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簡稱\"血透”,就是將患者的血液引出體外,在透析器中,血液與透析液進行物質交換,這一過程有助于排出體內的廢物和多余水分,同時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完成物質交換后,凈化后的血液會被重新回輸?shù)交颊唧w內。對于腎功能衰竭患者來說,體內正常的靜脈不能夠承擔這個任務,血液透析宛若現(xiàn)實中的燈塔,為患者指引著希望之路。因此,血管通路的質量直接影響透析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質量,妥善管理這一關鍵通道至關重要。
血管通路的常見分類
(一)自體動靜脈內瘺
自體動靜脈內瘺被視為最理想的長期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選。此通路借助手術將患者的動脈與靜脈吻合,使靜脈動脈化,能夠承受透析時的血流量。通常選擇上肢的橈動脈和頭靜脈進行吻合,術后內瘺成熟大約需要8~12周。自體動靜脈內瘺的優(yōu)點:使用壽命長,只要維護得當,可使用多年;感染風險低,因為是自身血管,相容性好;血流量充足且穩(wěn)定,能滿足透析需求。然而,自體動靜脈內瘺對血管條件有一定要求,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術后早期可能出現(xiàn)腫脹、疼痛等不適,需要精心護理。動靜脈內瘺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其通暢性直接關系透析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質量。然而,相關數(shù)據顯示,有 19%~38% 的患者因護理不當而導致內瘺出現(xiàn)閉塞、感染或狹窄等問題。特別是在沒有醫(yī)護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患者必須掌握科學的自我管理方法,以確保內瘺和導管的安全使用。
(二)中心靜脈導管
中心靜脈導管通常被用作一種臨時性的血管通路,廣泛應用于患有急性腎衰竭、急需進行透析治療,以及血管通路尚未完全成熟的患者群體。它的主要優(yōu)點是置管操作過程相對簡便且迅速,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建立起有效的透析通路,從而及時解決患者的緊急透析需求。中心靜脈導管的使用不受患者血管成熟度的限制,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進行置管操作,這對于那些血管條件不佳或尚未形成穩(wěn)定血管通路的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中心靜脈導管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點。首先,中心靜脈導管的感染風險相對較高,尤其是在導管長期留置的情況下,極易引發(fā)導管相關性感染。這種感染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療成本,還可能引發(fā)更嚴重的并發(fā)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血流量在透析過程中可能不夠穩(wěn)定,這會直接影響透析的效果,導致透析不充分,進而影響毒素的清除和電解質平衡的維持。最后,中心靜脈導管的留置時間有限,無法作為患者長期的血管通路解決方案。長期留置不僅會增加感染風險,還可能導致導管功能下降,最終需要更換其他類型的血管通路。因此,在使用中心靜脈導管時,醫(yī)護人員需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狀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和透析效果。
(三)移植物血管內瘺
對于無法進行自體動靜脈內瘺手術的患者來說,移植物血管內瘺無疑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治療選擇。它主要使用的移植血管材料包括人造血管和同種異體血管兩種類型。盡管這種手術的難度相對較高,術后的護理工作也較為復雜和煩瑣,但它為患者提供了一個長期進行透析治療的可能性,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了生存期。移植物血管內瘺有一個顯著的優(yōu)點,即使患者自身的血管條件不理想,也能夠開辟出一條有效的透析通路。它的成熟時間比其他方式短,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使用,迅速緩解患者的病情
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操作時創(chuàng)傷較大,導致術后恢復過程較為緩慢。其次,術后存在感染風險和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需要密切監(jiān)測和及時處理。再次,與自體動靜脈內瘺相比,移植物血管內瘺的長期通暢率低一些,這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最后,治療費用相對較高,不僅移植血管材料本身價格不菲,手術的整體成本也較為昂貴,這無疑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在選擇移植物血管內瘺時,醫(yī)生和患者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權衡利弊,做出最合適的治療決策。
血管通路日常維護的注意事項
