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評彈集說、彈、唱、演于一體,以細膩入微的表演、豐富多彩的內容、婉轉悠揚的唱腔訴說著人間百態,演繹著歷史的滄桑,每一段內容都是一個世界,每一個音符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它不僅是江南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對蘇州評彈這一特殊藝術表現形式的傳承與保護顯得越發關鍵。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都肩負著通過全方位保護舉措落實文化遺產的責任與使命,讓這一珍貴藝術形式在新時代閃耀出獨特的光芒,讓更多的人能夠領略其無盡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價值。
一、蘇州評彈藝術概括
蘇州評彈藝術大約形成于明末清初,其起源與蘇州地區的經濟繁榮和文化昌盛密切相關。評話內容主要源于宋代說話技藝,臺詞則由唐代變文等說唱形式演變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收蘇地方言、民間音樂等元素,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蘇州評彈說表細膩,通過細膩的語言將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其唱腔流派眾多,不同地域的流派唱腔具有獨特的韻味和風格,主要是一人或多人坐唱[1。其曲目涵蓋的題材內容較為廣泛,包括但不限于愛情主題、歷史故事、社會熱點等內容。其中,有對歷史人物的嘉獎評價,也有對客觀現實的洞察與反映;有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也有對俠義精神的追捧與熱衷。
蘇州評彈軟糯的蘇州方言勾勒出江南地域獨有的溫婉與柔情,靈動的琵琶與三弦奏響了具有千年文化歷史的韻律與華章。三弦聲和琵琶聲相互配合,為演唱增添了更加豐富的音樂層次。歷代蘇州評彈藝人不斷創新性發展,在表演的過程中通過輔助道具等形式增強表現力。蘇州評彈多以師徒傳授的方式進行藝術傳承,承載了蘇州地區獨有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審美觀念,是研究蘇州地域文化的窗口,也是研究古代文學和民間文學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蘇州評彈藝術傳承與保護面臨的現狀
(一)藝術創作問題
當前,由于蘇州評彈演員隊伍中,資深藝術家占比顯著,青年演員的數量相對較少,因此整體演員隊伍趨于老齡化,影響蘇州評彈藝術的創新和發展。在作品創作方面,由于老一輩藝術家仍然秉持比較傳統的書目內容和表演形式,沒有進行藝術創作方面的創新性發展,很難緊隨時代的腳步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同時,部分青年演員的生活經驗比較少,很難創作出比較接地氣的作品,與現實生活相脫節,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導致評彈藝術存在“吃老本”的現象。另外,在藝術作品創作方面還存在版權保護的問題。在這個互聯網比較發達的時代,蘇州評彈藝術作品侵權現象比較嚴重,評彈演出的視頻和音頻被擅自錄制在網上進行傳播,這不僅會損害蘇州評彈藝人的經濟權益和版權權益,還會打擊其創作積極性。與此同時,有關蘇州評彈相關藝術作品的版權保護機制并不完善,現有的版權法律法規在應對全媒體時代傳播環境下的侵權方式存在不足之處,監管和處罰力度比較小。
(二)受眾老齡化
蘇州評彈藝術最忠實的觀眾主要集中于老年群體,隨著時間的流逝,受眾群體逐漸老齡化,人才斷檔導致年輕一代對這一藝術形式的關注度和興趣度降低。現代年輕人大多成長于多元開放的文化環境里,受到外來文化和流行音樂等新型娛樂形式的沖擊,更加傾向于追求熱烈、快節奏且富有動感的文化產品,對于蘇州評彈這一傳統曲藝表現形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主動接觸的意愿[2。年輕群體與老年群體有著明顯的文化消費理念的差異,年輕人更加注重文化消費的即時性和個性化,注重消費過程中的互動與體驗。蘇州評彈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相對而言較為固定,主要是演員在臺上進行表演,觀眾在臺下觀看。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缺乏有效的互動,并且演出時間與場地受限,年輕群體很少能夠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特定的時間進行觀看。從地域上而言,蘇州評彈這一表現形式大多以蘇州方言為基礎進行說唱,對于非此地域的觀眾而言,存在著語言理解上的障礙,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一藝術形式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有效推廣,因此其難以吸引更多觀眾群體。
