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436.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25)04-0077-04
隨著蘋果產業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蘋果的高質量,也越加重視蘋果的保鮮貯藏(圖1)。截至2023年,延安市涉果貯藏企業經營主體628家,冷藏貯能162.8萬t,其中氣調庫20.8萬t。但2018年以來,陜西洛川和甘肅靜寧等部分果區冷藏庫蘋果發生的爛果病,果農稱之為“水爛病”,對果實的品質影響很大。筆者對此水爛病進行了初步研究,現總結情況如下。
1延安地區蘋果水爛病發生現狀
蘋果水爛病2018年在洛川縣已有發生,2020年所產富士蘋果在2021年出庫期水爛病較重。2023年延安市果業研究發展中心組織專家對延安洛川10家不同區域的果品貯藏企業追蹤調查顯示,2022年所產富士蘋果在2023年冷庫貯藏后期水爛病發病也較重,且以果農單戶發病較多。冷庫貯藏的蘋果水爛病一般翌年5月發病率 2%~3% ,至7月發病率 15%~20% (圖2)。2024年4月18日至7月底對8家不同區域蘋果貯藏企業進行追蹤檢測表明,貯藏到7月底水爛病危害果實爛果率在 0.5% 以下。
2蘋果水爛病病原菌鑒定
國外于20世紀初報道蘋果果實腐爛病,Eustace(1903)在美國紐約的蘋果品種上首次發現蘋果果實腐爛病,并將其稱為魚眼腐爛病。Butler(1927)同樣從腐爛的蘋果的壞死組織中分離出一種真菌,并將其命名為Hyphohnussp。2017年荷蘭Wenneker報道,在貯藏庫中發現了蘋果和梨果實腐爛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為纖維絲核菌屬(Fibulorhizoctonia)與嗜冷鐮孢菌屬(F.psychrophila)。延安市果業研究發展中心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任小林、丁毓端團隊共同進行分子生物學病原鑒定表明:蘋果水爛病屬一種擔子菌新種,分類為擔子菌門、傘菌綱、傘菌目、掛鐘菌科(Cyphellaceae),歸屬新型蘋果果實爛果菌屬(Languo)。
蘋果水爛病原菌分為生于枯枝上的褐煙斗菌(Soleniaanomala)和生于草本植物莖桿上的掛鐘菌(Cyphellacapula)。病原菌菌落呈射狀擴展的發達氣生菌絲,菌絲白色,菌落背面同為白色。
取接種蘋果水爛病菌貯藏14d的果實,在顯微鏡下觀察果皮與果肉組織,健康部位的果肉細胞排列整齊,無菌絲侵入,侵染部位的果皮與果肉組織中均有菌絲附著,菌絲在果肉細胞中伸長生長,在侵染部位有白色的病原菌孢子。
圖1蘋果園園相

圖2蘋果果實水爛病癥狀

3蘋果水爛病病原菌的生活習性及危害特點
蘋果水爛病在果實貯藏期間發生[1],適于黑暗條件,最適 pH6~7 ,最適溫度 20~25°C ,但耐受低溫。在 -0.5~-2.5°C 條件下菌絲仍可生長并侵染果實。在PDA培養基上,病菌最適生長溫度 20°C ,在 -1°C 下仍可緩慢生長,培養10d的菌落直徑約 1.4cm 在紅富士品種上接種90d后可產生直徑約 1cm 的病斑。果實有傷接種病源菌,在 -1°C 條件下仍能致病,且對供試的20余個蘋果品種果實均可致病,但果實病斑大小有明顯差異。蘋果果實染病,病斑呈褐色、圓形凹陷。無傷接種病原菌時,能通過皮孔侵入,產生零星病斑;有傷接種病原菌下還可侵染蘋果葉片。但實驗室條件下未觀察到病原菌的產孢結構。
4影響蘋果水爛病發病的因素
4.1 果實貯藏時間與溫度
