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教育中開展課后服務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更好地推動課后服務的實踐創新,中小學教師應依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拓展課后教學資源,優化課后教學評價系統,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助力中小學普惠教育的均衡發展。隨著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教師應貫徹\"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的信息化教學理念,學習應用智慧教育平臺的基礎功能,創新課后服務實踐教學模式,以遠程答疑、線上互動、雙師課堂或研學活動等形式,豐富學生課后服務實踐經歷,讓學生在線上虛擬空間實時學習了解不同的課后服務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核心素養。
一、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對課后服務實踐創新的積極意義
(一)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涵蓋多學科、多方面的教育資源,能為中小學課后服務教學創新持續提供資源支持,滿足學生不同的課后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選擇。中小學生可依托該平臺檢索課后服務教學知識,收集感興趣的學習視頻,隨時隨地上網學習,智慧教學平臺打破了傳統課后服務學習的時空局限,讓學生在海量線上教學資源中獲得更多學習機會,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為教師教學提供便利
在中小學課后服務教學中,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有利于創新課后服務教學模式,為教師教學提供便利。中小學教師可利用平臺的直播功能開展線上課后服務直播教學,將課后學習的技能和知識傳授給學生,創新傳統線下教學模式,保障課后服務工作的成效。此外,通過國家中小學智慧平臺體系,便于加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聯系,推進家校協同共育的課后服務工作。教師可在智慧平臺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進行線上互動討論,還可在線上平臺發布課后作業,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后服務活動。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中小學教師還可開放智慧平臺的訪問權限,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并與家長溝通交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興趣,從而優化課后服務教學方案。
(三)增強課后服務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中小學教師應用智慧教育平臺,能融合多種教學資源,運用平臺的多元功能,創新中小學課后服務模式,增加課后服務的互動性和趣味性。通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學生可在線上空間與老師或同學交流互動,在線完成課后服務作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后游戲,組織課后服務活動。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課后服務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增強課程趣味性,保障課后服務教學的有效性。從教師角度出發,中小學教師應明晰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應用價值,積極融合應用該平臺,豐富課后服務教學內容,增加課后服務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為學生設計科學的課后服務教學方案,提高學生課后服務活動的參與度。
二、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對課后服務實踐創新的擬創新點
(一)與學科課程深度融合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中小學教師可通過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將課后服務教學與學科教學資源融會貫通、相互關聯,挖掘平臺的學科資源,拓展課后服務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在中小學課后服務環節,教師可借助智慧教育平臺設計項目式學習任務,融合學科知識和課后服務學習內容,拓展學生課后服務學習視野,提高智慧教育平臺的資源利用率,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二)收集調研學生學情
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教師可通過平臺的云文檔功能在線上進行問卷調查,調研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并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形成綜合性的學情報告,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短板,定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更好地創新課后服務教學模式。智慧教育平臺的數據可視化功能為課后服務的教學發展提供了數據支持和發展思路。因此,中小學教師應清楚認知智慧教育平臺的應用價值,充分發揮智慧化平臺的優勢,調研學生的基本學情,為學生設計合理的課后服務教學方案。
三、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對課后服務實踐創新的策略研究
(一)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加強教學成果考核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學校應貫徹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將課后服務教學活動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深度融合,創新課后服務教學模式。同時,為保障中小學課后服務成果的形成與積累,學校有必要完善智慧教育平臺教學的管理機制,加強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考核,以提升教師課后服務的專業素養,保障教師智慧化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針對課后服務的教學評價,學校應將其納入教學檢查和評估的重點板塊,完善課后服務的評價內容和檢查重點,要求中小學教師對課后服務的教學設計做到堂堂有教案,事事有安排。學校應定期安排課后教學督導組,在課后服務教學時間段巡查教師的教學情況,評估教師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方式和頻次,對不使用或是不善于使用該平臺開展課后服務教學的教師進行指導和幫助,加強中小學教師智慧教育平臺的應用能力,提高教師對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功能的認識,從而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和素養。學校的課后教學督導組可從教師的教學組織、上課情況、智慧教育平臺使用情況等因素,綜合評估教師的教學情況。教學督導組的行政人員應定期將每周教師的課后服務教學檢查和評估報告報送至教導處,將其作為考核教師績效、考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參照,以此激勵教師積極創新課后服務教學,學習并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構建智慧化、信息化的課后服務教學課堂。