(三)缺乏商業價值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缺乏商業價值的藝術難以同其他具有較大商業價值的文化產品進行競爭,導致其在市場中所占份額較小,無法吸引大量消費群體進行購買和參與,從而限制了其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經濟效益的獲取。蘇州評彈在進行藝術創作和推廣環節時,需要資金的投人,但缺乏商業價值便意味著此類項目難以通過銷售和贊助等常規的商業渠道進行成本回收并實現盈利,使得藝術創作者和相關機構面臨較大的資金短缺的問題,進而影響蘇州評彈藝術的持續發展。創作者難以從經濟上得到足夠的回報,可能導致其創作動力不足,優秀的藝術人才可能會轉向其他更具有商業價值的發展領域,導致此領域的創作人才大量流失。雖然蘇州評彈藝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但在商業價值開發方面相對而言較為滯后,其在文化創意作品開發和品牌打造上缺乏相應的力度,缺乏具有影響力的衍生產品和商業品牌,因此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也就無法保證藝人的收人[3]。
(四)政策有待加強
蘇州評彈擁有非常豐富的曲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典曲目面臨著失傳的風險。由于受到較為保守的傳承模式的影響,老藝人離開之后,部分傳統曲目便無人傳承。
為了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評彈藝術形式也在不斷創新,并推出新作品。但新作品的質量和影響力難以與經典作品相媲美,其在表演形式上也未能夠充分體現這一藝術的特色,因而難以獲得更廣泛群體的關注與認同。雖然相關部門制定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法規,對蘇州評彈藝術的傳承給予一定的支持,但在政策落實與資金投入的過程中缺乏長久性與持續性。部分基層部門在執行保護措施時不夠理想,資金分配不均衡,導致其在項目傳承保護工作中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
現代社會對于評彈藝術傳承與保護的參與度不高,除了專業的團體機構,普通群眾和社會組織在資金支持、宣傳推廣方面的參與度有限,尚未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傳承氛圍,導致蘇州評彈藝術難以通過現有市場機制實現自我發展。部分藝人和藝術團體甚至需要依靠公共資源投人來維持生計,這給社會公共部門帶來了較大的財政壓力,也可能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從而影響其他文化事業的發展。
三、新形勢下蘇州評彈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措施
(一)加強蘇州評彈人才培養計劃的落實
蘇州評彈作為中國傳統戲曲藝術中的瑰寶,以其獨特的音樂、表演形式及唱腔技巧而聞名,被譽為“樂在蘇州”。蘇州評彈演員要進一步創新產品藝術形式,對現代生活方式和審美方式進行深入探討,結合各個年齡段聽眾自身的需求,對產品進行針對性的創新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老一輩蘇州評彈演員要在傳統藝術形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時代發展的需求,發散自己的思維,創新作品形式。同時,年輕一代蘇州評彈演員要充分發揮自身活躍的想象力,結合年輕人的欣賞追求,與當下現實生活案例和熱點問題相融合,創作出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相關部門應該出臺各種激勵政策,鼓勵老藝人積極帶徒弟,通過給予老藝人一定的經濟補償或榮譽獎勵的形式,不斷提高其傳承的積極性。在傳承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及時的記錄,以便對傳承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跟蹤與評估,與現代生活相融合,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定期舉辦蘇州評彈藝術節,促進不同地區、不同流派之間的交流與借鑒。組織評彈藝術團進行巡演,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愛評彈藝術[4。
