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蔥(AlliummongolicumRegei)為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也稱為蒙古韭、蒙古蔥、野蔥、山蔥等,是一種生長在荒漠、砂地或干旱山坡的野生蔬菜,其狀若青韭,香辣適宜,后味清甜,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嫩葉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及氨基酸,被譽為“菜中靈芝”,以爆炒、拌餡、調味或腌漬等方式食用,是天然的綠色食品。沙蔥主要生長在我國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近年來伴隨著膳食結構的優化以及對地域飲食文化的向往,沙蔥愈發被人們所喜愛。目前沙蔥人工種植面積小3,加上野生沙蔥生長受干旱等逆境影響較大,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甘肅野生沙蔥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北部荒漠區,而在白銀至蘭州西北部的黃王低山丘陵地帶則以散生為主。目前對沙蔥的研究從地域上僅局限在河西走廊的酒泉、古浪、民勤等地,且大多集中在人工栽培技術試驗層面。結合項目實施,我們系統觀察記錄了蘭州地區人工栽培條件下沙蔥的生長習性,總結出無公害栽培技術,為沙蔥產業化生產提供依據。
1項目實施概況
項目實施地蘭州市和平鎮徐家山村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海拔約 1 650m ,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土質疏松、透氣性強,弱堿性,土壤肥力不高,保水保肥能力有限。全年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 2500h 左右,年降水量 300~400mm ,主要集中在6—9月,年均溫 10% 左右,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干燥,晝夜溫差較大。
沙蔥種子采購自種子公司,繁育于民勤,種子采收時間為播種前1年。2023年、2024年不同時間播種,采用露地直播和日光溫室播種盤播種兩種方式,觀察沙蔥不同時間播種在蘭州地區的生長狀態。
2生長習性
經過兩年的田間觀察,沙蔥生長發育習性如下。
2.1種子期沙蔥的果實為蒴果,呈扁球形或近球形,成熟時自然開裂,將種子散播出去。種子黑色,較小,盾狀扁平,表面有少量皺紋。經測定,供試種子千粒重 2.56g ,發芽率 83.35% ,實際露地直播發芽率較低,只有 50%~60% 。沙蔥種子壽命較長,在沙土中埋幾年仍具有發芽能力[。
表1不同播種期沙蔥種子發芽時間觀察

2.2發芽期沙蔥種子發芽適宜土壤溫度 10~20°C ,土壤含水量 15%~20% ,發芽通常需要 7~10d ,見表1。
沙蔥種子吸收水分,種皮膨脹,胚根率先突破種皮向下延伸,隨后胚芽開始向上生長,露出地面長成幼苗。我們觀察到,播種2~3個月后仍有種子發芽。若想種子發芽率高且出苗整齊,須經播前處理。
2.3幼苗期幼苗期持續時間相對較長,一般為 2~ 3個月。此階段沙蔥的生長速度較為緩慢,主要進行根系的生長和葉片的初步發育。根系會不斷向土壤深處延伸,陸續出現毛根。葉片長度不斷增加,可以長到 15~20cm ,同時葉片數量增加到3~4片。2024年4月10日測量,沙蔥長出3~5片葉,株高 8~12cm 。
2.4旺盛生長期當氣溫升高到 15~25°C ,并且光照充足、水分供應良好時,沙蔥進入旺盛生長期。這個時期可持續3~4個月。旺盛生長期沙蔥的葉片數量迅速增加,葉片變得肥厚健壯,植株高度有所增加(見表2)。同時,沙蔥會產生分,從母株基部形成新的植株個體。此期為沙蔥食用的最佳時期。
表2沙蔥旺盛生長期葉片生長量觀察

沙蔥葉片為實心肉質葉,呈半圓柱狀至圓柱狀[5直徑 1.5~2.5mm ,從基部向上逐漸變細,葉尖較為尖銳。葉色濃綠,質地柔軟,具有一定的韌性,葉表覆蓋灰白色薄膜,葉鞘白色、圓柱狀。
沙蔥的莖分為假莖和根莖。假莖呈圓柱狀,通常密集叢生,外皮褐黃色,破裂后呈松散的纖維狀,能對內部組織起到保護作用。根莖短小,略膨大,能深入地下,有助于植株在干旱沙地或戈壁環境中固定自身。
