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會為情緒價值而買單,因此也催生了新的經濟業(yè)態(tài),如泡泡瑪特、鮮花等市場,對此你怎么看?
從云南花卉市場的“花樣經濟”到泡泡瑪特的“盲盒熱潮”,從“治愈系”香薰到“療愈系”文創(chuàng),當下“為情緒價值買單”的消費浪潮,本質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具象化表達,更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人民對“情感滿足”“精神富足”新需求的集中釋放。
情緒價值消費的意義遠超經濟層面。對個人,它是緩解焦慮、滋養(yǎng)心靈的“心理按摩儀”;對經濟,它是催生文創(chuàng)、文旅等新業(yè)態(tài)的“增長新引擎”;對社會,它是促進積極心態(tài)、推動“消費—治愈—奮進”正向循環(huán)的“和諧穩(wěn)定器”。這種多維價值,既回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為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新動能。
要讓情緒價值消費健康發(fā)展,需構建“個人—市場—社會”協同防護網:個人要筑牢“理性消費”防線,明確“需要”與“想要”的邊界;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要織密制度籬笆,嚴打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社會要完善“情緒支持”公共服務,通過社區(qū)心理驛站、公益科普等提升全民情緒管理能力,讓“自我療愈”與“外部支持”形成合力。
我們既要理解群眾“為情緒買單”的合理訴求,更要以制度保障、市場規(guī)范、服務升級,讓其成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軟動力”、提升幸福感的“硬支撐”。
2.單位某項目需要協同多個部門開展,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出現了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暢,團隊成員對待工作不積極的問題,對此,你會怎么處理?
跨部門協同是項目落地的關鍵,溝通不暢、積極性不足的背后,暴露的是“責任邊界模糊、內在動力缺失、協同機制缺位”的深層矛盾。作為項目負責人,需以“理順權責、暢通渠道、激發(fā)干勁”為抓手,推動工作開展從“各自為政”轉向“同頻共振”。
第一,明責定界,破解“踢皮球”困局。組織各參與部門召開“權責澄清會”,明確每項任務的責任主體,簽署《任務確認單》,避免各部門推諉扯皮。
第二,暢通渠道,建立常態(tài)化溝通機制。定期召開跨部門聯席會,同步進度、暴露堵點;依托協同辦公平臺實時更新任務進展,確保信息透明。
第三,激發(fā)干勁,扭轉“要我干”心態(tài)。一方面做好正向激勵,對主動補位、解決關鍵問題的部門,在例會上公開表揚并納入季度評優(yōu);另一方面,倒逼責任落實,將協同表現與部門年度考核掛鉤,激發(fā)各部門人員的積極性和干勁。
跨部門協同的核心是“機制管根本、人情暖人心”。通過“明確責任、暢通渠道、激發(fā)干勁”三管齊下,最終實現項目高效推進與團隊協作能力雙提升。
3.你和小李都是新入職的同事,你適應能力強,工作干得好,小李很焦慮,勸你不要“卷”,你會怎么辦?
小李的焦慮源于新環(huán)境下“成長節(jié)奏不同步”的壓力。我會以“同路人”的身份主動溝通,將“卷”的誤解轉化為“一起跑”的動力。具體會從以下三方面處理。
首先,增進共情,建立共鳴。選擇合適的時機與小李進行深入交流,主動分享自己工作期間遇到的困境,通過真實經歷的講述拉近距離,讓小李感受到被理解和認同,緩解其“孤立無援”的焦慮感。
其次,拆解誤會,傳遞共識。結合雙方實際表現,客觀梳理各自優(yōu)勢,強調“成長無標準答案”的心態(tài)。職場是“能力互補”的舞臺,而非“速度競賽”的賽道。通過分析彼此的潛力,引導小李將“焦慮”轉化為“補短板的動力”。
再次,主動互助,緩解壓力。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分享給小李,通過互幫互助提升彼此的業(yè)務能力。同時,鼓勵小李關注工作進步而非他人節(jié)奏,強調未來“一起成長”“共同進步”的價值。
(福建省文尚天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