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萬物取名
父母教我認識了大自然
我能叫出它們的名字
蒲公英、苦荬菜、車前子
馬尾松、楓葉樹、白玉蘭
我能喊出它們的名字
喜鵲、烏鴉、貓頭鷹、金絲猴
父母也是他們的父母所教
我怔忡在一株瘦弱的野菊花前
想知道“菊”是什么樣子
整齊勻稱的流蘇由內往外翻開
這是菊?字典里只描述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現在我們能閱讀古書
發現動植物的稱呼很有趣
這樣叫最初的字義是什么
世界上只有中文字面皆有本意
每個字的背后都站著動詞
字起源于語
手勢和聲音是語言的表達基礎
倉頡不一定是命名萬物的人
但造字前肯定掌握了大量信息
他打磨每個“物”的神形
并使它們活躍于紙上
蘭 花
藍不是蘭
蘭不是顏色
古時也不是
蘭源于一個叫法
蘭是什么
問不出解釋
古今統一的答案是
蘭一定美
叫蘭的名讓人心怡
叫蘭的草價值連城
我也有一株蘭
至今長在我的青春期
靜靜地開花
淡淡地香
那幾朵藍色的花
有一點點泛紫
一直躲在
我的心痛處
田 地
古人說的“這步田地”
跟農耕沒有絲毫關系
但卻是一句狠話
蘊含走投無路
人落魄到何種程度
才會說出“這步田地”
仔細一想
“這步田地”還不至于是懸崖峭壁
不一定是絕人之路
田地總歸是一個心安的詞
有的時候
我們看到的山窮水盡
其實是山重水復
責任編輯 王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