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各具特色,其中有四大代表性的市民形象: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和底層市民。這些市民形象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折射出舊中國百姓在時代陰霾下無可逃避的命運軌跡。
老舍始終心系百姓命運,他力圖通過改造國民精神來實現(xiàn)國家富強。在其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具研究價值的是那些鮮活的人物群像。他筆下的四大市民形象,既是舊中國底層民眾的真實寫照,更深刻折射出舊中國的國民性。隨著時代的變革,這些底層人物逐漸走向覺醒,這使老舍對理想市民的誕生充滿期待。社會變革浪潮中涌現(xiàn)的民族精神,為老舍的文學理想提供了現(xiàn)實依據(jù)。
一、四大市民形象
老舍始終以深摯的人文關(guān)懷和文化反思來刻畫市民階層。他說:“反封建使我體會到人的尊嚴,人不該作為禮教的奴隸;反帝國主義使我感受到中國人的尊嚴,中國人不該再做洋奴?!崩仙釀?chuàng)造了一個形象鮮明的市民世界,這成為他開展文化批判的重要藝術(shù)載體。他也因此成為“北京市民社會的表現(xiàn)者和批判者”,塑造出四大市民形象:“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底層市民”。這些人物形象展現(xiàn)出城市中苦難的眾生世相,飽含了沉重的文化反思。
(一)從“老派市民”身上看封建余障
老舍筆下的“老派市民”雖身處城市,卻仍固守著封建思想的陳腐內(nèi)核,是典型的舊時代遺民。這些人物深受封建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影響,思想和行為都帶有濃厚的“舊派”色彩。
在《二馬》這部作品中,旅居英國的北平市民老馬是一個迷信、馬虎、懶散的守舊派人物。他做什么事情都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認為能混一天是一天,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guī)劃,整日無所事事。老馬對“孩子已經(jīng)長大掙錢,但家長還在受累”的情況表示不贊同,這充分體現(xiàn)了老舍對于中英文化差異的深刻理解?!跋掠瓴怀鲩T,刮風不出門,下霧不出門,叼著小煙袋,把火添得紅而亮,隔著玻璃窗子,細細咂摸雨、霧、風的美?!边@“三不”使他成了碌碌無為的人。老馬有著愚昧保守的封建意識與“貓民式”的軟弱性格,但老舍在批判中暗含溫情的惋惜與悲憫。
老舍以文化批判為切入點,通過描繪“老派市民”身上既頑固又軟弱的性格特點,批判了傳統(tǒng)文化中落后的一面。在對待這類人物時,老舍同情他們身處黑暗時代的命運,悲憫他們被封建禮教吞噬的靈魂;同時尖銳諷刺其扭曲的性格與荒唐可笑的言行舉止。
(二)從“新派市民”身上看文化雜糅
老舍筆下的“新派市民”是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特殊群體:他們思想上保留了封建殘余,又盲目崇拜西方文明。這類人物在洋式生活的格調(diào)下喪失了自己的人格,茍且怯懦。他們意識不到自身處境的可悲,自以為高人一等,實則如井底之蛙,只能在文化夾縫中卑微求生。老舍通過塑造這類人物,既反思了國民性,又體現(xiàn)了對資本主義文明的清醒認識。他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上,審視西方文明的缺陷,警示我們要防范資本主義文化對傳統(tǒng)人性的異化。
《老張的哲學》里的藍小山,美其名曰“為了教育人”而進入報業(yè)工作,實則虛偽狡詐,是一個滿口謊言的騙子?!峨x婚》中的小趙則是典型的惡霸式官僚,象征著封建衙門的腐朽作風。他溜須拍馬,恃強凌弱,背信棄義,見風使舵。在老李媳婦來到城里之后,他不僅想看鄉(xiāng)下女人的笑話而百般捉弄,還處處給老李使絆子,甚至想用張大哥的女兒和錢財來換他自己的兒子。這些惡劣行徑暴露了文化雜糅背景下的各種腐朽思想。老舍對“新派市民”充滿蔑視,為他們繪出一幅幅可笑的肖像。在冷峻的諷刺背后,老舍的筆觸流露出深切的失落感,又交織著強烈的激憤情緒,更隱含著對資本主義文化的排斥。
(三)從“正派市民”身上看民族精神
老舍筆下的“正派市民”又稱“理想市民”,是他心目中的“國民楷?!薄_@類人物兼具俠義精神與實干品格,他們質(zhì)樸善良,充滿民族大義,也體現(xiàn)了老舍本人的精神追求。老舍為了教化世人,運用傳統(tǒng)道德觀念精心塑造這類人物形象。這些市民英雄的文學價值在于:一方面突破了傳統(tǒng)小說對市民階層灰色個性的刻畫,展現(xiàn)了普通民眾身上的英雄品質(zhì);另一方面用崇高的民族精神消解了國民劣根性的消極影響。
《趙子曰》中的趙景純,在民族存亡之際,毅然選擇犧牲自我,為祖國揮灑熱血;《老張的哲學》中的趙四則是心地善良、重情重義的英雄。這些人物形象生動詮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豪情,更體現(xiàn)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想。在他們身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精神得到了完美傳承。老舍在刻畫這類市民形象時,始終展現(xiàn)其善良本質(zhì),使人物的一舉一動都閃耀著精神光芒。
老舍對“正派市民”給予了高度贊揚。如《四世同堂》中的天佑太太等人物,在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視死如歸。他們以俠義之舉為社會鏟除奸惡,其精神氣節(jié)激勵著后世一代又一代人。
(四)從“底層市民”身上看世間苦態(tài)