此期沙蔥植株開始分蘗,對葉片進行采割能促進分蘗。當年生植株根蘗數多為2~3個,2年生植株分蘗數可達5~7個。
沙蔥為須根系,根白色或黃白色,有分支。人工栽培條件下當年可長到 14~19cm ,毛根數量9~16個。野生狀態下,可深入土壤 20~30cm 。
2.5開花期播種當年沙蔥不開花,2年生植株及老根移栽植株6月底7月初從葉叢中抽生出花。花臺圓柱狀,下部被葉鞘包裹,直立向上生長,頂部著生花序。花序總苞單側開裂,宿存,傘形花序呈半球狀至球狀。7月中旬花長至 30~36cm ,有小花初開,到8月下旬仍有小花盛開。小花多為淡紅色至淡紫色。花期通常在6—8月,持續1~2個月。
2年生沙蔥可以開花,但花耋較少,1株1~2個,花莖相對較短, 30~34cm ,小花17~25朵。多年生沙蔥花數量多,1株3~4個,花莖較長,可達36~40cm ,小花40~44朵。詳見表3。
表3沙蔥開花表現

2.6結果期開花后進入結果期,一般在夏末秋初,持續1~2個月種子成熟,2年生植株結實率低,基本未發現飽滿種子。應在多年生沙蔥上采集較為飽滿的種子。
2.7休眠期當環境溫度下降,光照時間縮短,或者水分供應不足時,沙蔥會進入休眠期。蘭州地區沙蔥從10月中下旬開始葉尖枯萎,至11月中旬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只剩下地下鱗莖和根系宿存(見表4)。來年3月中下旬開始萌芽,進入生長期。在日光溫室環境下,沙蔥為常綠植物,冬季不休眠,可供應冬季市場。
表4沙蔥休眠時間觀察

3露地無公害栽培技術
3.1栽培地選擇與準備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塊,土壤為通透性強的沙壤土為宜,土壤沙性不足容易板結的,可按照 30m3I 畝的用量摻入粒徑 ?1.5mm 的沙子。選擇的地塊最好前茬未種過韭菜、蔥、大蒜或洋蔥,減少地下害蟲。
種植前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3000~5000kg/ 畝間,耕翻后礬平,做成平畦或淺壟溝。土壤熵情不足的,澆足底水,等土壤適當干燥后播種。
3.2播種沙蔥種子萌發過程中喜涼,蘭州地區露地直播應選擇在清明后,土壤溫度穩定在 5°C 為宜。一般采用條播方式,溝距 25~30cm ,開溝深度2~3cm 。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耙平,稍鎮壓。每畝種子用量 7~8kg 。
小面積種植可采用先播種育苗后移栽的方式,也可采挖老根株分株后移栽。移栽時將培育好的沙蔥植株帶根挖出,剪去老死根,淘汰弱苗,葉片留基部 2~3cm 剪去上部。將整好的地按溝距 30cm 、深度 5~10cm (以能舒展地放置根系為宜)開溝,以 5cm 左右的株距,按每簇3~5株的規格栽種,及時覆土,注意壓緊土壤。
3.3田間管理沙蔥抗逆性強,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在人工栽培環境中成活率高,生長旺盛,所以田間管理相對簡單。
1)灌水。直播的沙蔥,出苗后及時澆水,促進幼苗生長;育苗移栽的沙蔥,栽種后及時澆緩苗水。之后根據植株長勢與土壤、天氣情況,遵循地干就澆、淺水勤澆原則,確保每次的水量能讓根系分布層充分濕潤即可,不可過大,避免根層積水引發漚根。
采收前不澆水,采收后待植株長到 1~2cm 高后再澆水。封凍前灌足冬水,確保沙蔥安全越冬。第2年3月上中旬灌足返青水,確保沙蔥正常萌發。
2)中耕除草。露地直播沙蔥出苗后,隨植株生長,田間雜草也快速滋生,常見的雜草有冰草、反枝莧、馬齒莧、灰綠藜、薺菜、稗草等。每次澆水后或降雨后都應進行中耕除草,最好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在雜草呈幼苗狀態時連根拔除,避免使用除草劑。
3)追肥。沙蔥進入采割期后,連續采割2~3茬后要及時追肥,避免因養分供應不足出現葉片生長緩慢、細弱、發黃現象,影響產量和品質。可選用以氮為主的尿素、硝銨、稀糞等,按照 10~15kg/ 畝的用量,結合澆水撒施或條施到田間。
有機肥1年施1次,可選擇腐熟的羊糞、牛糞、馬糞以及人糞尿等,施肥量以 500~1000kg/ 畝為宜。一般在秋季沙蔥不再采割或開春沙蔥開始返青時,在植株行間開溝,將腐熟的有機肥施入溝內,覆土澆水。
4)分期培沙。沙蔥進入收獲期后,較為頻繁的灌溉會引起土壤板結龜裂,為增加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促進根系生長和植株分蘗,每收割2~3茬后,最好在地面上撒 2~5cm 厚的河沙,培沙厚度以不埋沒沙蔥葉分權處為宜。
