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晉劇打擊樂是晉劇的關鍵組成部分,憑借其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為晉劇的發展與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晉劇打擊樂傳承發展遭遇了傳統技藝失傳、觀眾審美變遷、生存空間狹窄等諸多困境。因此,文章梳理了晉劇打擊樂發展的歷史脈絡,剖析其音樂特征及藝術特色亮點,基于剖析傳承困境這一基礎提出了搭建系統傳承構架、創新表達樣式、借助數字平臺等傳承途徑,期望為晉劇打擊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晉劇作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精準體現了山西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為晉劇關鍵構成部分的打擊樂,靠著其多種多樣的展現樣式、細膩逼真的情感流露、自成一家的藝術引力,給晉劇增光添彩,成為普劇藝術別出心裁的標志。步入新時代,怎樣在傳承杰出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開拓進取,使普劇打擊樂煥發風采,是晉劇打擊樂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晉劇打擊樂的歷史淵源與藝術特色
(一)晉劇打擊樂的歷史發展脈絡
晉劇打擊樂源遠流長,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早在明代中期,山西就已出現了“撮鼓”的表演形式,這就是普劇打擊樂伴奏的雛形。清代中晚期,由俗曲衍生而成的晉劇逐步形成,打擊樂也在劇種發展中逐步完善,鼓、鈑、板等打擊樂器在劇種中的運用日漸成熟,成為普劇的標志性特征。20世紀初,社會動蕩,晉劇發展陷入低谷,打擊樂隨之衰落。20世紀50年代后,隨著普劇的復興,打擊樂重新煥發生機,出現了一天批技藝精湛的打擊樂藝術家,創作推出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優秀劇目。經過幾代藝術家的努力,普劇打擊樂走向成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體系。縱觀晉劇打擊樂的發展歷程,普劇打擊樂與劇種的命運休戚與共,見證了普劇的興衰沉浮,在劇種發展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1]。
(二)晉劇打擊樂的音樂特征與表現手法
晉劇打擊樂凝合了山西文化的要義,凸顯出鮮明的普韻風采。從樂器組成的角度看,普劇打擊樂主要由大鼓、堂鼓、鈑子、綁子四種樂器組合而成,四器靈動結合,奏響璀璨旋律。鼓以結實厚重之形象著稱,鈑借明快剛勁得勝,相得益彰。于旋律線條范疇,晉劇打擊樂大多采用急促短小的節奏樣式,極有煽動性。就表現手段而言,普劇打擊樂擅長運用剛勁有力的節奏,襯托出急促緊張的戲劇沖突;輕快躍動的鼓點,展現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起伏;輕緩柔美的韻律,抒發人物心底的袁樂喜怒。普劇打擊樂也借助板眼譜的樣式,令打擊樂的表演形式異彩紛呈,呈現出超強的表現力。晉劇打擊樂憑借其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質、精準生動的情感傳達,成為晉劇音樂必不可少的關鍵組成部分。
(三)晉劇打擊樂在劇種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普劇演出的舞臺上,打擊樂承擔著關鍵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打擊樂是晉劇的顯著標志,一部晉劇的藝術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打擊樂水平高低的制約。在劇種發展推進階段,打擊樂與唱念做表相輔相成,攜手打造出晉劇獨有的藝術格調。打擊樂為劇情推進渲染情境,推動戲劇矛盾激化,大氣的鼓點預示劇情高潮就要來臨,急驟的節奏襯托人物內心的焦灼,跌宕起伏的韻律刻畫人物的情緒漲落。打擊樂與表演、唱腔完美融合在一起,精準把控人物的性格內涵、情感起伏,已成為劇種魅力里不可分割的要素,在提升劇種藝術層次、凸顯地域文化風采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
二、晉劇打擊樂傳承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傳統技藝傳承斷層問題
老一輩打擊樂藝術家的凋零、晉劇打擊樂傳承后繼乏人的問題日益突出。晉劇打擊樂傳承主要依靠口傳心授的師徒傳承模式,存在傳承方式單一、傳承內容不夠系統等問題。一些老藝人技藝高超,但缺乏有效的傳承途徑,使得寶貴的藝術瑰寶后繼無人、瀕臨失傳。部分年輕藝人忽視了藝術修為的提升,傳統晉劇打擊樂后備人才匱乏,在劇團捉襟見肘的條件下,對年輕演奏人才的培養投入嚴重不足,難以開展大規模的梯隊建設。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觀眾的欣賞習慣發生了改變,傳統晉劇打擊樂面臨觀眾流失等困境,演出市場萎縮,傳承發展不足,晉劇打擊樂人才斷層的隱憂加重。因此,傳統晉劇打擊樂技藝如何在新時期煥發生機,實現薪火相傳,已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3]。
