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要求
1.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2.學會思考,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3.理解寫作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
寫作指導
寫作就是用筆來說話,用文字來記錄生活,表達自己的感受,分為“采集一構思一表述”三個階段。觀察是一種復雜的認知過程,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認知行為,更是融合了感知、思考和記錄的綜合活動。
一、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身邊的信息非常多,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景等,我們從哪里入手進行觀察呢?
1.觀察人物。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不同人的著裝、外貌、動作、語言和神態等,有很多不同點。通過觀察人物的外部特征,我們可以了解其性格和內心世界,這些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和感悟
2.觀察事件。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家庭、學校、班級等,每天都在發生數不勝數的事情,事情的發展都有其表象和內涵,這是我們應該觀察和思考的。如《再塑生命的人》中包含著一系列矛盾沖突,這既增加了事情的曲折性,又對表現其教育意義起到了重要作用。
3.觀察景物。景物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近些年,鄉村、城市、學校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境美化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更有奔頭了…住房、超市、街道、公園、菜市場等,都可以成為我們觀察、思考的對象
4.觀察有順序。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觀察要有順序,比如從點到面、從內到外、從局部到整體、從個體到群體、從表象到內涵、從動態到靜態等
5.怎么觀察呢?調動自身的感官,如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用心去感受事物不同的色彩、形狀、明暗,不同的溫度、濕度、質地等,從而產生不同的聯想、情感、思想。宗璞先生看到“紫藤蘿”,悟出了人生哲理,這是用心觀察、感悟的結果。
二、學會思考,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
身邊的信息非常多,我們要學會篩選,去粗取精。
平時,我們觀察到的事物是雜亂無章的,需要仔細分析后,留下正確的、感觸深刻的、觸動心靈的、有趣有意義的材料,再經過大腦的提煉、加工,歸納整理,就像開中藥鋪,要在抽屜上貼上標簽一樣,寫作時根據主題的需要“按圖索驥”。
寫的文章對他人還要有啟發性,或彰顯道理,或總結規律,或鼓舞斗志,或給予勸誡……如此,文章就有了思想性和社會意義。
三、理解寫作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
1.寫作是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重要方式。如我們看了《我的叔叔于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文學作品,有什么感受呢?或沉悶,或激越,有時又無所適從。再如魯迅先生寫的《藤野先生》中,充當俄國偵探的中國人被砍頭示眾后,“‘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我們讀到這些文字,也會很悲傷,很氣憤。
由此可見,文章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傳達到讀者的心靈,就達到了交流的目的。
2.寫作也是個人生存發展的基本能力。我們作為社會的人,與他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口語交際,就是寫作。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