5)病蟲防治。蘭州地區人工栽培沙蔥病蟲害很少,只要栽培環境適宜、栽培措施得當,可以不用農藥。其他地區沙蔥栽培中零星發現有灰枯病和蔥薊馬的危害。
灰枯病主要危害沙蔥莖葉,初期在葉片上出現白色至淺灰色小點,隨病情發展,小點逐漸擴大為橢圓形或梭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病健交界明顯。嚴重時,多個病斑融合,導致葉片干枯死亡。葉鞘上的病斑與葉片類似,呈深灰色至黑色。病斑可環繞葉鞘一圈,使葉鞘腐爛,葉片倒伏。
該病一般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生,故而日光溫室栽培沙蔥易發病。可通過加強溫室通風透光、降低濕度來預防。發病初期,可選噴 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 72.2% 霜霉威水劑 800~1 000 倍液、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防治。
蔥薊馬主要危害沙蔥葉片,以銼吸式口器穿刺沙蔥葉片,吸食汁液,受害葉片出現細密的灰白色斑點或長條狀斑紋,嚴重時葉片枯黃卷曲。因蔥薊馬對藍色有較強的趨性,可在田間每隔 3~5m 懸掛1塊藍色誘蟲板,懸掛位置高于沙蔥植株 10~20cm 為宜。也可選用球孢白僵菌、綠僵菌等生物制劑噴霧防治。化學防治可選用 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2.5% 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 25% 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等。
藥劑噴施務必均勻周到,每隔 7~10d 噴1次,連噴2~3次。化學防治要注意保持安全間隔期,用藥7~10d后才可以采收。
3.4采收沙蔥以食用新鮮嫩葉為主。播種當年為達到培養根系、促進分蘗的目的,不采割或采割1次即可。第2年及以后,等沙蔥葉片長度達到 20cm 以上,第1片葉自然老化后采割第1茬,之后每20~30d(沙蔥葉片長到 20~25cm 后)采割1茬。采割時,用剪刀在沙蔥葉片分權處剪斷,保留假莖。2年生及以后的沙蔥每年可以收獲5~6茬,從5月中旬開始到9月上中旬停止。
沙蔥葉片含水量高,容易發黃腐爛,采割后應及時剔除黃葉和雜草,整齊后用塑料薄膜或塑料袋包裝,防止失水。采割后的沙蔥在干燥通風的室溫環境下能存放2~3d,在 0~5% 冷藏條件下可存放 7~10d[8]"因此沙蔥采割后要及時銷售,產品外銷最好采用冷鏈運輸,降低損耗,防止變質。
參考文獻
[1]嚴子柱,張瑩花,李菁菁.民勤荒漠區沙蔥種群的生態特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2):62-66.
[2]嚴子柱,姚澤,姜生秀,等.不同管理措施和栽培基質對盆栽沙蔥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24,40(16):43-48.
[3]嚴子柱,劉有軍,姚澤,等.甘肅沙蔥產業化發展歷程、現狀及展望[J].甘肅林業科技,2023,48(4):64-67.
[4]楊忠仁,郭霏,張東,等.不同貯藏年限沙蔥種子萌發及呼吸生理的變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21,49(11):91-96
[5]嚴子柱,滿多清,李得祿.沙蔥(Alliummongolicum)解剖 結構與抗旱性[J].中國沙漠,2015,38(4):890-894.
[6]周自政,陶永紅,馬祥元,等.野生沙蔥露地種子直播馴化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18,31(11):68-69.
[7]邱進強,方向毅,李棟棟,等.民勤縣干旱沙區棗樹林下間作沙蔥栽培關鍵技術[J].現代園藝,2018(16):49
[8]張占全,徐勇,陳彤,等.沙蔥采后貯藏保鮮效果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9(18):4 828-4 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