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1]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各類學校和科研機構要強化科普工作責任意識;各類媒體要發揮傳播渠道重要作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媒體要加大科技宣傳力度,主流媒體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增加科普內容;各類新興媒體要強化責任意識,加強對科普作品等傳播內容的科學性審核[2]。
相較于其他品類圖書,醫學學術專著具有內容專業性強、受眾集中、出版成本高、印量小、定價高、版本更新快但出版周期長等特點。醫學學術專著的出版,既關乎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維護,也彰顯一個國家醫療科學事業的進步[3],具有極高的出版價值。醫學專業編輯理應積極響應相關意見和要求,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以下以筆者擔任責編或深度參與的骨科系列圖書為對象,簡要分析策劃出版一本醫學學術專著的流程和質量提升措施。
選題策劃,全面調研,深度挖掘讀者和作者需求
科技圖書的受眾面不像人文社科類圖書那樣廣泛,讀者群體相對固定。實際工作中應對讀者群體進行分析,了解其對科技圖書的實際需求及反饋意見,如科技前沿類圖書、工程技術類圖書的市場銷售情況[4]。醫學類圖書大體可分為醫學學術專著、醫學科普圖書、其他(包括醫學教材、培訓用書等)。其中,醫學學術專著的讀者與作者群體相對固定且集中,在策劃選題時,應全面了解相關信息。
市場信息
了解該領域市面上已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圖書,主要指那些具備較高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圖書,如多次再版、獲得重大獎項、覆蓋面廣(配套豐富數字資源)等。編輯日常可多關注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中華優秀科普圖書榜等項目的重點資助方向和獲獎圖書信息,同時多關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華醫學會等衛生相關官網。另外,可多在購書網站、App上瀏覽不同時期的銷量排行、熱門推薦等。
作者資源
基于市場調研和出版社實際情況,明確選題方向后可進行作者資源調研。對于大學出版社而言,高校豐富的學術資源既表現為研究型人才薈萃、科研成果豐碩,也體現在學科領域的建制性、系統性發展,同時高校還是學術前沿信息匯集的重要平臺。作為學術出版的生產資料,學術資源在大學出版社的生產經營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5]。進行作者資源調研時,應立足出版社實際,參考過往合作的作者情況,同時結合出版社所在地的特點,考慮當地綜合醫院、社區醫院、疾控中心、醫學相關研究所、醫藥公司等不同單位的人員,且最好兼顧經驗豐富的權威專家與基層一線工作人員。
讀者定位
醫學學術專著的讀者多為專業相關學生和從業人員,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在讀學生和不同從業年限的人員對圖書的需求各不相同,這可能影響圖書的內容取舍、體量、語言風格和裝幀形式等。出版一本骨科創傷相關的圖書時,若目標讀者是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內容應淺顯易懂,全面簡要介紹該領域的整體框架,并覆蓋基礎知識,如人體解剖學。然而,如果目標讀者是從業多年的臨床工作者,他們可能更希望了解某種疾病的臨床表現、手術術式和前沿發展,編寫時應注重內容的深度和精度。選題時需了解目標讀者的需求,并與作者團隊反復溝通,擬定圖書大綱。
審慎編校,多措并舉,提升圖書質量、規避圖書差錯
提升政治素養,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
在日常工作中,編輯應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提升政治敏銳性和政治站位。在選題策劃和稿件編輯過程中,對于可能涉及的政治問題,如民族、宗教、國際關系等,編輯應保持謹慎,明確是否需要進行重大選題備案、是否涉密、是否需要報相關部門審核(如涉及地圖需報自然資源部門審核)。雖然醫學學術專著較少涉及此類問題,但仍不可輕視。編輯應經常學習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多參加線下培訓和線上繼續教育,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了解專業名詞的正確表述。
作者與編輯協同工作,盡量消除知識性差錯
高質量的圖書出版離不開高水平的編輯團隊。編輯作為科技圖書的把關人,在科技成果傳播與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穿針引線的紐帶作用[6]。然而,醫學學術專著知識覆蓋面廣、信息更新快,在實際出版過程中需要作者與編輯協同工作,方能確保圖書的高質量出版。
1.作者是圖書質量的關鍵把關人
醫學專業分類眾多,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醫學共有11個專業大類,每個大類下又包含數個不同專業。同時,隨著“醫學+”概念的提出,醫學與材料、人文、數學等多學科交叉發展態勢蓬勃。因此,在實際圖書出版過程中,很難做到完全專業對口地編輯出版一本醫學專著。即使專業對口,編輯作為醫學“雜家”,也難以實時掌握某個細分領域的最新進展,其專業水平通常不及該領域的資深從業者(作者)。此時,有效溝通和協同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2.善用工具,多查多學
