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文化源遠流長,深植于白酒行業。我國擁有近8000年的酒文化發展史,積累了精湛的釀造技術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白酒特殊的文化屬性決定了酒文化對于白酒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挖掘白酒文化內涵,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助力貴州白酒小微企業破局突圍、實現高質量發展。
貴州是我國的白酒產區之一,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但行業整體呈現兩極分化、結構失衡的態勢。2023年,以貴州茅臺集團為首的八家白酒企業利潤約占貴州白酒行業總利潤的98%。貴州白酒小微企業存在市場占有率低、利潤微薄、資源配置分散等突出問題,市場處境艱難。
基于酒文化對白酒行業的重要作用和貴州白酒小微企業面臨的現實困境,本文從酒文化賦能白酒企業發展視角出發,深入剖析貴州白酒小微企業的發展困境,提出貴州白酒小微企業以文化賦能實現創新發展的路徑,以此推動貴州白酒產業協調發展、長足進步,構建白酒行業新業態。
貴州白酒小微企業行業背景
小微企業發展艱難,大小酒企分化嚴重
《2022貴州省白酒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貴州省內已登記約7137家白酒小微企業。但是,眾多白酒小微企業深陷市場占有率偏低、利潤微薄、資源分散等困境。在2023年白酒行業利潤大幅下滑的嚴峻形勢下,其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產量、營業收入等指標均呈增長之勢。2023年,貴州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增長到30.4萬千升,營業收入增長約11.7%。在行業整體看似蓬勃發展的表象之下,產業結構卻呈現高度集中態勢,以貴州茅臺集團為核心引領的八家企業產值占全省白酒的89.7%,利潤占全省的98%,直觀地呈現了知名品牌在產業中的壟斷地位,嚴重擠占了白酒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
白酒消費陷入低迷,新消費群體待破局
從消費群體角度看,白酒終端消費群體具有鮮明的年齡特征,主要消費群體集中在45歲左右,而45歲以下群體對白酒消費意愿相對較低,致使白酒市場整體消費需求呈現疲軟狀態。在年輕人偏好的酒類品類中,白酒僅占9%左右。究其根源,多數年輕人對傳統白酒口感辛辣、外觀傳統、價格偏高及代表了酒桌文化等特點持負面態度。
貴州白酒小微企業發展面臨困境的原因
品牌文化建設缺失,文化內涵挖掘不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酒承載著節慶、婚嫁、喪葬等民俗活動的文化內涵,是中國人情感交流和社交活動的重要載體。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除了取決于價格和品質,還取決于產品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因此,白酒企業需要重視品牌文化建設。然而,貴州眾多白酒小微企業往往缺乏相應的品牌文化,未對酒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也未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發展,致使其在市場中缺乏辨識度與差異化優勢,難以形成自身特色。白酒具有獨特的物質與精神雙重屬性,消費者對其精神和文化屬性的需求遠超一般日常消費品,因此對缺乏文化意義的白酒產品印象不佳。
文化解讀陳舊俗套,對酒文化認知局限
白酒通常出現在宴會等社交場合,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的酒桌文化正觸碰年輕人的反感閾值。年輕群體有著更多元、更新潮的社交文化認同,這也催生了全新的飲酒社交場景與產品需求。在此背景下,眾多知名白酒企業開始尋找年輕化、場景化的營銷策略。然而,貴州眾多白酒小微企業未能把握時代機遇,在制定發展策略時,盲目照搬其他白酒企業模式,一味堅持高端宴飲用酒的產品定位理念。面對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等底蘊深厚的老牌白酒企業,這些小微企業毫無競爭優勢,深陷產品同質化的發展困境。
消費觀念更新升級,產品文化落后時代
1.健康觀念的興起
近年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基本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們愈發重視健康生活。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2024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1.87%,比2023年提高2.17個百分點,保持較快增幅。年輕人常因高強度工作陷入持續疲憊,對白酒的需求更偏向借其舒緩身心;他們追求的是健康飲酒的松弛感,而非“一醉方休”的酣暢。傳統白酒度數較高,口感與多數消費者偏好不符,且在年輕群體視角下代表了“不醉不歸”這一負面印象,很難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2.文化偏好的更新
