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波蘭北部,黃昏的諾加特河泛著琥珀色流光。河的東岸,一片恢弘的磚紅色建筑群在余暉中巍然矗立,這就是歐洲現存規模最大的城堡,也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磚砌建筑——馬爾堡城堡。
馬爾堡城堡位于馬爾堡鎮,緊鄰港口城市格但斯克。在中世紀的歐洲,一個城堡就是一座城市,而馬爾堡就是1276年由條頓騎士團建造的一座城市。1309年,條頓騎士團將總部從威尼斯遷到這里,把它作為騎士團國的中心,這也是當時條頓騎士團大團長的居所。
整座城堡占地18公頃,由近500萬塊紅磚砌成,總體呈長方形結構,形如臥伏的巨獸。自南向北,三重城堡層層攀升:外堡(矮城堡)容納糧倉、軍械庫、工匠作坊;中城堡為行政中樞,中庭矗立著四尊騎士團首領銅像,恢弘的大食堂穹頂高聳,僅三根細柱便撐起450平方米的空間,足可宴饗四百騎士;高城堡則承載信仰,圣母瑪利亞教堂彩窗斑駁,圣安妮教堂肅穆如謎。
從外部看,紅磚墻面質樸粗獷,但步入內部,華麗細節撲面而來??倛F長宮殿的穹頂繪滿象征永生的藤蔓紋飾,墻壁懸掛著佛蘭德斯的織錦掛毯,連地板都鑲嵌著彩色石磚拼成的騎士徽章。最令人稱奇的是塔樓頂端的廁所,廁所里有衛生紙架、木質座廁,座廁的排泄孔竟然直通諾加特河。由于廁所位于城堡的最高處,視野開闊,戰時則化身箭塔,成為最佳的防守之地。
作為中世紀軍事工程的典范,馬爾堡城堡見證了條頓騎士團的興衰。
1330年,一場荒誕的刺殺案在此上演。一名騎士因罪恐遭重懲,懇求大團長寬恕未果,竟藏身暗處,待大團長經過時對其連刺兩刀。由于騎士團法規中沒有“謀殺”這一罪名,刺客僅被判處終身監禁。
真正的考驗來自1410年坦能堡戰役之后。坦能堡戰役是條頓戰爭期間波蘭-立陶宛聯軍殲滅條頓騎士團的決戰,戰后,聯軍攜勝利之威圍城八周,投石機晝夜轟鳴,但守軍憑借充盈的糧倉與深達60米的水井,硬生生耗盡攻城者的意志。當聯軍因補給斷絕撤退時,城堡塔樓飄揚的依舊是黑十字旗。然而半個世紀后,這座從未被武力征服的要塞,卻因騎士團拖欠雇傭兵軍餉,被波希米亞雇傭兵以30萬匈牙利金幣的價格抵押給波蘭。
如今,每當夕陽沉入諾加特河,最后一縷金光拂過圣母瑪利亞教堂殘存的圣母像,我們仿佛看到戰爭的傷痕里閃耀著中世紀的榮光。而鵜鶘銅像仍在城堡廊院的庭井之上展翅,它以血哺雛,恰似條頓騎士團以征服與信仰書寫的傳奇。馬爾堡城堡,這座磚石鑄就的史詩,依然在波羅的海的風中低吟著一個時代的磅礴與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