例如,當地政府和行業協會要積極推動蘇州評彈作品創作創新,為其營造全方位的藝術創作氛圍,鼓勵蘇州評彈演員群體的藝術創作。相關部門和藝術行業協會應設立專項創業基金,鼓勵蘇州評彈演員深入生活、貼近時代,發掘現代藝術題材,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和現實生活意義的新作品。各個演出團可以組織創作人員與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進行合作交流,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經驗和手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作思路,為聽眾創作滿意的作品。同時,有關部門要完善版權保護機制,出臺一系列針對蘇州評彈等作品的版權保護法規,明確侵權的責任和處罰的標準,對侵權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同時還要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管。此外,多方主體要健全合作機制,共同制定版權保護規則。通過智能化手段加強對作品的保護,利用視頻加密技術和版權標識技術展開相關工作,以此來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拓展新的評彈藝術傳播渠道
蘇州評彈藝術傳播可以運用互聯網與新媒體互動性的優勢,拓寬這一藝術形式的傳播渠道;也可以通過加強與影視文化產業的合作,讓蘇州評彈元素融入各大影視綜藝中;通過拍攝、制作以蘇州評彈藝術為主題的紀錄片和微電影,深入挖掘這一藝術表現形式。在不斷展現其藝術魅力的同時,向更加廣泛的觀眾群體展示這一傳統藝術。
例如,在短視頻平臺上精心制作的蘇州評彈短視頻,可以選取經典曲目中的精彩片段,將其剪輯成時長為 1~3 分鐘的短視頻。通過畫面的美感與清晰度的設置,搭配契合的字幕效果,不斷凸顯演員精湛的表演與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直播頻道中,可以邀請知名的藝人進行現場表演,或是進行曲自串燒,加入觀眾點唱和藝人解惑環節。可以設置抽獎活動,通過贈送特色紀念品來提升觀眾的參與度黏性。同時,在電商平臺推廣蘇州評彈文創產品及藝術衍生品,一方面可以加大文化產品的銷售,另一方面又能夠借助現代化形式進行藝術文化品牌的建立與傳播。
(三)打造評彈藝術品牌與知名度
為進一步打造評彈藝術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與傳承度,蘇州評彈所創作的內容既要關注當下的社會熱點話題,反映當下人們的情感與價值體系,又要易于形成情感上的共鳴,挖掘蘇州評彈豐富的節目資源。在保留核心內容與內涵的基礎上,可以對故事的結構與人物形象的塑造進行適度的調整,以現代敘述手法,加強情節的緊湊感,融入現代舞蹈元素。通過燈光和音響的加持進行舞美設計,在不斷提高視覺效果的同時,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審美需求,從而提升蘇州評彈在當代社會中的關注度與影響力[5]。
例如,積極參與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賽事,通過比賽的形式促進蘇州評彈藝術的發展,能夠提高團體的知名度與競爭力。或是在周邊地區的著名旅游景區中進行評彈藝術演出點的設置,根據不同景區的特色文化與客流量,編排獨具匠心的評彈節目。通過與景區演出聯動的形式開發旅游產品,借助旅游文化產品的開發與銷售和專業賽事的參與,讓人們在離開景區之后仍能夠回味蘇州評彈藝術的魅力,進一步促進蘇州評彈藝術與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品牌。通過舉辦具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選拔一批具有高超藝術造詣和獨特表演風格的藝術家,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形象塑造與推廣。還可以通過精美的宣傳視頻和人物專訪,不斷提高個人知名度與美譽度。同時,打造具有鮮明特色與較高藝術水準的團體形象,建設團體品牌,以此吸引更多的觀眾關注與喜愛這一藝術
四、結語
雖然在全球化與現代化進程的推動下,蘇州評彈藝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這一藝術表現形式仍有不可磨滅的特殊價值,其所表現出來的生命力越發頑強。在多元娛樂方式的沖擊下,仍需探索破解之道。希望通過各方的努力,發揮這一藝術形式獨有的價值,在繼續探索創新、有效傳承與保護的過程中,發揮傳承的潛力,最終讓這一藝術形式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曾夕.人文經濟學視野下蘇州評彈的發展新路徑Ⅲ].嘉應文學,2023(21):99-101.
[2]周錫山.余紅仙:讓評彈藝術永放光芒].上海采風,2023(05):43-48.
[3]章韞柔.文化自信背景下蘇州評彈校本課程開發的調查研究:以蘇州市X小學為例[D].蘇州大學,2023.
[4]唐力行.評彈教育要處理好“道”與“器”的關系:從“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談起].曲藝,2023(02):19-22.
[5]查斌.探討蘇州評彈與現代文學的結合與發展[].大觀,2023(0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