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呈現爆發式發展態勢。智能輔導系統、個性化學習平臺等AI(人工智能)學習工具不斷涌現,為教育教學帶來新的可能。在寫作教學方面,AI憑借文本分析、智能批改、創意生成等功能,突破傳統寫作教學的時空限制,為學生提供即時反饋與精準指導。
然而,初中階段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差異非常顯著,統一化的AI輔助模式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此背景下,探索分層式AI輔助策略,針對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提供適配性支持,成為優化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提升學生寫作效能的重要課題,對推動教育智能化與個性化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本研究旨在探索分層式AI輔助在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的最佳應用模式,明確針對不同寫作水平學生的AI輔助策略,精準定位AI輔助的有效介入點與介入程度,解決傳統寫作教學中的“一刀切”難題,助力學生突破寫作瓶頸,實現寫作能力的階梯式提升。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理論基礎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AI輔助寫作的研究與應用開展較早,相關工具和平臺不斷涌現,像Grammarly(一種英文寫作輔助軟件)這類語法檢查與寫作建議工具已被廣泛使用。研究重點集中于利用AI工具提升寫作質量、效率,以及探索人機協作寫作模式,較少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差異,缺乏分層適配的研究。
國內研究也聚焦AI輔助寫作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分析其在提供寫作素材、批改作文、啟發思路等方面的作用。但在初中寫作教學中,多是探討通用的AI輔助策略,忽略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初中階段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薄弱的學生可能追求文從字順,中等水平的學生渴望規范記敘文寫作結構、提升寫作技巧、豐富文章內容,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則追求個性化表達與創新。而當前國內外研究均未充分考慮這種差異,所以對分層式AI輔助寫作的探究存在較大空間。
(二)理論基礎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學生的發展存在兩種水平:現有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即為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聚焦于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將潛在能力轉化為實際能力。這成為分層式AI輔助初中記敘文寫作的理論基礎。
在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呈現顯著差異,從語句通順到情感表達,從結構搭建到創意構思,各層級的最近發展區各不相同。分層式AI輔助依據學生現有寫作水平,精準定位其最近發展區,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配的支持。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AI可在詞語運用、語法糾錯等基礎層面給予即時反饋,幫助他們跨越語言表達障礙;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AI能提供寫作框架建議、情節構思啟發,幫助其梳理結構與內容;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AI則通過提供創意拓展、情感深化的建議,激發其個性化表達潛能
通過分層式AI輔助,教師與AI工具協同作用,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將教學活動精準錨定在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學生在“跳一跳,夠得著”的適度挑戰中,逐步提升寫作能力,實現從“現有水平”向“潛在水平”的發展。
二、分層式AI輔助模式設計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彩田學校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將其劃分為三個層級,考場作文(深圳中考作文總分為45分)在32分及以下的學生為低層次組別,33—37分的為中層次組別,38—45分的為高層次組別。以下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程度的AI輔助模式的嘗試。
(一)低層次組別——用AI輔助基礎能力培養
低層次組別的學生表達能力較弱,詞語運用不當是最突出的問題。對于這部分學生,AI輔助策略如下:學生輸入寫作初稿后,AI快速檢查語法、字詞錯誤,如搭配不當、句子成分缺失、表意不明以及錯別字等問題,并給出修改建議。針對用詞不當的問題,提供合適的替換詞語。同時,AI整理出常用句式和豐富的日常用語,供學生模仿練習,使其逐步形成規范表達的習慣。
(二)中層次組別——用AI輔助技巧提升
中層次組別學生占全年級學生的三分之二,這部分學生表達能力沒有大問題,但往往按照小學時寫作習慣,嚴守記敘文六要素和時間順序,容易平鋪直敘,忽略細節描寫,寫成“流水賬”,導致得分難以突破。
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嘗試如下策略:學生寫作前,AI依據題目要求提供合適的結構模板,如倒敘和插敘、雙線結構、首尾呼應、詳略規劃等,引導學生巧妙構思文章,讓中心更加突出。例如,當學生寫“難忘的一瞬間”時,如果通過順敘(按時間順序)來記敘一件完整的事情,往往鋪墊部分過長,而“一瞬間”太短,對“一瞬間”的刻畫不夠,或者“一瞬間”出現得太突兀,就會導致中心不突出。運用AI輔助,可以讓學生在下筆前,使用AI分析每個段落與中心的親疏關系,可以提供倒敘、插敘的結構模板,引導學生運用更加巧妙的結構,多次點題,增加文章核心部分“一瞬間”的容量,使中心更加突出。
(三)高層次組別 用AI輔助個性化創作
對于高層次組別的學生,我們嘗試運用AI輔助,促使他們突破常規,展現獨特的寫作風格,實現個性化與創新性表達。我們可以運用AI分析學生過往作品,識別其潛在風格傾向。例如,學生若擅長理性思考,則定向為用冷峻的語言條理清晰、層層深人地闡述生活哲理;若學生感情豐富、心思細膩,則定向為用溫暖的語言把動人的細節娓娓道來,以情動人。我們還可以用AI提供契合個人風格的經典案例與前沿創作思路,鼓勵學生嘗試用新穎的敘事視角、獨特的修辭手法等技巧。此外,對學生的創新表達,教師要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反饋,挖掘其表達的亮點,提出進一步建議。
三、實證效果分析
(一)研究方法
1.對象:七年級2個平行班。實驗班47人分層使用AI輔助,對照班47人進行常規寫作教學,沒有使用AI輔助。
2.工具A:自編“班級習作平均分記錄表”(見下表),記錄兩個班初一學年頭尾兩次的習作平均得分。

3.工具B:自編“不同層次學生考試作文平均分記錄表”(見下表),記錄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一年訓練后習作的平均得分。

(二)質性發現
本研究聚焦分層式AI輔助在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的效能。研究數據顯示,實驗班學生在語句通順度、結構完整性、情感表現力等維度得分較對照班有顯著提升,尤其在細節描寫、敘事節奏把控方面進步突出。分層式AI輔助打破傳統寫作教學“一刀切”的局限,實現精準化指導,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四、反思和建議
(一)反思
分層式AI輔助也存在一些局限。一是AI工具的反饋較為模式化,缺乏對學生個體情感和獨特經歷的深度理解,尤其在高層次學生追求個性化表達時,難以給出精準且富有啟發性的建議。二是低層次學生可能過度依賴AI提供的基礎框架,自主思考能力和創造力受到一定抑制。三是目前AI工具對記敘文寫作中一些細膩的情感描寫、文化背景融入等方面的指導缺乏溫度。
(二)建議
基于以上局限,本文提出以下建議:教師應加強對學生使用AI工具的引導,引導學生批判性地接受AI建議,避免盲目依賴;開發更智能的AI系統,融入情感分析、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等功能,提升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指導精準度;定期組織寫作交流活動,讓學生分享借助AI寫作的心得,互相學習,彌補AI無法提供的人際互動和情感共鳴的不足,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彩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