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全球商界,一直都活躍著不少“厲害老頭”,他們之所以能夠老當益壯,在于他們真正為股東創造價值,股東選擇了他們。
前不久,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全球的很多投資人去參會,說是去現場學習巴菲特。其實,他們主要是給自己打廣告,現場內容基本上會出現在網上,根本不用去現場學習。此外,去了現場和巴菲特交流的機會也不多,但和巴菲特合影,然后發到社交媒體的機會還是有的。
回到正題。今年的大會上,巴菲特終于宣布退休。巴菲特今年95歲,他宣布的接班人格雷格·阿貝爾生于1962年,今年63歲,在這個世界的很多地方,已經只能在家帶孫子。
有人可能要說,作為全球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公司治理是不是有問題,怎么選個“老頭”當接班人?實際上,對投資行業來說,60多歲并不算老,而且不同的投資機構,對掌舵者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以伯克希爾·哈撒韋為例,到2025年,其資產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巨艦。這家公司的投資風格并不激進,而是崇尚價值投資,關注好公司的長期價值。因此,一位具有老成風格的掌舵者,是比較合適的。會計師出身的阿貝爾,在金融市場磨煉了40余年,經歷過大風大浪,應該不會差。
另外一位在任金融大佬歲數也不小了。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出生于1956年,也馬上70歲了。他在業內頗受尊敬,在他的帶領下,摩根大通的營收和利潤指標以及股價,都表現優秀。市場有傳言說,他繼續留任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除了金融行業,即便是以年輕人為主的科技行業,年長高管依然比比皆是。著名的芯片公司博通公司的CEO陳福陽是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出生于1953年,今年已經72歲了。但這不要緊,現在的他正在領導博通的新一輪變革。從2025年4月到6月,博通股價飆升了70%,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英偉達之后的AI芯片第二大熱門股票。
實際上,企業的經營表現和高管是否“年富力強”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在全球范圍內,如英國、德國以及日本等,不少企業高管的年齡時常會出現偏大的情況,超過60歲的優秀CEO并不少見。
2010年,日本知名航空公司日航宣布破產。日本政府邀請稻盛和夫出任日航CEO,重整日航。稻盛和夫出生于1932年,這時候已經78歲。不到2年的時間內,日航竟然起死回生,2011年的利潤達到了1840億日元。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故事,被很多商業研究者過度演繹,并上升到精神價值的層面。事情沒有這么復雜,不是什么精神拯救了日航,而是稻盛和夫驚人的洞察力和個人威望拯救了日航。
日航虧損的原因是它深陷“國企病”而無法自拔,它是日本政府在郵政和交通領域擁有的幾家大國企之一。日航擁有太多成本高昂卻利潤為負的業務,稻盛和夫一眼就看出了問題,一上任就直接做減法,砍掉那些問題業務。另外,稻盛和夫的個人威望實在是太高了,他可以調動足夠的政商資源,并且敢于動別人的奶酪和飯碗。除了他,日本或許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做這個事情。最終,正好在稻盛和夫80歲的時候,日航走出了困境。
在當今全球商界,一直都活躍著不少“厲害老頭”,他們并不是不用退休的企業實際控制人,阿貝爾、戴蒙、陳福陽和稻盛和夫都不是企業的大股東。他們之所以能夠老當益壯,在于他們真正為股東創造價值,股東選擇了他們。換個角度看,也是全球商界職業經理人勞動力市場的市場機制在選擇他們,給了他們機會。
市場機制,可能讓才35歲的人有中年危機,也可能讓70歲的大伯老當益壯。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經濟問題,以及人生問題。
(摘自《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