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量和成長來自不斷努力和奮斗。
——拿破侖·希爾
我見過很多想成為領導者的人。這很自然,因為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教學和寫作工作。當我有機會與人面對面交流時,我經常問他們為什么想成為領導者。有時,他們的回答表明,他們的動機實際上是要獲得作為領導的好處,他們想要掌控一切。他們希望別人照他們說的去做,他們想要一個更好的辦公室,他們想要更高的收入,他們想要一個更好的停車位。
當我剛開始成為一個年輕的領導者時,我也有相似的想法。我曾被我的牧師頭銜迷住了,它告訴我,我是羊群的牧羊人,我認為人們會自發地跟隨我。因為他們需要我,他們會依靠我給他們指路,對我為他們做的一切都心存感激,形成這樣狀況似乎很簡單。
而我卻被現實所打擊。當年在教會工作時,人們對我很好,但他們不會自動地跟著我。就在那時,我學到了后來被我稱為E.F.赫頓定律的道理:當真正的領導者說話時,人們會傾聽。我期望的如此重要的頭銜并沒有帶來我期望的任何好處,我認識到,我必須在前進的道路上贏得自己的影響力。
五十年后,我可以說,在我的領導生涯中,我幾乎得到了所有能想到的好處。我獲得了頭銜、認可、榮譽學位、權威、漂亮的辦公室、好的停車位、金錢、優惠待遇——你能想到的,我都有了!然而,這些都不能激勵我成為一個領導者。我能成為領導者是因為我能為別人付出,這是領導他人的最佳動機,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時間,但我還是把注意力從作為領導者能得到什么(好處)轉向了作為領導者能給予被領導者什么(代價)。
看看領導者會問自己哪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基于他們的關注點:
我會得到什么?
這個決定會對我有什么影響?
這會花費我多長時間?
為了保持競爭地位,你會給我什么?
我能給予什么?
這個決定會對他人有什么影響?
我們能走多遠?
為了保持競爭地位,我能給予什么?
如果因為利益而選擇成為領導,那么對任何人都不會有好處,即使是對領導者自己。關注好處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價值,因為內心深處的滿足感從來都不是來自好處,它們提供的最終都是空洞的,它們也從來沒有幫助過一個領導者發揮他的潛力。專注于好處的領導者最終會濫用他們的領導力,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喜歡好處,他們會不斷地濫用別人來獲得、維持或增強他們的 好處。
如果你想發揮你的最大潛力,成為最好的領導者,并產生最大的影響,那么你就必須將領導力從好處轉向代價,代價是你和你的潛力之間的障礙;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卓越的領導者,你就要培養懂得樂于付出的習慣,并為此付出代價。
(摘自《中層領導力》)
大部分的焦慮,其實都可以通過“知識+行動”來化解。
——光靠在腦子里反復琢磨與擔憂,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
你做的每一件事都算數,都會對你產生影響。
——人生的“積累法則”
當你說“不”的時候,要像一堵墻,而不能像一扇門。
——[英]維特根斯坦
改變時間分配方式,改變所處環境,改變交往的人。
——只有做出這三種改變,人才會真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