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25)04-0043-03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ujube industry in Laoling
LIU Xinqi1, ZHU Yi2 , ZHANG Qiong2, WANG Zhongtang2* (1.ForestryBureau ofLaoling,Dezhou,Shandong 253600, China;2.Shandong InstituteofPomology,Tai'an, Shandong271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jujube industry in Laol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jujube industry in Laoling.
Key words: Laoling; jujub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樂陵位于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上,以其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農產品而著稱,尤其是以出產金絲小棗享譽全國,是著名的“中國金絲小棗之鄉”,素有“百里棗鄉”的美稱,擁有悠久的棗種植歷史和豐富的資源優勢。“樂陵小棗”是山東德州著名的三寶之一,作為中國傳統名棗之一,在國內享有長久的聲譽,有棗品種596個,1000年以上的古棗樹400余棵,100年以上的古棗樹1萬余棵。
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技術的進步,樂陵市紅棗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因此,對樂陵市棗產業進行深入研究,對于指導當地紅棗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產業現狀
樂陵市作為金絲小棗的主產區,支撐著德州市的整個棗產業[1。“樂陵小棗”產業發展穩中有進,產業鏈條基本形成;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區,棗林特色農業觀光旅游成效明顯[2];2023年產量達19.9萬t,占全省年棗總產量的 33% 。目前有棗制品加工企業19家,開發了十大系列140余種棗制品,年產值達到35.2億元,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南方地區,出口主要銷往日本、韓國、美國及東南亞的國家和地區。現有紅棗交易市場2個,紅棗經銷企業52家,門店258個,6家大型紅棗經銷電商企業,以及超過2000家的各類紅棗制品網店和微商。“中國樂陵金絲小棗文化節”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在2024年的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樂陵小棗品牌價值為33.07億元人民幣,區域品牌逐漸形成,同年樂陵金絲小棗作為地理標志產品入選第三批“好品山東”品牌名單。
2 存在問題
2.1病蟲害頻發與成本上升導致種植面積萎縮
棗種植面積鼎盛時期,樂陵市有棗林2萬 hm2 如今面積大幅縮減。首先,病蟲害瀕發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病蟲害大發生年份,往往給棗樹生產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有時甚至絕產絕收。其次,隨著種植成本逐年增加,勞動力成本、化肥和農藥的價格上漲,而小棗市場價格卻未能保持穩定增長,導致棗樹種植經濟效益逐漸下滑。這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放棄棗樹種植,而改種植其他作物,或者干脆讓土地閑置,形成了大量的畧荒棗園。這些被廢棄的棗園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農業資源,還成為病蟲害滋生的溫床,加劇了周圍健康棗林的病蟲害,形成惡性循環,棗林面積逐年萎縮[2]。
2.2土壤鹽堿化和管理不善導致小棗競爭力減弱
土壤鹽堿化程度高,導致棗體養分缺失,嚴重影響了小棗的正常生長。過度施用氮肥和依賴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3],導致土壤結構惡化,小棗品質下降。此外,樂陵小棗具有果個小、可食率低特點[2],這使得它在市場上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與之相比,沾化冬棗果個較大,甜度較高,更受消費者歡迎;新疆大棗則以高品質的干棗聞名。便導致樂陵小棗的市場競爭力逐漸下降,市場占有率逐年減少。
2.3小棗精深加工與品牌建設滯后影響產業發展
與樂陵市棗樹種植面積相比,當地干、鮮小棗的精深加工業明顯滯后[2,對整個小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一是農業龍頭企業數量較少,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和品牌建設能力不足,產業整體競爭力較弱。二是小棗產品的精深加工層級不高,多數產品仍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三是棗農、合作社和企業之間的利益鏈接不緊密,導致產業鏈各環節無法形成協同效應,削弱了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在品牌營銷方面,樂陵小棗的品牌建設滯后,表現為品牌價值提煉缺失,品牌定位不清晰[1],認可度低,文化特色未充分展現,整體品牌影響力較弱,難以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2.4經營主體結構單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成熟
樂陵市的棗園以棗農自家種植、分散經營方式為主[2],盡管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數量有所增加,但大多數規模較小、組織化程度低,管理不規范,“空殼”現象普遍,許多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未開展實質性經營活動;缺乏品牌意識和市場開拓能力,難以將優質小棗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2.5農村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制約棗產業的發展
隨著農村空巢化現象的加劇,樂陵市的農村年輕勞動力嚴重不足[2],棗樹管理工作主要依賴于60歲以上老年棗農,老齡棗農體力和精力有限,難以應對高強度的田間管理工作,且缺乏學習和應用新技術的動力和能力;老齡棗農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質較低,對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弱,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骨干的匱乏,使得先進生產技術難以推廣[2]。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棗樹的產量和質量,也阻礙了棗產業的現代化進程。
