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婷婷,是一名職場白領,眼下正和丈夫努力備孕。可最近,她總覺得下腹部隱隱作痛,月經也亂了套,經量比以往多了好多。一開始,婷婷只當是工作太累,沒放在心上。可癥狀愈發嚴重,她只好去醫院檢查。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子宮里竟長了好幾個肌瘤。婷婷滿心疑惑,自己年紀不大,生活作息也規律,怎么就得了這病?其實,像婷婷這樣,在育齡期查出子宮肌瘤的女性有不少。統計顯示, 20%~30% 的育齡女性患有子宮肌瘤。那么,子宮肌瘤為啥町上育齡期女性?跟隨本文一探究竟。
什么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細胞過度生長造成的,絕大多數都是良性,有大有小,小的跟芝麻粒差不多,大的與拳頭一樣大,甚至更大。有的女性子宮里只長一個肌瘤,有的卻一下子冒出好幾個。多數情況下,這些肌瘤不會影響健康,許多女性自己都不知道。不過,也有一些肌瘤會“搗亂”,引起各種不適,這種情況往往需要手術切除。
子宮肌瘤的癥狀
一是月經異常。許多子宮肌瘤患者的月經會出現明顯變化,最常見的是月經量增多,有的患者還會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經期變得毫無規律,有時提前,有時推遲。這是因為肌瘤使子宮腔面積增大,影響了子宮的正常收縮,導致血管破裂,出血增多。
二是腹部不適。有些患者能摸到腹部有硬塊,尤其是在清晨膀胱充盈時更容易摸到。肌瘤壓迫周圍組織時還會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這種痛感可能是隱隱作痛,也可能像痛經一樣較為劇烈。如果肌瘤發生扭轉或破裂,會突然出現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
三是排尿、排便異常。肌瘤長大后會壓迫膀胱或直腸。壓迫膀胱時,患者會頻繁產生尿意,嚴重時甚至出現排尿困難;壓迫直腸則會導致便秘,有時即便有便意,也難以順利排出。
四是不孕與流產。對一些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來說,子宮肌瘤可能是導致不孕的“元兇\"之一。肌瘤占據子宮空間,改變了子宮內環境,影響受精卵著床。即便成功懷孕,孕期也可能因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增加流產、早產的風險。
五是白帶增多。肌瘤可導致子宮腔面積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分泌增多,再加上盆腔充血,白帶量會明顯增加。若肌瘤發生潰瘍、感染,白帶還會伴有異味,顏色也可能出現異常。
育齡期女性為何易患子宮肌瘤
一是雌激素與孕激素的刺激。育齡期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較高,并且會隨著月經周期產生規律變化。雌激素對子宮肌瘤的生長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能夠讓子宮平滑肌細胞不斷繁殖、體積增大,從而促使肌瘤生長。孕激素雖然本身不直接刺激肌瘤生長,但它會調節雌激素受體的表達,兩者聯合,大大加速了肌瘤的生長。懷孕是女性體內激素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大幅上升,在這兩種激素的共同刺激下,子宮肌瘤常常會迅速增大。不僅如此,在女性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肌瘤細胞的生長也會受到影響。卵泡期,雌激素水平慢慢升高,肌瘤細胞也開始變得活躍,增殖速度加快;到了黃體期,孕激素水平升高,與雌激素聯合作用,進一步加速肌瘤的生長。
二是生活方式與壓力因素。現代生活節奏快,年輕女性既要應對工作挑戰,又要處理家庭瑣事,精神可能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長期的精神壓力會擾亂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工作,影響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與調節。此外,熬夜、過度勞累也會令人疲憊不堪,削弱身體的免疫力,為肌瘤的生長提供可乘之機。飲食結構不合理也是子宮肌瘤高發的原因之一。長期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蔬菜和水果攝人不足,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相對較高,患子宮肌瘤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三是遺傳因素的影響。遺傳在子宮肌瘤的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約 30% 的子宮肌瘤患者家族中有其他患病親屬,這是因為特定的基因變異與子宮肌瘤的發生相關。這些基因一旦發生變異,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就會失控,最終導致肌瘤形成。
子宮肌瘤對育齡期女性的影響
