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廣元津榮農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自2003年至2024年1月,21載春秋,112 次伸出手臂,累計捐獻血液 50000 毫升——這相當于一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總量的10倍!他滾燙的熱血,為超過100位危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2017年受邀參加在南充舉辦的全國無償獻血表彰大會(或相關表彰活動),2018年受邀參加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他積極投身敬老服務、公益救援等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時長達5000小時,參與汶川特大地震、樂山水災、陜西寧強地震等現場救援任務200多場次。2021年牽頭組建廣元方舟應急救援隊并指揮隊員22人參加了河南省“7·20”特大洪災救援。
21年來,安金把獻血視為責任和義務,將公益融入生活,用熱血和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大愛之歌,多次獲得“廣元市無償獻血一等獎”“四川省無償獻血奉獻金獎”“全國無償獻血金獎”“廣元市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心懷大愛,堅守獻血初心
2003年,安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獻血。當時他心里很是忐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進行了捐獻,后來發現獻血后自己的身體并沒有什么不適。血站工作人員講解無償獻血的知識讓他對獻血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自身的首次獻血經歷更是堅定了他無償獻血的決心。
起初安金也擔心獻血會影響健康,妻子和父母更是反對他獻血。他慢慢做通妻子的工作后又開始說服年邁的父母。取得家人的支持后,他初次獻血僅200 毫升,后來看到廣元市用血量不足,于是他決定將獻血量改為每次400毫升。捐獻血小板的周期比較短,有時僅隔14天,如此頻繁的獻血讓家人和醫生都很擔心他的身體,后來他就按照血站的要求捐獻血小板。
安金經常出差在外,每當回家后的第一時間就是聯系廣元市中心血站預約獻血。長此以往,他已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種習慣一獻血成為他生活中的一份義務、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他不為名、不圖利,為的是將無償獻血這份信仰默默地堅持下去。
安金不但自己堅持獻血,還志愿加入無償獻血宣傳隊伍,抓住一切時機向家人、鄰居、親朋好友宣傳無償獻血的意義和作用,身體力行為無償獻血公益活動貢獻力量。
緊急獻血,展現無私大愛
挽救生命,是安金獻血的初衷。2014年4月5日,廣元市蒼溪縣高坡鎮41歲高齡產婦袁明芬住進廣元市婦幼保健院待產,不料被查出血小板只有48(正常值范圍應該是100一300),孩子是臀位,頭部始終朝上,很可能難產,醫生建議做剖宮產,但在術前必須補充血小板。得知醫生建議后,袁明芬的丈夫張紹華立即發動全家人驗血配型,但遲遲找不到血小板來源,張紹華一家人一籌莫展。
4月7日,袁明芬突然出現臨盆征兆,比預產期4月15日提前了約一周,張紹華一家一時手忙腳亂。為了保得母子平安,廣元市婦幼保健院緊急聯系血站請求支援。
4月7日上午9時,安金突然接到市中心血站用血求助電話,當時他正在利州區大石鎮基地指導10多人進行農業生產工作。獲知有應急用血的求助后,51歲的安金放下工作,立馬騎著電瓶車匆匆趕往廣元市中心血站。經過身份信息核對、獻血告知書填報、測體溫、量血壓及成分血計量采集等
一系列科學檢測后,安金不負眾望,其成分血計量達標。上午11時30分左右,安金當即挽起衣袖開始了習以為常的成分血捐獻,下午 1 時順利完成采血后他顧不上休息,騎上電瓶車立即返回大石基地繼續工作。
安金捐獻的血小板讓袁明芬母子有了“護身符”。8日上午,醫生在給袁明芬輸入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后,對她實施了剖宮產手術,最終母子平安。
熱心公益,彰顯救援情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安金除了堅持無償獻血,也積極參與應急救援、敬老服務等公益活動,20余年來志愿服務時長達5000小時以上。2018年9月12日晚上7時06分,陜西寧強發生5.3級地震。當晚9時30分,安金和廣元市藍天救援隊其他隊員一行8人從利州廣場集結出發前往寧強縣震源中心執行地震救援任務。到達寧強縣廣坪鎮地震震源中心后,便前往震源中心點附近查看災情受損情況,開展震后救援,直至任務完成后才返回廣元。
熱血鑄就生命豐碑
2024年1月,年近六旬的安金,在利州廣場采血點完成了他的第112次獻血,為21載熱血征程畫上了圓滿句號。這不僅是數字的累積,更是生命力量的傳遞。
從第一次忐忑伸出手臂,到成為應急血庫的“及時雨”;從說服家人的不解,到感召更多愛心匯聚;從無償獻血到應急救援,安金用21年的堅持與奉獻,詮釋了何為“大愛無聲”。他的血液流淌進陌生人的身體,他的身影出現在災難現場,他的志愿服務溫暖著無數需要幫助的人。安金的故事,是一曲用熱血和汗水譜寫的生命贊歌。他證明了,平凡人持之以恒的善舉,足以匯聚成照亮人間、潤澤生命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