2020年、2022年對冷庫貯藏蘋果追蹤檢測分析,蘋果水爛病是從第2年4月開始發病,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發病率升高。4月發病率 1% 以下,5月發病率 2%~3% ,6月發病率 7%~8% ,7月發病率 15% ~20% ,晚熟富士蘋果在冷庫貯藏后期發病率可達 30% 且癥狀重失去商品價值。
4.2蘋果品種
根據室內對離體果實浸泡藥劑處理后接種病原菌,接種多個蘋果品種30d后,以病斑直徑及果實切面的發病面積百分比看,洛川紅富士蘋果對該病原菌最為敏感(圖3)。該病原菌除侵染富士系列蘋果外,也可染瑞雪、瑞香紅、維納斯黃金等其他品種的貯藏蘋果。
5防治水爛病病原菌的有效藥劑
藥劑的 50% 抑制率的濃度( EC50 值)是一個重要的藥理學和毒理學參數,用于描述藥物或化學物質的效能,評估其毒性,數值越大,表示藥劑的用量越少,毒性的安全性越高。 EC50 值通常是通過繪制濃度-效應曲線來確定,使用菌落直徑法,計算藥劑不同濃度下對菌株生長的抑制率,進行回歸分析找到對應 50% 抑制率的濃度。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殺菌劑對供試菌株的抑制效果。在PDA培養基配置下不同濃度的殺菌劑,接種水爛病病原菌于含藥平板中間,在 20°C 條件下培養,測定藥劑對病原菌生長的抑制作用能夠引 50% 最大效應的濃度,表示藥物濃度指標即 EC50 值。
5.1不同綠色生態藥劑浸泡果實后接種水爛病菌的效應
篩選利用 95% 納他霉素、 0.3% 四霉素、 10% 多抗霉素等3種藥劑,根據室內對離體果實浸泡不同抗生素液,以清水為對照,接種病原菌14d檢測表明,對病原菌絲生長有抑制作用, EC50 分別為0.8325μg/mL ! 0.0333μg/mL 、 0.0377μg/mL 。當應用食品藥劑 95% 納他霉素濃度為 10mg/L 時,對水爛病的抑菌率達到 100% ;應用綠色無公害藥劑0.3% 四霉素和 10% 多抗霉素藥劑的濃度為 1mg/L 時,對水爛病的抑菌率可達到 97% 。從圖4富士蘋果果實對病原菌絲生長抑制作用效果綜合比較10% 多抗霉素抑制水爛病菌絲效果優于 95% 納他霉素和 0.3% 四霉素藥劑。
5.2不同化學殺菌劑對果實接種化學農藥對水爛病菌絲的抑制效果
通過載藥平板毒力試驗結果表明, 430g/L 戊唑醇、 10% 苯醚甲環唑、 25% 吡唑醚菌酯3種化學殺菌劑對病原菌絲生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EC50 分別為0.032μg/mL 、 0.82μg/mL 、 0.61μg/mL 。蘋果脫袋后噴施 25% 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000倍液1次,安全間隔期 10~14d ,或噴施 10% 苯醚甲環唑水乳劑2000倍液1次,安全間隔期 7~10d ,對貯藏蘋果水爛病的防效達 60%~70% 0
圖3蘋果果實水爛病中期癥狀

圖4不同抗生素液浸泡后接種水爛病菌的效應

6蘋果貯藏期水爛病感病原因分析
蘋果水爛病是蘋果貯藏期擔子菌侵染性病害,初步確定為田間真菌侵染[2,在貯藏后期發病。影響蘋果水爛病的主要因子:
① 采收期氣候。采收期遇陰雨天,濕度大,貯藏期病害發生嚴重。如2021年晚熟富士采收期天氣晴,無連陰雨,貯藏期蘋果無病害發生。溫度是影響果實呼吸強度最重要的因素。果實在近 0°C 低溫下,可抑制呼吸和成熟過程,還可抑制果實的水分蒸騰和微生物的危害,果實呼吸速度在 4.4°C 下比 0°C 下快1倍,在 10°C 下比 4.4°C 下快1倍,在 21°C 下比 10°C 下快1倍, 2°C 下比 0°C 下快1倍。溫度高會促進果實的呼吸和成熟衰老過程,不利于果實的貯藏保鮮而易染水爛病。 ② 采收時間。果實采收早,貯藏期水爛病發生重,采收晚,貯藏期水爛病發生輕。10月10日前采收的蘋果比10月10日后采收的蘋果貯藏期發病嚴重。 ③ 防病因素。去袋前后未噴殺菌藥,樹上病菌基數大,病害發生重。 ④ 區域因素。普遍反應,洛川和黃陵果區生產的蘋果此病發生較重,尤其洛川的楊舒、老廟、槐北、百益蘋果種植區所產蘋果貯藏期水爛病發生較重,其他區域較輕。宜川、延長及陜北其他縣區蘋果基本無水爛病發生。 ⑤ 施肥問題。主要是果實膨大期氮肥過量,破壞了蘋果C-N平衡,使果實可溶性糖和總黃酮含量分別降低 16.05% 和 19.01% ,果實中Ca, Mg ,Zn的含量與氮肥施用量呈負相關,土壤亞硝酸鹽含量增加,鈣、硼等微量元素難以吸收,果實細胞壁變薄,果肉組織變松,含糖量降低,硬度下降,著色不良,果實抗逆性變差,貯藏性能降低,導致水爛病發生。
7水爛病防控對策建議
7.1施肥
秋季增施有機肥,沃土養根壯樹[3]。8月下旬至9月下旬,建議每 666.7m2 施腐熟農家肥 3~5m3 或生物菌有機肥 1000kg 以上,根據產量和樹勢,加入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肥。施肥深度,喬化樹 40~ 60cm ,矮化樹 30~40cm 。
生長季科學補充營養[4。已進入結果期的果園,幼果期(套袋前)每 666.7m2 追施氮磷鉀平衡水溶肥5~10kg+ 腐殖酸水溶肥 10~20kg ;果實迅速膨大期(7月中下旬)追施高氮高鉀水溶肥 5~10kg+ 腐殖酸水溶肥 10~20kg ;果實著色期(去袋前 15~20d )追施硫酸鉀水溶肥 5~10kg+ 黃腐酸鉀水溶肥 10~ 20kgc 最后1次水溶肥在采收 30~40d 追施,不能過晚。
7.2病害防控
蘋果去袋前噴殺菌劑(如 430g/L 戊唑醇懸浮劑、430g/L 己唑醇)1次,去袋后噴殺菌劑(如 10% 苯醚甲環唑、 25% 吡唑醚菌酯、 10% 多抗霉素),可選擇安全間隔期較短(7~14d)的農藥。
7.3 適時采收入庫
蘋果適時采收,及時分選、預冷后入庫。晚熟套袋富士蘋果宜在10月中旬采收入庫,秦脆蘋果10月上旬采收入庫;瑞雪蘋果10月下旬采收入庫。蘋果入庫前噴灑 5% 納他霉素或 10% 多抗霉素或 0.3% 四霉素(梧寧霉素)等。
7.4冷藏庫管理
控制冷藏庫的高濕環境,庫內結露或明水條件有利于病原菌侵染果實[5]。盡可能保持庫內溫度和濕度穩定,避免溫差、濕度過大,導致蘋果表面結露,減少病原菌侵染的機會。
7.5 適時出庫銷售
蘋果感染病程度與貯藏期長短呈正相關,果實貯藏時間越長發病越嚴重,建議盡量在5月底前完成出貨[]。
蘋果貯藏期水爛柄具有傳染的特點,周年供應的果庫建議在5月初發病期,檢查果庫,及時清檢病果,降低病原基數。
參考文獻:
[1]賀茂強,曹檳,劉飛,等.擔子菌門系統分類學研究[C].中國菌物學會.中國菌物學會2024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2024:53.
[2]王列珍,王偉,樊林志.蘋果貯藏期病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J].河北果樹,2020(4):27-28.
[3]邵俊飛,李貴杰,趙成雷,等.不同施肥處理對蘋果產量、品質及土壤養分的影響[J].腐植酸,2022(2):46-50.
[4].李壯,李燕青,車升國.蘋果園養分管理與施肥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3(5):27-31.
[5]安偉華.蘋果冷藏庫進貨過程中的溫濕度特性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
[6]郝婕,蔣艷霞,李學營,等.蘋果貯藏后期管理及安全出庫方法[J].現代農村科技,2015(1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