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眼中的財務自由,往往極為簡單:有一定數量的錢,一輩子都花不完。為此,許多理財專家都在為人們計算實現這樣的財務自由具體需要多少錢。他們總是一廂情愿地計算出一個數字,甚至連怎么做都寫清楚了,然而除了吸引眼球、引發熱議之外,它對真正想要致富的人毫無益處。
很明顯,在這些理解當中,很多人所說的財務自由其實是指賺到很多錢,可以一勞永逸地生活。賺到的錢夠一輩子的花銷,再也不用工作和忙碌。
如果你眼中的財務自由是這樣的,那么很可能你一輩子都實現不了,并且會一輩子都感到難以舒展懷抱。財務自由不是不工作,而是逐漸不做低質量、低價值的工作。這個世界上除了游手好閑之徒,又有幾個真正的有錢人會不工作呢?
事實上,很多富豪、名人已經掙夠了一輩子生活的錢,即便他們已經退休,仍然在工作,因為他們享受工作。他們從工作中不僅能獲得樂趣,還能獲得成就感,獲得更多的財富。
而且,他們不僅不放棄工作,還愿意做更多的工作。有些企業經營者、管理者還兼職做策劃、產品經理,還跨界兼職作家、講師、演員、畫家、演奏家。他們總是想要去嘗試更多的職業,參與更多新的工作方式,不僅是為了提升個人的能力,也是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工作不是財務自由的敵人,而是財務自由的忠實伙伴。
需要說明的是,根本沒有一勞永逸的財務自由。一勞永逸的財務自由,其實是不可取的成功學思維,比如上學的時候常常會想“考上好大學就輕松了”,大學畢業走向社會常常會想“找份好工作就輕松了”,工作后常常會想“進入管理崗位就輕松了”,等等。這些基本上都是“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最終導致的是急功近利和焦慮的心態。
在我們的社會里,有一些人想在三十歲之前實現財務自由,甚至因此鋌而走險,毀掉了自己的一生。人生是不斷成長、蛻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沒有終點的。因為人生中的問題總是一個接一個出現,沒有終點。求學之后會工作,工作之后會結婚生子,結婚生子之后會有中年危機……我們可以停下來看看風景,但無法停下前進的腳步。
學習和工作是幫助我們成長和蛻變的最好方式,不僅能讓我們獲得知識和財富,還能給予我們思想和能力,讓我們可以解決人生旅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這么說,沒有學習和工作,人生就很難取得進步。即便到了七八十歲,只要你愿意學習和工作,它們就不會辜負你。
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進入管理崗位,絕不是為了輕松,而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并解決更多、更大的問題,使我們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
正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一些成功人士似乎很早就意識到“不能浪費自己的天賦和能力”,按理說他們已經掙到了很多錢,但仍然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比如,有些有經營才能的人,開了一家公司做得很不錯,他們要么想著擴大企業規模,要么想著在其他領域開公司。他們覺得自己正好有這方面的經營才能,不發揮出來是浪費了才華。
很多有理想、有目標的人都有這種莫名的使命感。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并且運用能力創造出大量的財富后,幾乎沒有誰會停止腳步選擇安逸。安逸這種想法似乎很難在他們的頭腦里生存。他們倒是總覺得人活著就應該想問題、做事情,無論自己擁有的錢是多還是少,都不是選擇安逸的理由。你可以說他們貪婪,但對他們而言,這樣做完全與貪婪無關,而是天經地義的事。
想要實現財務自由,就不要在自己的腦子里放入安逸的思想,更不要將學習、工作當成需要擺脫的負擔。一勞永逸的財務自由是不存在的。如果有這樣的財務自由,那么造成的結果只會是讓一個本可以施展更多能力和才華的人最終荒廢了。這就好像古代許多皇帝追求長生不老和安逸享樂,最后白白浪費了自己所擁有的力量。
積累財富的階段,不要有安逸的想法,也不要抱著一勞永逸的財富觀念。因為這種觀念是貪圖享樂、缺乏耐心的心態,若長期以這樣的心態去工作和創造財富,只會讓你時刻想要撂挑子,根本不會有好的結果。
(冰 峰摘自民主與建設出版社《財富思維》一書,辛 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