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厭倦了千篇一律的精致料理,不妨踏上這場穿越暗夜山路、與野鹿共行的旅程——前往世界上最偏遠的米其林餐廳Koks。
在北大西洋偏北的地帶,隸屬丹麥的法羅群島橫亙于挪威與冰島之間,由18座火山島組成,島上的居民有著獨立的語言和生活方式。這里地貌原始,懸崖陡峭、峽灣縱深,如刀鋒切割般的島嶼散落海面。多變和極端天氣是此地最大的特點,四季常會在十分鐘內(nèi)變換,你可能剛躲過一場驟雨,轉身卻被陽光刺得睜不開眼,之后,一道密集的霧墻無聲襲來……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的存在感極其微弱,仿佛只是被大自然短暫允許駐留。
然而正是在這樣一個地方,誕生出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Koks。這是世界上最難到達的餐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偏遠的米其林餐廳。
前往Koks的旅程并不簡單。從法羅群島機場出發(fā),首先需要驅(qū)車穿越一段曲折且?guī)缀鯖]有照明的山路。到達Leynavatn湖邊的集合點后,餐廳的接駁車會繼續(xù)帶領客人前行。途中,狹窄的道路上常常能看到野鹿和海鳥穿梭。最終,客人將抵達位于山腳下的Koks餐廳。



餐廳的外觀低調(diào)簡樸,黑色木屋的設計和周圍的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屋頂覆蓋著綠色草皮,這種設計在法羅群島很常見,不僅能有效保溫隔熱,還能與周邊環(huán)境完美融合。Koks原本是當?shù)匾蛔r(nóng)場的一部分,周圍環(huán)繞著遼闊的草地和山脈,景色寧靜壯麗。餐廳的位置得天獨厚,可以俯瞰村莊的美麗景色,這里的村莊,完好保存著建于11世紀的草頂農(nóng)舍,附近還有一座擁有1300年歷史的教堂,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探訪。
走進餐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溫暖的木質(zhì)結構,設計與陳設融合了傳統(tǒng)的法羅群島元素與現(xiàn)代簡約風格,氛圍親切、私密。地面鋪設著柔軟的羊皮,墻上掛著本地藝術家的作品,色彩樸素又不乏熱情。餐廳的家具以木材為主,桌椅線條簡潔、現(xiàn)代,燈光設計考究,柔和的光線與木材溫潤的質(zhì)感相得益彰,營造出溫馨舒適的用餐環(huán)境。大面積的窗戶將自然光引入室內(nèi),讓食客在用餐的同時,能夠欣賞到窗外如畫的美景。
餐廳外部設有一個風干肉類的棚屋,這是法羅群島居民對食材保存的傳統(tǒng)方式。由于島上農(nóng)業(yè)資源有限,漁業(yè)和牧羊業(yè)是主要的生計來源。島上的羊群數(shù)量龐大,超過70000只,羊群在廣袤的草原上自由放養(yǎng),享受著天然草料和清新空氣。由于法羅群島缺乏樹木,居民無法利用木柴來熏制食品或煮海水提取鹽分,于是將羊肉放置在風干棚屋內(nèi),借助海風中的鹽分,羊肉逐漸失去水分,空氣中的微生物會分解羊肉中的蛋白質(zhì),使肉質(zhì)更加濃郁美味。
餐廳的招牌之一就是這種風干羊肉。經(jīng)過長時間發(fā)酵,羊肉兼具濃烈的海洋氣息和復雜的發(fā)酵香氣。餐廳大廚將風干羊肉與奶酪餅干、烤魚屑等搭配,制作出看似簡單卻極具層次感的菜肴。
Koks的創(chuàng)始人兼主廚叫Ziska,他憑借深邃的烹飪理念和對法羅群島文化的深刻理解,在北歐餐飲界占據(jù)重要地位。2019年,Ziska榮獲米其林北歐國家青年廚師獎,標志著他在世界頂級餐飲圈嶄露頭角。
Ziska出生于法羅群島的托爾斯港,這片被大自然精心雕刻的土地深深影響了他的成長軌跡。法羅群島獨特的氣候和環(huán)境,孕育出與眾不同的食材,這些天然饋贈也成為他烹飪創(chuàng)作的基石。童年時,家中最為傳統(tǒng)的圣誕菜肴“風味發(fā)酵羊肉”,是他早期對食物記憶的核心,也正是這道菜,讓他對烹飪產(chǎn)生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Ziska對烹飪的興趣愈發(fā)濃厚。14歲,他第一次踏入廚房,在一家比薩店擔任學徒。盡管身處面積狹小的群島,但他有幸遇到的重要導師是法羅群島的美食教父,導師的教誨為Ziska日后的廚藝道路打下堅實基礎。但是,法羅群島的地理局限性也讓他渴望走出島嶼,去更廣闊的世界尋找靈感。