(二)現代觀眾審美需求變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代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審美情趣發生了變化。他們更青睞時尚新穎、通俗易懂的藝術形式,傳統晉劇打擊樂在節奏、韻律等方面較為拘謹保守,難以滿足新時代的審美需求?,F代觀眾的欣賞習慣更加多元化、碎片化,傳統晉劇打擊樂完整的表演形態、固有的程式套路與快餐化的審美格格不入。隨著影視、流行音樂等娛樂形式的沖擊,普劇打擊樂的吸引力和號召力明顯下降,在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中的認可度不高。在傳承精華的同時積極回應現代審美需求,是擺在普劇打擊樂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在堅守傳統的同時,要以創新的姿態擁抱時代,讓傳統藝術在時代的天潮中煥發生機。晉劇打擊樂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唯有不斷推陳出新,以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三)數字化時代的藝術生存困境
信息時代浪潮似洪流般席卷,數字技術與藝術的跨界整合已成主流趨勢,面對“互聯網 + ”的時代情境,戲曲藝術同樣面臨全新的成長契機與挑戰。數字化為晉劇打擊樂的發展鋪就了廣闊道路,依靠線上直播、錄播等技術手段,普劇打擊樂可實現異地播送,拓展傳播邊界。依托短視頻、VLOG等新媒體渠道,晉劇打擊樂可拓展到更多年輕群體之中,增強影響力和滲透力。數字時代對晉劇打擊樂的發展提出了更上一層樓的要求,怎樣依靠數字技術手段,創新呈現模式,開發線上文創產品,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營造沉浸式情境體驗,助力普劇打擊樂在互聯網時代重歸鮮活,成為普劇打擊樂工作者面臨的關鍵課題。要想于數字化浪潮中把握機遇,在與科技的融合中尋求突破,在新場景、新載體上大展身手,需要普劇打擊樂工作者以創新姿態積極作為。只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普劇打擊樂才能在數字化浪潮中乘風破浪,開辟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4。
三、晉劇打擊樂傳承與創新的策略路徑
(一)構建系統化傳承機制,應對傳統技藝傳承問題
普劇打擊樂歷經數百年流傳至今,凝結著先輩的智慧和審美追求,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但在信息時代,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已難以為繼,要破解晉劇打擊樂傳承的困局,亟須構建系統化的傳承機制。要系統梳理晉劇打擊樂的發展脈絡,全面總結其音樂理論、演奏技法、美學特點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通過編撰專著、錄制音像資料等方式,多角度、立體化地展現晉劇打擊樂的風采。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傳播平臺,制作形式多樣的文化產品,如微視頻、曲譜集等,通過網絡渠道傳播,讓各地的群眾都能感受普劇打擊樂的魅力。要舉辦沉浸式體驗展、互動工坊等,讓觀眾全方位地了解晉劇文化。要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晉劇打擊樂的傳承。例如:與文化企業合作,策劃跨界文創產品;引人社會資本,建設晉劇主題文化空間;鼓勵民間高手參與傳承,發掘草根人才,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傳統文化傳承的良好氛圍。還要重視青少年這一重要群體,從娃娃抓起,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稍谏鐓^開設公益活動,讓晉劇藝術走進百姓生活,使之成為凝聚情感、涵養心靈的紐帶。構建系統化傳承機制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需要政府、社會、藝術家和群眾共同努力,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在傳承精華的同時,不斷創新表現形式,讓晉劇打擊樂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唯有如此,這一國粹才能歷久彌新,綿延不絕,成為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生動注腳[5]。
(二)創新表現形式與內容,適應現代觀眾審美需求