年輕人文化偏好的變化對傳統白酒銷售產生了顯著影響。傳統白酒文化符號往往包含嚴肅、古樸的外觀設計,以及傳統的釀酒工藝等。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人更喜愛個性、時尚的設計元素,傳統白酒在包裝和形象上顯得過時。因此,年輕人更傾向于選擇與流行文化、明星代言或跨界合作相關的產品。
產業整合程度偏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產業鏈整合度低是貴州白酒小微企業難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對白酒小微企業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不合理、成本控制困難和市場競爭力不足上。由于上游原材料供應、生產環節和銷售渠道分散,這些企業通常難以實現規模化效益,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且供應鏈波動性較大,容易受到市場變化沖擊。此外,缺乏整合的產業鏈也使得小微企業在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方面的投入有限,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最終影響其市場份額和長期發展。
貴州白酒小微企業發展困境的解決路徑
剖析酒文化內涵,筑牢品牌文化根基
酒文化是人類在與酒相關的漫長實踐中凝結的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的總和。白酒的文化符號意義深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肌理,其產地的歷史脈絡、釀造技藝中的文化遺產等核心文化要素,已深度滲透到生產、銷售的全鏈條。貴州白酒小微企業擁有相近的文化底蘊,可以通過挖掘酒文化內涵,形成統一的文化品牌,為產品增添文化價值,主要分為以下三方面。
一是將傳統文化精髓融入產品設計等關鍵領域。自古以來,白酒就作為重要的文化符號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相連。以傳統文化元素為內核,賦能產品設計、宣傳營銷等方面,可以深化產品文化內涵,提升產品文化價值。例如,貴州茅臺散花飛天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39窟的飛天形象。通過將這些文化符號融入產品設計,茅臺集團成功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場景相結合,使消費者在品酒的同時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是挖掘地區酒文化特色。以貴州赤水河地區為例,當地居住著苗族和彝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豐富的酒俗文化。苗族的“高山流水”敬酒儀式是最高的待客禮儀,苗族姑娘持陶壺,唱著山歌為客人斟酒;彝族待客備有雞蛋酒,以白酒調和生姜、草果、蔗糖等,客人需起身以歌致謝,再雙手舉杯齊眉飲。這些別具一格的酒俗,是民族文化的鮮活體現。通過保護和研究赤水河流域酒俗文化,將民俗文化故事融入白酒產品設計、宣傳,以多種方式講好赤水河品牌故事。
三是傳承與弘揚白酒釀造這一文化遺產。白酒文化的內涵同樣蘊藏在其制造工藝中,赤水河流域擁有眾多白酒釀造工藝傳承,如金沙醬香型白酒釀造技藝、宋窖酒釀造技藝等。通過利用地區傳承獨特優勢,保護、使用非遺傳承技藝釀造白酒,賦予白酒產品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助于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發展。
拓展酒文化形式,創新發展產品文化
隨著時代發展,酒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新生代群體對酒文化的認知態度也在不斷發展。對傳統白酒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融合年輕群體的特色文化,有助于改變年輕群體對白酒產品的固有印象,緊跟消費發展潮流。同時,與現有傳統白酒品牌錯位競爭,是貴州白酒小微企業的破局之道。
在創造性轉化白酒文化方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變新消費群體對白酒文化的固有認知,弱化白酒產品與酒桌文化糟粕部分的關聯。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酒類產品需向健康化和功能化方向發展。利用貴州白酒產區獨特的自然條件、純糧釀酒技術優勢,打造有益身體健康的白酒產品。同時,將適度飲用白酒活血通脈的養生功效和健康飲酒的文化觀念融入白酒產品的宣傳中,提升消費者群體對白酒產品的接受度。
在創新性發展白酒文化方面,要融合潮流文化,擴展酒文化的內涵,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文化需求。目前,派對文化在年輕群體中流行,加強酒產品的派對屬性有利于推動酒文化與年輕群體的文化偏好相融合。通過推出符合派對需求的白酒產品,在口感上融合水果、香料等元素,改變白酒原本辛辣的口感,使其更加柔和,適當降低酒精度數,并在包裝設計中融入精致元素,為傳統白酒產品賦予新的市場競爭力。
