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棋是一項兩人參與的對抗性棋類運動,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喜歡下棋者遍布各行各業,上至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皆不乏此中翹楚。
“楚河漢界起紛爭,方寸之盤殺氣橫。馬踏硝煙催壁壘,將居帷幄點營兵。”象棋愛好者中有許多文化人,不但棋下得好,詩也寫得好,留下了許多與象棋有關的詩句。宋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顥有一首七律《詠象棋》,詩云:“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戰法,偏裨兼備漢宮名。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楸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閑爭。”在程顥眼中,大多博弈之事仿如一場場戲劇表演,而象棋卻別具一格,能讓人學到用兵打仗的謀略。棋盤之上,車馬的走法還保留著周朝戰法的影子,偏將、裨將的設置也有著漢宮官職的名稱。中軍帳內,將軍威風八面,權重如山;河界之外,尖斜行進的步卒,略顯輕飄。最后詩人憑依棋盤,不禁莞爾,心想即便像劉邦、項羽那般的英雄豪杰之爭,在這棋盤之上,也不過是閑暇時的一場游戲罷了。此詩體現出一種對歷史滄桑和人生境遇的豁達態度,令人玩味。
明朝理學家、教育家王守仁嗜棋如命。一次他與棋友在河邊的一棵柳樹下對弈,母親三次喚他吃飯,由于專注于棋盤,他都沒有聽見。他母親一氣之下,抓起棋子扔進河里。王守仁只能徒呼奈何,遂作一首《哭象棋詩》:“象棋在手樂悠悠,苦被慈母一旦丟。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馬行千里隨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炮響一聲天地震,象若心頭為人楸。”
“落棋行路任縱橫,走馬推兵仕守城。自古盤中隨勢變,閑時對弈養精神。”詠象棋的詩有很多,有些還是千古絕唱。例如,宋朝詩人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詩意是:梅子黃時,家家都籠罩在雨中,池塘里蛙聲陣陣,約好的客人過了夜半還沒來,我無聊地閑敲著棋子,震落了燈花。其中“閑敲棋子落燈花”是全詩的詩眼。此詩采用寫景寄情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詩句情景交融、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這些象棋詩生動地展現了象棋的魅力和下棋者的智慧,讓人們感受到象棋對弈帶來的樂趣和收獲,并通過對這些詩句的欣賞,領悟到人生的智慧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