其次,針對教師的課后服務教學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學校應重視教師的期末成效考核,對教師的課后服務教學進行結果性評價。學校可牽頭組織家委會、教務處和日常督導檢查組,形成一個專門的評教考核小組,針對教師在課后服務教學環節中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表現和方式等進行系統客觀的評價,可制作專門的評教量化表來考核教師的課后服務教學情況,考核內容可包括現場匯報和成果展示等。第一,現場匯報的考評方式要求中小學教師以學期課后服務教學為周期,在學期末針對本學期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情況進行綜合匯報,并向評教考核小組提交相關報告和佐證,以便評教小組客觀評價中小學教師應用智慧教育平臺開展課后服務的情況。第二,成果展示的考評是展示本學期教師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組織開展課后服務的成果。中小學教師應在日常課后服務活動中應用該平臺收集并整合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活動過程,通過智慧平臺為學生建立電子檔案袋,記錄學生的課后服務活動成果,作為中小學教師深度融合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組織活動的佐證。學校應重視教師在課后服務教學中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考核,將其作為教師評優晉級的重要憑據,以完善教師的課后服務教學管理制度,驅動教師積極學習并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各項功能,創新中小學課后服務教學的模式和內容。
(二)應用優質教學資源,助力教學模式轉型
在現代教育改革發展下,中小學教師要利用智慧教育平臺的課程資源和教學工具,精準定位學生的學習需求,調研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課后學習數據,應用大數據或其他信息技術深人探究學生的課后服務實踐情況,圍繞\"雙減\"政策的教學要求,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和智慧教育平臺的基礎功能,為中小學課后服務實踐創新賦能。
首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鏈接多方教育資源,保障中小學課后服務的教學資源供給,拓展了師生教學和學習的資源渠道。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助力下,中小學課后服務的學習空間不再局限于線下的物理環境,還延伸到線上的虛擬空間,讓學生能夠在線上平臺開展課后服務的學習實踐,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學校應關注線上博物館、數字科技館等六個板塊的教育內容,豐富課后服務實踐內容。同時,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教師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線上構建課后實踐的虛擬空間,引導學生完成課后服務實踐體驗,了解不同層面的文化,滿足學生多元的學習需求,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例如,在智慧教育平臺,教師可虛擬建設紅色文化電子展覽館,讓學生在線上參觀紅色文化基地,學習紅色文化內涵,涵養紅色文化精神。
其次,基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可有效解決區域性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讓教育資源更好地流動,使農村地域的中小學校也能接觸到與城市學校相同的教育資源,推動教育資源的共享發展,保障農村中小學也能設計合理科學的課后服務實踐方案。針對農村中小學師資匱乏、課后服務教學資源不足等問題,教師可應用智慧教育平臺,定期開展課后服務教師專業培訓,強化教師的課后服務教學能力,成立線上的教師幫扶指導團隊,以名師工作站、專家指導等形式組建課后服務教研團隊,指導農村地域中小學課后服務教學發展,促進線上教育資源的共享,實現跨區域幫扶,實現智慧平臺應用效益的最大化。當然,中小學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在線直播教學,開展課后服務教學的遠程輔導工作,建立圍繞課后服務輔導和實踐環節的云上幫扶學校,打破傳統線下課后輔導的教學局限,推動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課后服務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優化,保障中小學課后服務的教學成效。
四、結語
在中小學課后服務教學環節中,教師應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融入常態化的課后實踐過程中,依托智慧平臺的教學工具和優質資源,創新課后服務實踐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滿足學生不同的課后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前,中小學校課后服務教學存在課程設置內容匱乏單一、課后服務實踐單一枯燥等問題,因此有必要融合應用智慧教育平臺,拓展創新課后服務教學的內容和模式,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后服務實踐體驗,讓學生能夠在線上和線下混合式的課后服務教學中挖掘自身潛力,培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彭三英.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數字資源的應用實踐:以常德市鼎城區為例[J].湖南教育:A版,2023(11):52-53
[2]邢西深.基礎教育數字化生態的主要內涵與實踐指向[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3,39(09):60-65.
[3]仲玉維.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助力中小學教師發展數字化轉型:專訪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教師發展處處長楊金勇[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3(09):21-23
[4]陳向榮,龐立民.以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探索:以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小學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12):71-73.
[5]孫悅,姜大雨.利用數字教育資源賦能中學化學教學: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3,39(05):9-14.
[6]呂玉剛.“國家工程、質量至上\":建好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J].中國基礎教育,2023(01):26-28.
[7]楊非.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與應用[J].人民教育,2022(Z3):33-35.
[8]邢西深,管佳.發展“互聯網 + 教育\"助力鄉村教育振興[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2,38(08):88-92.
[9]唐毅梅.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同步課程服務農村基礎薄弱小學音樂教學的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10):27-29.
[10]陳思源,單增輝,常春,等.基于智慧教育平臺的師生使用模型的探究:以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0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