2.6棗文化與旅游產業結合度不高影響綜合發展
樂陵市的棗文化與旅游產業結合度不高,文化內涵挖掘不足[2],導致整體旅游吸引力較弱。金絲小棗的歷史和文化元素未充分展示,缺乏系統性宣傳,游客興趣不高;觀光指數偏低,大多數棗園仍停留在觀光、采摘的初級階段;適游時間短,集中在9月金絲小棗成熟季節[2],其他時間段活動單一;樂陵金絲小棗文化節的客源輻射范圍小,局限于本地及周邊地區,缺乏全國乃至國際的知名度。
3發展對策
3.1加強樂陵金絲小棗科研與產業發展
依托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河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從棗樹育種和栽培技術等多個方面展開深入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以有效減輕棗樹病蟲害的問題,提升“樂陵小棗”的品質。重點發展市場需求大的樂陵金絲小棗,通過組培快繁技術加快優質種苗的繁育進程,保證種苗的質量和數量;加強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推廣高效低毒的生物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建立完善的科研和技術推廣體系,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加大對棗農的技術培訓力度,提高科學種植和管理水平,確保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3.2抓住機遇推動樂陵金絲小棗產業高質量發展
抓住樂陵金絲小棗產區被列為山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機遇,鼓勵適宜種植棗樹地區擴大種植規模,重點發展適合矮化密植的優良品種。淘汰病弱植株和劣質品種,提高產量;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發展林下特色種植和養殖產業,增加農民的收入;支持棗加工的龍頭企業參與到生產基地的建設中來,建立穩定的原料供應基地,完善與小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等方式,確保農民受益。
3.3發展小棗全產業鏈,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基于樂陵市小棗資源優勢,大力推動小棗的精深加工、貯藏保鮮以及冷鏈物流建設,實現產品增值。同時,將小農戶納入農業大產業鏈中,建立健全農民分享增值收益的機制,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加強貯藏保鮮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確保小棗品質;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等方式,確保農民合理收益;加快建設小棗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整合資源,形成規模化生產模式;鼓勵返鄉創業人員和年輕人投身小棗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3.4提升小棗產業組織化,強化政策支持與示范引導
提高小棗產業的組織化水平,進一步增強政策支持,重點培育一批小棗示范家庭農場、示范合作社及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在明確棗樹產權的基礎上,鼓勵農村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導棗農以土地、資金、技術等形式入股,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規模化經營;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生產托管等社會化服務的財政支持力度,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的培訓力度,提升他們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
3.5強化品牌建設與營銷,提高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提升樂陵小棗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認證和管理,打造知名農產品品牌,增加優質綠色棗產品的供給。加強認證工作,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提升消費者信任度;創新營銷方式,擴大電商進農村的覆蓋面,利用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等手段,拓寬銷售渠道;培育專業的棗產品經紀人隊伍,提升營銷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利用國內知名媒體和網絡平臺,加大品牌宣傳推廣力度,舉辦小棗文化節、農產品博覽會等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3.6規劃金絲小棗產業振興,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為全面振興樂陵金絲小棗產業,需要精心制定金絲小棗產業振興發展規劃,設計棗產業與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高質量地建設棗鄉的文化旅游設施。突出棗鄉的獨特魅力,豐富旅游內容,提升整體旅游體驗。開發特色旅游項目,高質量建設文化旅游設施,提升游客體驗;深入挖掘和整合金絲小棗的歷史文化資源,講述好“小棗故事”,并通過舉辦小棗文化節、民俗表演等活動增強文化認同感。開發與棗文化相關的旅游產品,豐富旅游商品的種類。同時,充分利用林下土地種植觀賞性的油菜、油葵等作物,打造美麗的田園景觀,延長適宜游覽的時間,提升游客的體驗舒適度。
4小結
樂陵市棗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制約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特別是在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給予更大支持。通過建立風險共擔機制,保障農戶利益,提高其種植積極性。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高附加值產品。
參考文獻:
[1]王中堂,李新崗,周廣芳,等.山東省棗產業發展和種質資源現狀分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31(3):61-66.
[2]李騰飛,張自坤,王愛杰,等.“樂陵小棗”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山東農業科學,2020,52(6):150-153.
[3]劉孟軍,劉志國,李憲松,等.棗樹省力安全優質高效新一代栽培技術探索與實踐[J].果樹學報,2015,32(6):1253-1257.
[4]裴廣營,朱毅,王中堂,等.山東省棗產業發展狀況[J].落葉果樹,2024,56(3):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