一是生育功能受到影響。子宮肌瘤可能成為育齡期女性生育路上的“絆腳石”。子宮內黏膜下的肌瘤就像一顆在宮腔內搗亂的石頭,它改變了子宮腔原本規則的形狀,導致受精卵難以在子宮內順利“安家”。而較大的肌壁間肌瘤會在輸卵管附近“施壓”,不僅阻礙精子與卵子相遇結合,還可能干擾受精卵順利到達子宮。更為糟糕的是,肌瘤還會讓子宮的收縮失去常態,增加流產和早產的風險。
二是身心健康受損。除了生育難題,子宮肌瘤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同樣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不小的困擾。月經量異常增多,是子宮肌瘤常見的癥狀之一。長期月經量過多容易引發貧血,導致頭暈、渾身乏力、心慌等不適癥狀,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此外,下腹部的墜脹和疼痛感,以及頻繁出現的尿頻、尿急,也會令患者坐立不安。而且,長期忍受這些病癥的折磨,許多女性的心理也不堪重負,逐漸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降低生活的幸福感。
如何治療子宮肌瘤
一是定期觀察。如果肌瘤較小,沒有引起任何不適癥狀,也沒有對子宮及周圍組織造成壓迫,就無須特別治療,每3~6個月做一次婦科檢查和超聲檢查即可。許多小肌瘤不會持續長大,對身體健康并無影響。
二是藥物治療。這一方法適合癥狀相對較輕、臨近絕經年齡,或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例如,月經量過多引發貧血的患者,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這類藥物能抑制雌激素分泌,從而使肌瘤縮小,緩解不適癥狀。但需注意不能長期使用,否則可能引發骨質疏松等副作用。
三是手術治療。當肌瘤體積較大,壓迫到膀胱、直腸,引起尿頻、便秘等癥狀;或嚴重影響月經,造成大量出血,進而引發貧血;又或是懷疑肌瘤有惡變可能時,就需要進行手術。手術方式有多種,肌瘤切除術適合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醫生會切除肌瘤,保留子宮;而子宮切除術則適用于肌瘤數量多、體積大、癥狀嚴重且無生育需求的患者。
四是非侵入性治療。聚焦超聲消融手術備受青睞,它如同一把無形的刀,借助超聲波聚焦產生的熱量,從體外隔著皮膚對肌瘤進行消融,促使肌瘤壞死,達到治療目的。這種方法無須開刀,術后恢復也較快。
如何預防子宮肌瘤
一是健康飲食。在飲食方面,要做到“三多三少”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常吃能增強免疫力;多吃玉米、燕麥等粗糧,它們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魚肉等低脂食物同樣不可少,既能滿足營養需求,又能減少脂肪攝入。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避免刺激子宮;蜂王漿類含激素的食物可能導致肌瘤越長越大,應控制食用量;炸雞類油膩食物,多吃容易發胖,并且會增加患子宮肌瘤的風險,也要盡量少吃。
二是規律作息。熬夜會打亂生物鐘,影響激素分泌。每天盡量在晚上11點前上床睡覺,保證7~8小時的睡眠。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讓身體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維持內分泌穩定。
三是適量運動。每周至少安排3次運動,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運動,既能增強體質、控制體重,降低患肌瘤的風險,又能緩解壓力,改善心情。
四是定期體檢。許多子宮肌瘤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定期體檢就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每年做一次婦科檢查,借助B超等項目,及時發現身體異常,盡早采取治療措施。
五是調節情緒。長期處于壓力大、焦慮的狀態,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刺激肌瘤生長。生活中要學會調節情緒,可以多與朋友溝通、聽音樂或看電影,維護身心健康。
六是科學避孕。人工流產手術對子宮傷害很大,還可能引發感染,促使肌瘤形成。因此,要做好避孕措施,優先選擇避孕套、宮內節育器等安全有效的方式。
育齡期女性是子宮肌瘤的高發群體,體內激素失衡、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遺傳因素,都可能導致子宮肌瘤形成。但不用過于擔憂,只要了解發病原因,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手段,便能有效降低患病風險。查出子宮肌瘤也無須慌張,第一時間就醫,配合醫生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此外,定期體檢是盡早發現疾病的關鍵,女性朋友們一定要提高健康意識,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守護身體健康。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