最終,Ziska來到哥本哈根的天竺葵餐廳(Geranium),這家米其林三星餐廳是他烹飪生涯的轉折點。在這里,他開始深入學習新北歐料理的哲學。此外,Ziska還游歷意大利、西班牙、奧地利和倫敦,在不同文化中汲取烹飪靈感。但在這些旅行中,他逐漸意識到家鄉(xiāng)法羅群島的天然食材才是他追求美食的最終歸宿。所以,他決定返回法羅群島,創(chuàng)辦一家自己的餐廳,帶領這片大海與山脈之間的土地,重新定義北歐的餐飲文化。
于是,Koks 誕生了。


Ziska始終堅守傳統(tǒng)的法羅群島烹飪技藝,致力于使用最新鮮、最自然的食材,以保證菜肴的原汁原味。他還秉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力求最大化地利用島上的自然資源,減少對外界的依賴。在食材選擇上,他始終關注季節(jié)性,確保使用的每一種食材都處于最佳采摘期或捕撈期。法羅群島周圍的海域水溫穩(wěn)定,非常適合鱈魚、黑線鱈等底棲魚類的生長,這些魚類肉質(zhì)緊實,富有彈性,味道鮮美。魚類和貝類通常是當日捕撈的海產(chǎn),其鮮嫩的口感是餐廳的亮點之一;而海膽的最佳采摘季節(jié)為每年的4~8月,這段時間的海膽最為嫩滑;當?shù)胤N植的蘿卜則因清脆口感和甘甜味道備受推崇。
此外,餐廳還依靠自給自足的羊群養(yǎng)殖和山泉水源,進一步減少對外部資源的需求。同時,餐廳還與當?shù)剞r(nóng)民合作,種植適應島嶼氣候的蔬菜和草本植物,為餐廳提供最新鮮的食材。隨著季節(jié)更替,餐廳的菜單會隨之變化,靈活調(diào)整,確保每一道菜都能展現(xiàn)法羅群島的獨特風味。
Koks的菜單包含約20道料理,食材多為法羅群島本地出產(chǎn),涵蓋了野生海烏、蘑菇、越橘、海藻等。各種食材通過精心搭配,在主廚的巧手下幻化成一道道風味獨特的佳肴。其中,風干羊肉薄片配越橘奶油蛋黃醬堪稱一絕,酸甜與咸鮮的味道交織,輔以手磨海藻粉,層次分明,口感細膩。
而招牌菜——熱石烤制的龍蝦尾,更是將法羅群島的美食精髓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龍蝦尾經(jīng)過嚴格挑選,每一只都鮮活,肉質(zhì)飽滿。將龍蝦尾放置在經(jīng)過高溫加熱的石塊上,石塊傳遞的熱量迅速滲透到龍蝦肉中,盡管龍蝦肉被高溫均勻地烤至表皮微微焦脆,但肉質(zhì)依然彈性十足,汁液豐富,咬上一口,能感受到肉的鮮美在口中瞬間爆發(fā)。
真正讓這道料理與眾不同的,是彌漫的松枝煙熏香氣。烹飪時,將法羅群島特有的松枝放置在高溫石塊上,隨著松枝的燃燒,濃郁的煙霧緩緩升騰,縈繞在龍蝦尾周圍,松枝的香氣深深嵌入肉中,使每一口都帶有一絲微妙的煙熏味。這種味道并不濃烈,但卻層次豐富,仿佛是大海與森林的交融,原始而野性。此外,為了更好地契合法羅群島的海洋特色,廚師會在料理上撒少許海鹽、海藻,恰到好處地提升了龍蝦肉的自然甜味。柔和的海藻味、煙熏味與龍蝦本身的鮮美形成微妙對比,口感更加豐富。
除了美食,Koks的飲品同樣令人稱贊。餐廳精心挑選法羅群島本地釀制的蘋果酒和蜂蜜酒,為食客帶來別樣的味覺享受。蘋果酒選用島上種植的蘋果釀制,酒體清爽,酸度適中,口感細膩,是海鮮和羊肉的絕佳搭配;蜂蜜酒則以本地野生蜂蜜為原料,帶有濃郁的花香,是搭配濃烈風味菜肴的理想選擇。
用餐結束后,不妨在餐廳附近散步,沉浸在法羅群島獨特的自然美景中。這里四季變換,各有韻味。春天,島嶼上覆蓋著一片蔥綠,清新的空氣和豐富的植被使得每一寸土地都充滿生機;夏天,陽光灑在草原上,碧綠的草地與海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秋冬時節(jié),湖面靜謐無波,群島的寧靜更加深沉……
( 編輯 鄧文倩)
Koks地址:í Geilini 13, Kirkjub?ur, Tórshavn,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