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夜思》堪稱適合小學一年級同學學習的絕佳古詩。其以淺近直白之語,勾勒月夜思鄉之景,便于大家認讀、銘記,亦易引發情感共振。但在實際學習中,同學們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對古詩詞意境領會不足、對詩歌朗讀興致寡淡、難以體悟詩人情感等。怎樣幫助大家深切理解、鐘情此詩,進而領略中華詩詞文化魅力,是我們學習中需要關注的重點。
一、《靜夜思》的文化溯源
李白在入仕無門、客居揚州之時創作了《靜夜思》。彼時,他因家庭商人身份背景問題無法參加科舉,滿心失意與苦悶。在這般境況下,李白借秋夜月光,酣暢傾訴思鄉之情。詩作以清新秀雅之筆,抒發其徘徊于現實與理想間的煩悶心境,同時映現盛唐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此詩不單單是李白個人情感的映射,更凝鑄著時代印記,故而具備深刻現實意義與文化價值。探究《靜夜思》的創作背景,有助于同學們深度洞察詩歌意蘊,感悟盛唐知識分子的心路軌跡,體會詩歌的現實關切與人文精神。
此詩語言極為淺易明晰,憑借質樸之語,傳遞真摯情感。“床前明月光”道出月光灑于床前之景;“疑是地上霜”表明月光皎潔似霜。前兩句寥寥數語,便勾勒出靜謐、清寒的月夜。“舉頭望明月”描繪詩人抬頭望月之態;“低頭思故鄉”抒發詩人思念家鄉之情。后兩句借動作描寫與直接抒情,將詩人內心世界全然展露。盡管用詞簡單,但每個同學讀過后,大致都能領會詩歌的意思,感知詩人的心境。
《靜夜思》也深刻表達了中國文人的思鄉情懷,李白將個人經歷與普遍情感契合,以真摯情感打動讀者,引起共鳴,“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生動刻畫游子鄉愁,道出中華民族根植于心的思鄉之情,詩歌傳遞的思鄉情懷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核。此外,詩歌還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崇尚的人文精神,李白通過個人化體驗,反映人的普遍情感,關注人的內心世界,抒發人的喜怒哀樂、夢想追求,表現出人文主義的關懷。
了解《靜夜思》的創作背景,同學們不僅能明晰詩的含義,還能體會中國古代詩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中華文化中珍視親情與家鄉的傳統。這些美好的情感與價值觀,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值得大家從小了解并傳承。
二、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靜夜思》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選入《靜夜思》,彰顯教材編選科學性與適切性。《靜夜思》文辭優美、意境幽遠,蘊含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契合語文課程弘揚民族文化主旨。而且詩歌語言通俗易懂,意象鮮明,容易激發大家的閱讀興趣,符合小學低年級同學的認知特點與接受能力。同時,詩歌主題積極,有助于培養大家健康的人生態度,引導樹立遠大理想,涵養家國情懷。將《靜夜思》納入課本,既利于傳承中華詩詞文化,又貼合同學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凸顯了課程內容選擇的教育性與適宜性。
學習《靜夜思》,我們有這樣幾個目標:借助拼音,將課文讀得正確、流暢,加深對詩歌音韻美的體會;梳理詩歌脈絡,把握寫景、抒情的遞進關系,理解全詩內容;結合作者生平,聯系自身經歷,與詩歌產生情感共鳴,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背誦課文,傳承中華優秀詩詞文化。
部編版《語文》教材呈現《靜夜思》時編排簡潔明了。教材以詩意盎然的水墨月夜配圖引入課文,使大家從視覺感受詩歌意境之美。古詩正文,每個字均標注拼音,助力同學們精準認讀,亦利于語感培養。整體版面布局分上下兩部分,上方完整展示古詩原文,讓大家直觀領略詩歌整體美感,下方專設生字書寫練習區域,聚焦“思、前、低、鄉”等字書寫規范訓練。如此編排,既讓大家感受古詩完整性與藝術魅力,又凸顯一年級語文教學識字的基礎功能。
課本納入《靜夜思》,對傳承優秀傳統詩詞文化意義重大。詩歌用生動的意象表達詩人真摯的思鄉之情,能引導大家體會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引發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厚植愛國情感。同時,詩歌語言典雅雋永,意境空靈清新,能引領大家領略詩詞之美,在藝術熏陶中提升審美情趣與鑒賞能力。
三、傳統詩詞文化與小學生的閱讀體驗
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小學一年級同學來說,《靜夜思》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大家或許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感受可以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或許又能激發大家對詩詞文化的興趣。學習《靜夜思》時,大家會迫切地想要讀懂這首詩,去體會詩人所體會的月夜思鄉之情。
學習《靜夜思》時,僅僅記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不夠的。通過反復吟誦,可以直觀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通過想象李白月夜思鄉的情景,能體會詩句中濃濃的鄉愁;如果親手描繪“明月光”灑在“床前”的景象,把想象中的月夜畫出來,理解會更深刻;與同學分角色朗誦,討論“想家”的感覺,交流想法,學習會更生動有趣。
每個同學都有獨特的內心世界,渴望被老師和同學理解。學習《靜夜思》時,大家會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或許會想到爺爺奶奶,或許會想起放學回家的情景,或許會記起在外旅游時盼著回家的心情。通過大膽表達個人的想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
一年級的同學雖然年齡小,卻已有豐富的內心世界。《靜夜思》表達的思鄉之情,與大家曾經體驗過的想念父母、思念家鄉的感覺相通。將詩歌與自身經歷結合,能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大家或許會驚喜地發現,詩人與自己有著相似的感受,流傳千年的詩篇能傳達每個普通人的情思。這種共鳴會拉近與詩歌的距離,成為心靈的紐帶,引領大家走進詩詞文化。統編版語文教材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同學的特點,用拼音標注、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靜夜思》,簡潔明了,不加過多解釋,給了大家充足的思考空間。教材為大家打開了通向詩歌的大門,通過觀察插圖、想象畫面,就能走進豐富生動的詩歌世界,在詩歌的引領下獲得美妙的情感體驗。

對同學們來說,詩詞學習不只是識字、記誦,更是一次心靈的體驗與情感的滋養。學習中,可以開展豐富的活動,調動感官、激發想象,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于詩歌中的月夜,感受其中的情懷。吟誦、談感受、畫圖景、寫隨筆,都是很好的方式。一首詩,多種活動,能讓大家深入詩詞世界,獲得全方位的體驗。
在吟誦與欣賞中,大家會不知不覺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月光、明月,寄托著中國人對家的眷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道出了游子千古不變的心曲。透過《靜夜思》,大家能窺見中華文化的一角,也為今后傳承中華詩詞文化鋪就了橋梁。
總之,《靜夜思》蘊含豐富的人文內涵,選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傳承優秀傳統詩詞文化、提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價值。分析課文的選編依據、教學目標、呈現方式及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關系,能看出統編版語文教材把握了詩詞教學的規律,體現了育人導向,為傳承中華詩詞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后的詩詞學習中,大家要進一步創新方式、豐富手段,在傳承經典中激活古詩詞的當代價值,賦予傳統詩詞文化新的生命力,為自身的全面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