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圓桌派,歡樂笑開懷!朋友們請坐,我是主持人遷遷!
古詩有云: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真正的仁者總能在他人困頓時伸出援手,如雪中送炭,暗夜舉燭。但行善舉不只要有一腔熱忱,更要審時度勢,把溫暖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今日,遷遷特別邀請五位仁者講講他們雪中送炭的故事!
宋太宗:雪中送炭暖寒門
記得那年冬天特別冷,滴水成冰,寒意徹骨。我雖然穿著狐皮大衣端坐宮殿之內,面前炭火熊熊,卻仍覺寒氣絲絲縷縷地鉆入肌骨。為驅散這徹骨的寒冷,我只能不斷進食熱湯熱飯,讓暖意自口中蔓延至全身。當窗外紛紛揚揚下起大雪時,我心中忽地一揪,想到宮外那些可憐的窮苦百姓在這冰天雪地之中不知要遭受多少凍餓之苦,便坐立難安。于是,即刻召來相關官員,嚴令他們籌備糧食與木炭,務必盡快將物資送到那些窮人和孤苦伶仃的老人手中。想到這些窮苦之人能填飽肚子,有炭取暖,我感覺心里暖暖的。
李士謙:火焚借契濟災年
猶記那兩年天公不作美,地里的莊稼屢屢兼收。先是春季播種的時候,鄉親們遇到了春荒,而我因祖上余蔭擁有數千石糧食,大家便向我借糧播種。我見不得鄉親們愁眉苦臉的樣子,就大方地借給了他們。誰知到了秋天,收成仍不好,大家還不上我的糧食,望著借據發愁。于是我將借債的鄉親召集到一起,擺酒席招待了他們。在宴席上,我當著大家的面,把那些借據一股腦兒全燒了。鄉親們都驚得瞪大了眼,滿臉不可置信。我笑著對他們說:“鄉親們哪,如今世道艱難,你們本就過得苦,這債就別還了,往后好好過日子吧。”不過,轉年,鄉親們豐收了,都主動來還我的糧食,我依然沒有收。我本就比他們富裕一些,能幫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嚴植之:見死不救非君子
我身為五經博士,讀了那么多圣賢書,怎能不做圣賢事呢?一次,我在路邊瞧見一人,他衣衫檻褸,氣息微弱。圍觀的人都說這人是從外鄉逃難而來,怕是有什么傳染病,誰也不愿意救他。我心中不忍,將他帶回家中,為他尋醫問藥、端茶送飯,待他病情好轉,又將家中積蓄拿出一些送給他作盤纏,并對他說:“兄臺,如今你大病初愈,身無分文,難以謀生,這點銀錢你且拿著,往后尋個營生,好好過活。”那人感激涕零,千恩萬謝而去。后來聽聞他尋了安穩的差事,日子漸好,我心中也覺寬慰。我救人不圖好名聲,只為對得起我讀過的圣賢書罷了!
范純仁:一船麥子來救急
你們可能不認識我,但是你們肯定聽說過我的父親范仲淹。從小,我就被父親教誨要做一個忠厚善良的人。有一次,父親讓我到姑蘇運一船麥子,返回時,途經丹陽,我遇見了父親的一位故交。他此時生活窘困,連家中老人去世,都沒有錢安葬。無奈我身上也無多余的錢,如何才能幫助他呢?望著船上的麥子,我有了主意,便對他說:“您把這些麥子拿走吧,可以換一些錢財來安葬逝者。”誰知他仍面露難色,說自己的兩個女兒還沒有嫁人,也沒錢養活她們。我想著好人做到底,便把運糧的船也送給了他。最后,我兩手空空地回去見父親,原以為會挨罵,沒想到父親聽了事情的原委,對我的做法很贊同。

王羲之:竹扇題字助老婦
我是王羲之,承蒙大家抬愛,我的書法作品可謂一字千金。一天黃昏,我飯后外出散步,遇到一個在街上賣竹扇的老婦人,竹扇有些粗糙,任憑她百般吆喝,也沒有人去買。見她愁眉苦臉的樣子,我決定幫幫她,于是回家取來筆墨,在她的每把扇子上都題了字。那老婦并不認識我,對我這樣的做法半信半疑。于是我對她說:“你只需說這扇子上有王右軍寫的字,就一定能賣出去。”不一會兒,那老婦人的扇子就被一搶而空,她這才相信我的話,對我千恩萬謝。

遷遷:炭火雖小,能融三尺寒冰;善舉雖微,可照萬里山河。宋太宗雪中送炭,李士謙楚契濟鄉親在他人最需要幫的時候無私地提供幫助,才是發自內的善良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