面對新時代觀眾漸趨多元的審美渴望,晉劇打擊樂當堅持守正鼎新。在傳承發展階段,要謀求突破。在劇目編排創作上,必須堅持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緊盯現實題材,打造貼近群眾日常、凸顯時代精神的上乘之作。采用老百姓喜歡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用晉劇打擊樂專屬魅力打動觀劇人,應善于從傳統經典劇作中汲取精華,賦予其別樣的時代內涵。通過當代人的眼光進行闡釋,促成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煥新,使其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就表演形式而言,要大膽突破傳統藩籬,勇敢吸納借鑒西洋樂器及流行音樂元素,開展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的跨界融合探索,讓晉劇打擊樂釋放時尚光彩,留住晉劇打擊樂的民族風采,令它跟上時代節拍,順應現代審美潮流。需革新舞臺呈現模式,采用現代聲光電等先進科技手段構建氣勢恢宏、瑰麗多彩的舞臺畫面,提高晉劇打擊樂演出的感染力及震撼力。當聚焦細節雕琢,在嗩吶、鑼鼓等伴奏樂器的運用上追求極致,讓其與主奏鼓樂相互輝映,共同構建晉劇別樣的意境,積極挖掘演出空間。要走進校園、走進社區,用“短平快”的演出形式為群眾送上“文化大餐”,讓晉劇打擊樂在潤物無聲中浸潤當代觀眾的心田,引領大眾音樂審美趣味。在拓寬演出渠道時,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制作精美的短視頻、微電影,用鮮活生動的當代元素詮釋經典,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傳統的好故事,吸引更多年輕觀眾走近晉劇、愛上晉劇。
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只有秉持創新的精神不斷探索,不斷地嘗試、努力,普劇打擊樂才能重煥生機,綻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藝術之花。只有不斷推陳出新,用新穎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普劇打擊樂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借助數字技術平臺,破解當代藝術生存困境
面對數字時代的泗涌大潮,晉劇打擊樂應主動實施變革,主動采用新技術,破除生存發展困厄。晉劇打擊樂可借助現代傳媒力量,擴天宣傳推廣規模,制作高質量、高水平的普劇打擊樂音像載體,采用錄音、錄像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凸顯晉劇打擊樂的風采,用心設計、攝制宣傳片。采用影視包裝途徑,萃取普劇打擊樂的靈魂,吸引更多樂迷,經由電視、廣播、網絡等大眾媒體平臺普遍播放,擴大普劇打擊樂的影響半徑,增加藝術品牌的美感。積極挖掘網絡傳播途徑,借助網絡直播,搭建普劇打擊樂線上活動平臺,邀請權威專家學者,讓觀眾不必外出就能欣賞大師級演奏,領略晉劇打擊樂的別樣風采,發揮移動互聯網的有利特性。依靠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錄制出精彩片段,采用奇幻的視覺特效、詼諧俏皮的配文,以年輕人追捧的方式擴大傳播規模,吸引更多年輕粉絲。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開發具備普劇打擊樂亮點的文創產品,讓傳統藝術體現于衣、食、住、用的各個方面,真正充滿活力。開發融合晉劇打擊樂的手機游戲,讓鼓樂演奏與游戲情節精妙契合,讓用戶在娛樂休閑中感受藝術風采。創作融人晉劇打擊樂元素的動漫形象,采用生動鮮活的卡通形象拉近青少年與晉劇的距離,激發年輕一代對傳統藝術的愛好。發揮數字技術的疊加賦能作用,憑借IP、全息投影等形式多維度挖掘晉劇打擊樂衍生產品,構建具備市場號召力的文化標記,利用文創產品拉動晉劇打擊樂產業化發展步伐。
晉劇打擊樂需積極投身“數字文化館”構建,運用數字化途徑開發云展廳與云劇場,塑造沉浸式品鑒體驗,錄制一系列資源后將其上傳至云端,搭建線上“晉劇打擊樂陳列館”,全面呈現晉劇打擊樂的發展脈絡、代表人物及經典唱段等,便于觀眾隨時隨地了解學悟。依托VR、AR等前沿科技,構建虛擬現實互動體驗項目,令觀眾仿若置身于實景中,體會晉劇打擊樂的獨特魅力。
數字時代給晉劇打擊樂插上了飛翔的羽翼,晉劇打擊樂應當抓緊歷史機遇,熱情擁抱新技術,在守正創新的軌道上實現華麗逆襲,在傳承演進中煥發出更為璀璨的藝術光彩。要不斷夯實現代傳播理念,創新傳播途徑,借助數字平臺賦能,擴大受眾規模,提升社會影響力,在新時代鑄就新榮光,打造愈加燦爛的未來。
四、結語
普劇打擊樂承載著傳承傳統文化、復興民族藝術的歷史重任,呵護好、推進好、利用好這一特色文化資源,需要奉行守正創新理念,從傳承走向發展,從發展邁向創新,晉劇打擊樂方能立足今朝、面向明日,在新的歷史開端實現更具規模的發展。當以積極開拓的精神,形成體系化傳承機制,筑牢堅實的文化自信根基,努力促進普劇打擊樂的傳承拓展,使出色的傳統藝術持續綻放時代芳華。
【參考文獻】
[1]宋立功.晉劇打擊樂的核心材料與綁子系統各劇種的打擊樂[J].戲曲藝術,2013,34(01):91-94.
[2]龐礴.晉劇打擊樂的傳承與發展[D].山西大學,2008.
[3]蘇增林.晉劇唱腔板式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9.
[4]陳燕婷.絲竹管弦的歡樂之旅[].中華文化畫報,2015(10):107.
[5]龐萬龍.晉劇音樂三題[].中國音樂,2004(02):41-43.
[6]郝捷.晉劇板式結構再研究[D].山西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