已經建立靜脈內瘺的患者保護好內瘺結構至關重要,必須嚴格禁止任何可能對其造成傷害的行為。患者應養(yǎng)成每日觀察靜脈內瘺部位的習慣,細心留意此區(qū)域是否出現(xiàn)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這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任何潛在的感染問題,確保內瘺的健康與安全。避免抓撓內瘺側肢體皮膚,如果出現(xiàn)紅、腫、熱、痛等感染表現(xiàn),應立即就醫(yī)。為了保持內瘺功能,患者應適當鍛煉,避免血流減慢或血栓形成。若血腫是在穿刺或止血過程中產生的,建議在透析結束后24小時內使用冰袋進行冷敷處理;24小時后可改用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血腫的吸收。經常用手觸摸內瘺的吻合口及瘺體,捫及震顫和聽到雜音則為正常。如果出現(xiàn)異常,如內瘺堵塞,應立即就醫(yī)處理。
在使用中心靜脈導管的過程中,其操作簡便性使患者無須承受皮膚穿刺的痛苦,活動起來也較為方便。插管完成后,患者可以立即進行透析治療,并且能夠提供相對穩(wěn)定的血流量。然而,如果長期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就可能引起一些嚴重的并發(fā)癥,如中心靜脈狹窄、血栓形成等。因此,對于中心靜脈導管的保護措施,同樣需要給予高度重視和細致關注。患者在日常護理中需要特別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導管局部干燥清潔。一旦發(fā)現(xiàn)導管周圍出現(xiàn)紅腫、發(fā)熱、疼痛等異常癥狀,應立即就醫(yī)。除股靜脈留置導管需要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外,其他類型的導管在使用過程中對活動限制較少,但患者仍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大幅度的身體活動,以防導管在無意中發(fā)生滑脫,造成不必要的醫(yī)療風險。一旦發(fā)生導管滑脫,患者應立即壓迫止血并盡快前往醫(yī)院接受處理。
此外,為了確保導管的專用性和清潔,透析患者的中心靜脈導管通常不會被用于采血、輸液、輸血等其他醫(yī)療操作。由于中心靜脈導管的存在確實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和不便,特別是在進行個人衛(wèi)生清潔(如洗澡)時,更需要格外小心。患者必須特別注意防止水分滲透到敷料中,或是污染到皮膚上的置管部位,因為這樣的疏忽極有可能引發(fā)全身性感染,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一旦不慎發(fā)生敷料被打濕的情況,患者應立即停止洗澡并盡快前往附近的醫(yī)療診所,尋求專業(yè)醫(yī)護人員的幫助,進行無菌換藥處理。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它能夠及時有效地維護傷口的無菌狀態(tài),防止感染的發(fā)生,從而保障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和生命安全。
怎樣自我判斷內瘺是否通暢
先看看內瘺局部是否出現(xiàn)發(fā)紅、腫脹、硬塊、凹陷、破損、潰爛、滲出這些情況。再看看手及掌背的皮膚顏色,是否蒼白、腫脹、靜脈突出,與另一只手相比,綜合判斷手部的血液循環(huán)。觸摸時,將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用指肚找震顫和搏動的具體位置,用手指關節(jié)的掌面皮膚確定大概范圍。注意觸摸時力度別太大,力度太大可能使血管變窄,影響判斷結果。先觸摸內瘺血管的管腔和走向,正常的內瘺血管應該有彈性、質地均勻,管腔逐漸變粗。如果血管變細、變硬、無彈性,那可能就是狹窄的地方。觸摸內瘺吻合口處的搏動和震顫,以及雙手的皮膚溫度。震顫和搏動很重要,震顫反映流量,血液流動異常(如動靜脈內瘺)或者流經狹窄的地方會產生漩渦,使血管壁振動,傳到體表就能摸到震顫。
一般情況下,震顫的強弱與血流速度、狹窄程度、壓力差有關,也與皮下組織厚度有關。血流量低了,震顫就弱了;如果摸不到“震顫”,家里有聽診器的話,聽聽聲音,沿著血管的走向能聽到持續(xù)的“嗖嗖\"聲,聲音低沉悠長。如果沒有聽診器,就試試將胳膊置于耳邊,也能聽到雜音;或者慢慢抬高內瘺手臂,如果血管短暫凹陷,放下迅速充盈,說明內瘺正常,抬高無凹陷或放下不充盈,震顫消失,說明存在狹窄可能。
導管或內瘺感染有哪些表現(xiàn)
當靜脈導管或動靜脈內瘺周圍的皮膚出現(xiàn)明顯的紅腫、發(fā)熱、疼痛及滲液等不適癥狀時,這些癥狀往往是感染的初步信號和警示,提示患者可能已經面臨感染的風險。此時,患者應立即前往醫(yī)院,尋求專業(yè)的診斷和治療,以防感染進一步擴散和惡化,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如果患者不僅局部出現(xiàn)上述癥狀,還伴有全身性的發(fā)熱、寒戰(zhàn)等系統(tǒng)性癥狀,這可能是導管相關性血源性感染,或者是內瘺鈍針穿刺部位皮膚感染誘發(fā)的敗血癥前兆,情況更為危急。患者必須高度重視,及時就醫(yī),接受針對性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
結語
維護好血管通路對血透患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它直接關系透析治療的順利進行。因此,患者應高度重視血管通路的維護,以確保透析的連續(xù)性和有效性。在日常生活中定期進行自我檢查,更好地保護血管通路。一旦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應立即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幫助,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