醫學學術專著知識面廣,體量通常較大。編輯出版過程中,不可能每個知識點都去詢問作者,這時編輯自身的專業水平起主導作用,善用工具方可事半功倍。醫學學術專著編輯過程中可能用到的網站包括以下幾個。第一,有關專業名詞表述和標準翻譯,可參考“術語在線”。例如,專業名詞“退行性病變”在“術語在線”中的定義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細胞、組織、器官所發生的變性、壞死等病理變化;英文翻譯為“degenerative change”。同時,該網站還提供簡稱、曾稱、又稱、俗稱等信息,方便編輯在編校過程中統一同義詞匯。第二,有關植物專業表述,可參考“植物智”。例如,在“植物智”中可查詢到植物“補骨脂”的拉丁名為“Cullen corylifolium(L.)Medik.”,俗稱破故紙。同時,還能了解其形態特征、生態習性等。第三,有關官方指南、規范等,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相關網站查詢。
不忘常規編校差錯,規范編校流程
醫學學術專著編輯除了需要與作者協同,盡量消除知識性差錯,常規的編校差錯同樣需要引起重視。醫學學術專著中的常規差錯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統一性差錯,常涉及全書專業名詞的英文翻譯首字母大小寫、縮寫形式統一,圖編號、分圖號、圖題、圖注表述形式統一,參考文獻格式統一等。第二,符號相關錯誤,常涉及上下角標、正斜體等,如基因和英文圖書名應用斜體表示。在日常工作中,編輯應學會使用工具書并了解相關標準文件,如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等[7]。第三,文獻相關差錯。編輯應熟練掌握《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相關內容,醫學學術專著中涉及大量外文文獻,編輯過程中應注意不要過分追求文獻數量,而應選擇確實在文中有所體現、能夠反映領域發展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在骨科系列圖書中,為與臨床表述習慣一致并保持文字精練,脊柱不同節段統一采用字母加數字下標的方式表示,如用“C5”表示“第五頸椎”。全書在內容編排上,對于某種特定疾病的診斷,統一按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全身骨掃描)和病理學檢查的順序敘述。
注重圖片多方面細節,力求正確、自明、美觀
科技圖書專業、嚴謹,具有很強的技術性與知識性。插圖在科技圖書中應用廣泛,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插圖能在較小的空間內承載較多信息,清晰、高效地呈現復雜數據,或有效描述變量間的作用和非線性關系,形象展現事物形態,即把文字難以說清的內容清楚地表達出來,使內容表述更加合理和完善[8]。醫學學術專著也不例外,為增強可讀性,常配有大量圖片。以骨科系列圖書為例,每本書中包含上百張甚至上千張圖片,主要為影像學圖片(X線片、CT、MRI等),還有人體解剖圖、局部癥狀等。如何處理如此大體量的圖片十分重要,具體要求如下。第一,圖文對應、圖隨文走,文中應有對圖片的明確解釋。第二,圖中注解應清晰得當,便于讀者理解。影像學圖片中為突出病灶或某個特定結構,常用箭頭標注,要注意箭頭位置準確,箭頭顏色應與背景色反差明顯。第三,適當裁剪、調整大小、排列有序,在保證清晰度的基礎上提升美觀性。第四,全書圖片相關內容應保持一致,包括圖編號形式一致(如都采用圖1-1、圖1-2)、分圖編號形式一致(如都采用圖a、圖b、圖c的形式)、圖中重點區域標注形式一致(如都采用箭頭標注,箭頭的粗細、長短、顏色、角度等統一)、圖片處理方式一致(涉及打碼方式等)。第五,適當調整圖片大小,包含多個分圖時,整體排列后邊線要對齊、分圖之間的間距全書一致,圖題、圖注盡量放在同一頁。
裝幀印刷,多方協同,為高質量圖書出版添磚加瓦
圖書裝幀包括封面設計、版面設計、開本設計和裝訂形式等,是讀者對書籍的第一印象。好的圖書裝幀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提高圖書銷量[9]。不同類型的圖書裝幀設計各不相同。醫學學術專著通常內容全面、專業、權威,字數較多且包含大量圖表,一般可采用大16開,排版上可選擇雙欄排列。整體設計方面,圓背硬精裝和彩色印刷是不錯的選擇。封面、扉頁、頁眉、頁腳等應簡潔得體,不宜花哨。封面上可在書名等處使用UV上光、凹凸壓印等工藝,如有必要,還可使用燙金、腰封等裝幀形式,以提高圖書的精美程度。全書色彩應統一,封面色調和內文的頁眉、頁腳、篇章頁等應協調美觀。封面上如有基金項目應在指定位置標明,封面或封底可附上該領域的標志性圖片(如骨科系列圖書的封面可納入骨科手術的標志性影像學圖片)。用紙方面,考慮到圖片較多,為提高圖片清晰度并增強圖書的厚重感,可采用啞粉紙、銅版紙等。若圖書頁碼較多,則應綜合考慮,用紙克重不宜過重,最好不超過128g。若為套系書,在第一本圖書的裝幀設計時就應考慮套系因素,如叢書名的設計和擺放位置、套系書的系列色調、封面元素的一致性等。
圖書裝幀工作通常由設計師(市場部)、策劃編輯、文字編輯、印刷廠、排版人員等共同商定,因此,良好溝通與妥善處理是基礎。在此基礎上,編輯應多學多看,了解市面上的精品圖書,如中國“最美的書”、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全國優秀藝術圖書獎等榜單上的作品。同時,可在售書網站查詢銷量較好的圖書,學習其優點。
從選題策劃到下廠印刷,編輯在圖書出版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掌握出版相關知識是順利出版的必要條件。作為醫學圖書出版從業者,高質量出版醫學學術專著需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在日常工作中,編輯應明確政策方向、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多措并舉,逐步提高醫學學術專著出版質量。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