去買正宗的道口燒雞,還是用油紙包裹,紙繩捆扎,拎在手中,十米以外都能聞到香氣。
安陽人有吃熏制食品的愛好。熏雞、熏雞蛋、熏豬下水合稱\"安陽三熏”,是當(dāng)?shù)貥O具特色的熏制食品,傳承歷史悠久。它是把原料精心鹵制好,再用上好的柏枝松塔和松柏木鋸末點燃熏制而成。嘗上一口,熏香濃郁,脆香不膩。這“三熏”十分耐儲存,可是當(dāng)年姑娘送情郎遠(yuǎn)行時的好東西哩
三不粘也叫桂花蛋,是安陽最著名的菜品之一,也是豫菜之中的一朵奇葩。它用蛋黃、豬油、白糖和面粉烹制,成品色澤黃潤,晶瑩欲滴,甜而不膩,香氣四溢。最大的特點是不粘筷、不粘盤、不粘牙。它本是安陽人的發(fā)明,卻有好事者把發(fā)明權(quán)給了宋朝著名詩人陸游的前妻——唐婉。說是陸游之母對兒媳唐婉看不上眼,總是百般刁難。一日大宴賓客,陸母想讓唐婉當(dāng)眾出丑,便叫她做一種食品,要求“說蛋也有蛋,說面也有面,吃不出蛋,咬不出面;用火燒,用油炸,看著焦黃,進(jìn)口松軟,瞧著有鹽,嘗嘗怪甜,不粘勺子不粘盤,不用咬就能咽”。聰明的唐婉二話沒說,挽袖入廚,不一會兒就做出了道菜,眾人嘗后,口感酥軟,甜咸適宜,都夸她心靈手巧。雖是演繹,可想想陸游和唐婉的不幸婚姻,這發(fā)明權(quán)轉(zhuǎn)移得也有些道理,安陽人也不會計較,他們很是寬厚大度。
安陽小吃的版圖遠(yuǎn)不止于此,老廟牛肉的醇厚、豆末的清香、燎花的精巧、血糕的別致、扣碗酥肉的豐腴每一味小吃,都是一段活色生香的地方志,深深植根于安陽古老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之中,承載著千年的生活智慧與情感記憶。品嘗它們,不僅是在滿足口腹之欲,更是在觸摸古都安陽淳厚質(zhì)樸的民風(fēng),感受那份穿越時空依然鮮活的市井溫情與生活哲學(xué)。穿行于安陽的街巷,用舌尖去探尋,你會發(fā)現(xiàn),歷史的味道,原來如此親切而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