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要求
1.了解人物傳記的主要特點
2.掌握小傳的寫作技巧,學寫小傳。
3.注意語言要簡明、平實而不失生動。
寫作指導
所謂人物傳記,就是記述人物生平經歷的作品。為他人寫的叫他傳,給自己寫的叫自傳。人物傳記可長可短,作為初中生,我們要學會寫記述簡略、篇幅短小的人物小傳。那么,如何寫一篇人物小傳呢?
一、選擇寫作對象
撰寫人物傳記,首先要明確給誰寫傳記如果沒有指定對象,需要自己選擇,建議大家挑選那些人生經歷豐富、個性品質突出,對家庭、社會有較大貢獻的人物作為寫作對象,這樣寫出來的傳記,主題更突出,可讀性更強。比如《美麗的顏色》一文,節選自《居里夫人傳》,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滿傳奇,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她最大的貢獻是提煉出了放射性物質針和鐳。為這樣的人物立傳,作品天然帶有一種神秘感,從而對讀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二、梳理主要經歷
人物生平往往非常復雜,特別是一些杰出人物,更是如此,在一篇傳記特別是小傳中不可能全都涉及。因此,有必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把最能反映人物個性品質、人生成就的主要經歷和典型事例提取出來,同時要關注一些能凸顯人物個性的細節。
比如《天上有顆“南仁東星”》一文,僅用3000多字,通過一系列典型事例,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堅持理想、永不服輸、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科學家形象。很顯然,此文的成功,與作者事先深人采訪,以及對南仁東豐富的人生經歷進行精心篩選密不可分。
三、有序進行敘寫
有序敘寫是寫好人物小傳最關鍵的一步。一般可先介紹人物的基本信息,給傳主整體“畫像”,總領全文。其次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敘寫人物主要生平,通過典型事例來給人物立傳。最后簡要總結一下。
行文過程中,除了記敘,還可以對人物的言行等展開描寫,包括展示一些特別的細節,以突出人物個性。當然,這種描寫應少而精,不能過于鋪展,否則可能喧賓奪主。
還以《天上有顆“南仁東星”》為例。作者從南仁東出生寫起,然后寫他18歲高中畢業、33歲考上研究生、62歲時“中國天眼”立項、71歲時“中國天眼”建成、72歲逝世,直至最后,第79694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南仁東星”,時間線一目了然,將南仁東人生中的多個重要階段有序呈現在讀者面前。行文過程中,作者對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等展開描寫,許多細節令人難忘,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四、適當抒情議論
人物小傳應以敘寫為主,不過,在行文過程中,也可根據表達需要,適當進行簡短的抒情、議論。比如寫《外婆小傳》一文,就可以以“一生勤勞的外婆是我最敬佩的人”開篇,概括人物品質,抒發內心情感,激發讀者興趣;再以“平凡的外婆,用她勤勞的雙手,給家人以呵護。人世間,像外婆這樣的人其實很多,正因為有了她們,無數家庭才充滿溫馨。外婆是平凡的,但更是偉大的”作結,議論雖然簡短,但巧妙點題,令人回味無窮。

學生范文

我的家鄉東臺是有名的發繡之鄉,奶奶是眾多“繡娘”中的一員,她以發絲為線,在布帛上繡出各種精美的圖案,也“繡”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奶奶從小就喜歡女紅,15歲初中畢業后進入家鄉的工藝美術廠,正式拜師學習發繡。她從最基礎的針工入手,勤學苦練,很快就掌握了滾、纏、套、接、切、扣等數十種針法,成為熟練的繡工。師傅看她腦袋瓜靈活,又教她繪畫技巧,指導她在布帛上構圖,直至獨立創作。數年后,奶奶成了廠里的技術骨干。其間,奶奶還自學了裝裱技藝,真正讓自己成為發繡藝術領域的“全能王”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38歲那年,奶奶所在的工藝美術廠破產,奶奶成為下崗職工短暫的彷徨后,不服輸的奶奶召集幾名一起下崗的同事,創辦了一個發繡工作坊,瞄準本地旅游市場,開發相關產品。經過她們的艱辛努力,產品逐漸獲得市場認可,取得了可觀的回報,工作坊的規模也不斷壯大,她們創作的發繡作品多次獲得各類博覽會大獎。面對記者的采訪,奶奶動情地表示:“當初創業,一是給自己和姐妹們找個活兒干,二是不想讓手中的發繡技藝就此荒廢。”
由于發繡活兒又苦又累,還特別傷眼睛,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愿意從事這一職業。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便又主動充當起“宣傳大使”,向年輕人普及發繡知識,還主動聯系本地的幾所中小學,協助學校開展發繡興趣課,為傳承和弘揚發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努力。
奶奶,你真是好樣的!你是我的驕傲,更是我的榜樣!
江蘇省東臺市臺南中學
點評 評
這篇人物小傳介紹了奶奶從事發繡藝術的主要經歷,從初入工廠到成為技術骨干,從下崗到再創業,從充當“宣傳大使”到開設非遺課,文脈清晰,情節生動。文章開篇總括,中間敘寫,結尾抒情,前呼后應,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