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問題呈現
題目 已知 a,b,cgt;0 ,且
Ψ=1 ,求證 
該題來自文[1]條件和結論的結構具有數學美感和數學韻味.文[1]巧妙地應用了“局部不等式”完成證明,令人獲益頗深.本文將給出多種證明方法,并對相關問題進行推廣.
視角1 利用換元思想,并巧用函數的性質進行處理
證法1
可得
4且u+v+w=1.此時,問題不等式
轉化為求證
,其中 0
當
時
?0 ,于是
且
則
同理可得
故
由 u+v+w= 1,即得證 ① 式
評注該證法是將條件轉化為標準形式的三元一次方程后,并觀察到該方程可利用簡單函數性質進行處理.
2 問題解答
在證法1的啟發下,利用Cauchy不等式、權方和不等式以及Jensen不等式可得如下幾種解法
證法2(Cauchy不等式)由于
,且
則不等式 ① 的左項轉化為
2w-32≥3(u2+22+w2),由Cauchy不等式得3(u2+v2+w2)?(u+v+w)2= 1. (202
證法3 (權方和不等式)
-1),則不等式 ① 可轉變為
:由權方和不等式得

證法4(Jensen不等式)令
0,所以

以上證明中當且僅當
時等號成立
視角2 巧用均值不等式進行證明
證法5 將等式
轉化為
,其中 a,b,cgt;0. 將不等式
,化簡為證 a+b+ (204號 c+2?abc③ ,其中 a,b,cgt;0
利用 AM-GM 不等式得 abc+2(ab+ac+bc) (2號
.由等式 ② 解得 0
對不等式 ③ 的左端使用 AM-GM 不等式有 a+ (20號
.于是,原問題轉化為當 0lt; abc?8 時,有
,由于abc-
,且 0lt; abc?8 ,所以
,取等號當且僅當
成立.
評注該解法直接對條件與結論進行簡化處理,并借助“算術一幾何不等式”完成證明.
視角3 借用三角嵌入不等式完成證明
考慮到三元條件不等式,由下述引理1及引理2,我們可將該問題轉化為三角函數問題,并利用其有界性來求解.
引理 1[2] (嵌入不等式)在 ΔABC 中,對于 x,y z∈R ,有 x2+y2+z2?2yzcosA+2zxcosB+2xycosC 取等號當且僅當
成立.
引理2方程 2n-1(x2+y2+z2)+xyz= 23n-1④ ,其中 n∈N* ,有正實數根 x,y,z ,則存在銳角 ΔABC ,使得 x=2ncosA,y=2ncosB,z=2ncosC. (2
證明一方面,由熟知的恒等式 cos2A+cos2B +cos2C+2cosA?cosB?cosC=1,⑤ 可知
2ncosA,y= 2ncosB,z= 2ncosC 為方程 ④ 的根.
另一方面,由方程 ④ 可知 0n ,則存在
,有 x=2ncosA,y=2ncosB ,代人并解關于 z 的方程 ④ 由 0n ,可得 z=-2ncos(A +B) .取 C=π-A-B ,有 x=2ncosA,y=2ncosB z= 2ncosC.
利用上述兩個結論,我們繼續證明原問題
證法6將等式 ② 轉化成
=32
在引理2中,取 n=2 ,則存在一個銳角 ΔABC 使得
,
,并解得
4cosB ·cosC,b =
,C=
由不等式 ③ 知,原問題只需證
64cosA?cosB?cosC.
在引理1中,取
代替公式中的 x,y (2號
z,使得4?8(cos2A+cos2B+cos2C) .于是,原問題轉化為證
·cosC.
由引理1知 8(cos2A+cos2B+cos2C)≥48cosA cosB?cosC ,則只需證
利用恒等式 ⑤ 及引理1,可推出上述不等式是成立的.
評注該證法的核心在于利用三角函數的固有特性,將抽象的代數問題轉化為具有直觀幾何意義的問題,從而簡化分析過程.三角嵌入不等式作為工具,在競賽數學中,通過幾何化歸與代數變形,高效處理條件極值、對稱不等式等問題.此外,引理2的給出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下文的推廣1.
視角4 應用拉格朗日乘數法來證明
證法7根據 ② 和 ③ 式,設 f(a,b,c)=a+b
132,構造函數 F(a,b,c,λ)=f(a,b,c)+λφ(a, b,c)
這里的 λ 為參數.于是求偏導并令它們為零,有
(2于是bc+2b+2c=
=-λ ,解得 a=b=c ,代人 φ(a,b,c)=0 ,可得 a= b=c=2 ,此時 f(a,b,c)=0 由函數性質知, a+b +c+2-abc 的最小值為0.
評注拉格朗日乘數法作為高等數學工具,在初等不等式中的跨階應用,啟發學生打破知識邊界,創造性地融合不同領域方法,形成獨特的解題視角,這正是數學競賽所需的核心競爭力.另外,對原條件直接使用拉格朗日乘數法也是可行的,即構造函數
亦可得到 a=b=c= 2,此時
取得最小值1.有興趣的讀者自行證明.
3 問題推廣
推廣1 已知
abc=23n-1 ,其中 λ?2n-2 ,整數 n?2 ,則有

證明 由 AM-GM 不等式,有
,即(204
,故解得 03n-3
由于 ⑥ 式等價于 λ2(a+b+c)+2λ3-abc? 0,其中 a,b,cgt;0. 由 AM-GM 不等式有
c
由于 0lt; (20 abc?23n-3,λ?2n-2,n?2 ,可知
得證.
評注推廣1是將等式 ② 進行一般化,通過限定參數 λ?2n-2 ,整數 n?2 ,得到的一般性結論,其證明方法主要應用“算術一幾何不等式”來處理.無獨有偶,該推廣借助視角3中的引理1和引理2也可以解決,由于篇幅有限,此處不再贅述.
推廣2 已知
求證

證明 令
則
原問題變成證
由權方和不等式, (20
所以 
推廣3 已知 a11232…,anngt;0,λ,μ,α,βgt;0 α lt;入,
,證明

證明 令
,則 0ilt;
令 f(x)=
則
[α-x+μ)s因為αlt;λ,0 由Jensen不等式,
得證.
評注推廣2和推廣3將三元不等式推廣到 n 元不等式,這一過程不僅是技術性推廣,更是對數學本質的深度理解與高階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
4結語
三元不等式作為代數與幾何思維融合的典型載體,其多解探究與推廣延伸不僅是技巧的疊加,更是數學素養的深層錘煉.通過對同一問題的多視角剖析,學生得以突破思維定式,在代數變形、幾何直觀、函數分析與不等式放縮之間建立靈活轉換的通道;而通過推廣命題結構、弱化條件限制或引人高階變量,學生則能逐步構建從“解題者”向“命題者”過渡的創新能力.這種從“一題”到“一類”的思維躍遷,不僅能夠提升解題效率,更能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拆解問題與重構問題的元認知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恰是應對未來復雜問題與跨學科挑戰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可以預見的是,重視思維廣度與深度的雙重拓展,必將為數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數學問題解答[J].數學通報,2024,63(05):63-66.
[2]朱華偉.嵌人不等式一數學競賽命題的一個寶藏[J].中等數學2010,(0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