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玩之是南朝時齊人,他擔任少府一職時,齊高帝在東府。有一次,齊高帝宴請賓客,虞玩之穿著木屐去赴宴。齊高帝取過他的木屐看了看,只見木屐已經被火熏黑,鞋帶也斷了,用芒草接續,委實有些慘不忍睹。齊高帝問虞玩之:“你的這雙木屐穿了幾年?”虞玩之答道:“我剛為官,擔任征北將軍的屬官時買的,距今已經三十年了。”
齊高帝為之感嘆,就賜給他一雙新木屐,虞玩之卻不接受。齊高帝詢問緣由,虞玩之答道:“您今天給我的賞賜,恩德深厚,但蓍草做的簪子、破舊的草席我也不丟棄,因此不敢接受您的賞賜。”虞玩之的對答,頗顯其清正廉潔以及簡樸作風,令齊高帝十分動容。
《廉吏傳》在敘述這一事件時,卻給出了一句妙評:“味太酸。”味太酸,一語雙關。一則鞋味太酸,二則人太酸腐。衣食住行,儉樸是美德,但過于苛刻摳門,就顯得做作。
史家一句“味太酸”,實際是在叩問君子德行的邊界:當粗布麻衣變成標榜清譽的戲服,當守拙持儉異化為刻意的表演,所謂的德行便如陳年舊履,在漫長歲月里發酵出矯揉造作的酸腐濁氣。事實上,無論是生活,還是官場,人們最該警惕的,從來都不是衣衫上打的補丁,而是心頭那刻意追求功名的皺褶。
(大浪淘沙摘自《今晚報》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