豐富酒文化體驗,拓展“酒+場景”模式
在體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愈發多元和復雜。單純的白酒產品供應已難以契合他們的期望,這一群體擁有多樣化的興趣愛好,在追求產品實用性的同時,更加注重消費過程中的精神體驗與情緒價值實現。
基于此,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逐漸向產業鏈延伸和優質服務供給方向轉變,應積極開拓“酒+場景”發展模式。通過建立白酒合作社,整合酒文化與文創、旅游等多領域資源,打造集白酒釀造體驗、酒文化傳播、特色酒品消費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滿足年輕消費者的多元需求,提升品牌在年輕市場的影響力與競爭力,推動白酒產業的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白酒合作社可推進酒旅融合發展,與民宿合作打造酒主題住宿旅社,開展如“以酒會友”“以酒抒懷”等多元酒文化活動,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酒文化的魅力。
在文化跨界方面,鑒于二次元領域熱度持續攀升,圍繞二次元IP周邊商品的消費文化興起。白酒文化可與熱門動漫、游戲IP深度聯動,推出游戲角色主題限量版白酒禮盒,配以專屬酒標與游戲周邊。同時,開展線上線下聯動活動,線上開設飲酒挑戰游戲情節,線下打造沉浸式酒館場景,在真實與虛擬場景的交錯中實現白酒文化與二次元文化的有機融合,從而拓展白酒市場。此外,設計白酒創意調酒盲盒,不僅包含不同品類、度數的白酒,還配備各種濃縮果汁和香料。年輕人可以依據自身口味偏好,將白酒與果汁、香料進行自由調配,調制出屬于自己的酒品。
無論是酒旅融合、酒文化與二次元文化聯動還是調酒盲盒,都是“酒+場景”的創新融合。年輕人是白酒企業的目標群體,要依照年輕人的偏好設計創新與創意,滿足其情緒價值,實現白酒年輕化的新發展。
以文化創意賦能,促全鏈條融合發展
在酒文化視域下,以酒文化為依托整合白酒產業鏈,構建從原料供應到產品銷售的全鏈條多元主體協作模式,實現共創、共享、共贏。
在上游原料供應方面,為構建穩固且高效的供應鏈體系,貴州白酒小微企業與高粱種植戶緊密合作,對高粱進行嚴格篩選與品質評估,精準甄別優質高粱,并以合理價格集中收購。這一舉措既可解決農民糧食的銷售困境,保障其經濟收益,又能通過規模效應降低采購成本,推動鄉村經濟發展與采購效益提升。
在中游白酒生產領域,組建白酒合作社,以深厚的酒文化為底蘊拓展合作社業務,致力于讓酒文化全方位賦能合作社發展。合作社的業務范疇不再局限于傳統白酒產品供應,而是進一步拓展至酒文化活動領域,積極開展體驗式項目。精心策劃并組織釀酒體驗活動,讓游客深入了解白酒釀造的傳統工藝與流程。同時,開展調酒活動,鼓勵參與者發揮創意,調制屬于自己的獨特酒品。為打造獨特的白酒新品牌,在合作社的基礎上尋找更加專業的白酒深加工企業,以合作社提供的白酒為基酒,進行深加工,致力于研發并生產融合飲料特色的新型白酒飲品。合作社可依托加工廠的生產優勢,深度挖掘產品的獨特價值,打造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品牌。
在下游營銷環節,構建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體系。利用線上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在主流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并結合直播帶貨、促銷活動刺激消費;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通過發布內容、話題營銷、達人合作等方式進行推廣。線下與經銷商、零售商合作,參加展銷會拓展渠道,提供推廣物料、培訓、返利等支持;優化終端陳列,開展促銷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多元渠道,將白酒推向全國,提升其知名度與市場占有率。
綜上所述,貴州白酒小微企業面臨諸多發展困境。一方面,利潤空間狹窄,品牌建設滯后且文化底蘊匱乏;另一方面,過于追求短期利潤,忽視長遠戰略,年輕消費者偏好轉變,產品和服務單一與現實消費觀念的多元化矛盾加劇。
為突破發展困境,本文提出貴州白酒小微企業可通過整合資源組建合作社,以年輕群體為目標,與專業加工廠合作打造年輕化品牌,解決產品與消費觀念脫節問題。以酒文化為核心驅動力,延伸產業鏈條,積極開展酒旅融合項目,推出白酒特色調酒盲盒,推動酒文化與二次元、文創等其他文化領域展開聯名合作,提供多元文化產品和服務,滿足年輕人多元化興趣偏好和個性化需求,實現體驗經濟環境下產品和服務與多元化消費觀念相協調的目標。
貴州白酒小微企業傳承古法釀造技藝,蘊含深厚的酒文化底蘊。其創新發展不僅有助于自身走出困境,還將為貴州白酒產業注入新活力,對推動貴州白酒產業結構均衡、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為貴州白酒小微企業發展破局提供建議,但文章依然存在不足,需要不斷改進。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