“底層市民”是老舍筆下刻畫得最多的人物形象。這類市民一般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繼承了勤勞、善良等傳統(tǒng)美德,還具有“正派市民”的某些優(yōu)良品質(zhì)。然而,他們卻始終生活凄慘,飽受社會壓迫與歧視,難以翻身。這種悲劇命運的根源既來自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也源于自身局限性。
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塑造的祥子形象,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首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力車夫形象,展現(xiàn)了舊社會底層勞動者遭受剝削壓迫的悲慘命運。剛到城里的祥子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和善意,他自尊好強,對未來充滿希望,相信有一天終會實現(xiàn)自己買車的愿望。在買車夢想屢次破滅后,祥子逐漸變得懶惰麻木、貪圖小利,淪為一副空殼。老舍通過祥子的遭遇,揭露了封建制度對人性的扭曲與異化,批判了舊社會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祥子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舊社會底層民眾命運的縮影。
老舍對“底層市民”充滿同情,通過展現(xiàn)他們的苦難生活,批判了罪惡的封建社會。在舊社會的重壓下,每個小人物的生活軌跡各異,卻最終走向相似的悲劇結(jié)局。這是個體的不幸,也是時代的悲歌。
二、深藏的文化審視
要深人理解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必須透過表象挖掘其深層的文化內(nèi)涵。老舍在魯迅國民性批判的基礎(chǔ)上,對這一思想命題進行了新的拓展。
(一)城市文明病與人性的復雜關(guān)系
近代時期,西方文化的沖擊導致傳統(tǒng)道德體系逐漸瓦解。新的觀念在舊道德的基礎(chǔ)上萌發(fā),而傳統(tǒng)觀念又面臨全面質(zhì)疑,這種新舊交替必然引發(fā)“道德真空”狀態(tài)?,F(xiàn)代文明打破了傳統(tǒng)文化的封閉性,催生了追求個性解放、人格獨立與思想自由的社會思潮。與此同時,快速的城市化進程衍生出諸多“城市文明病”。老舍以其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在作品中深刻探討了城市文明異化與人性的復雜關(guān)系。
在《月牙兒》中,老舍刻畫了一對身處舊社會底層的母女,她們在生存壓力下相繼淪為娼妓。通過這個故事,老舍展現(xiàn)了底層女性反抗命運的徒勞一就像黑暗逐漸吞噬月牙一樣,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最終侵蝕了人們心中僅存的希望。
在這部小說中,老舍對西方倡導的個性解放提出了質(zhì)疑:當一個人連基本溫飽都成了問題的時候,所謂的尊嚴、愛情不過都是空話。人必須首先確保自身生存的基本權(quán)利,在此基礎(chǔ)上才能談其他。老舍對西方文明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他批判了西方文明帶來的“極端利己主義”和“錢本位”觀念,這種批判尤其體現(xiàn)在“新派市民”形象上。祁瑞豐、招娣等人,在西方文化沖擊下逐漸迷失了自我,最后走上了歧路。他們的自私本性,在西方價值觀念的映照下竟顯得合乎情理。老舍的這種理性思考,既是對西方文明的辯證分析,也是對文化糟粕的反思。
(二)國民性批判
老舍將文學創(chuàng)作視為改造國民性的重要武器。在旅居英國期間,西方先進的工商業(yè)文明與文化精神對他產(chǎn)生深刻沖擊,促使他深入思考“國民性”問題。他在魯迅國民性批判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融入了自己的思考。
在《貓城記》中,貓人圍觀大鷹頭顱的場景揭示了大鷹是與大蝎、小蝎截然不同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正直勇敢、身先士卒,即便力量微薄也絕不放棄任何同胞,甘愿流血犧牲;反觀大蝎則頑固守舊、冷漠無情,小蝎懦弱無能,令人晞噓。大鷹這一形象象征著老舍對熱血精神的呼喚,他疾呼民眾挺身而出,共同面對困難。這部作品集中體現(xiàn)了老舍對國人自我沉淪的批判。同樣地,祥子在個人奮斗幻滅后的茍且,也折射出近代國民性格中的某些弱點。這不僅是對祥子個體的批判,更是對以他為代表的整個城市群體的鞭撻。
三、結(jié)語
老舍從文化批判與國民性反思的角度,審視近現(xiàn)代轉(zhuǎn)型時期中國文化的特點。他將鄉(xiāng)土社會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與市民階層的命運變遷緊密聯(lián)系起來,展現(xiàn)了社會變革洪流中各色人物的生存選擇?;谂f中國的時代背景,老舍向國民發(fā)出真切呼喚,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 老舍.老舍自傳[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5.
[2] 趙園.老舍一北京市民社會的表現(xiàn)者與批判者.文學評論,1982(2).
[3] 老舍.二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4] 吳素娥.在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的撞擊下一論老舍小說的悲劇意識與悲劇品格].陰山學刊,2000(4).
[5] 林朝霞.從駱駝祥子看老舍批判資本主義的文化意義.文化理論與批評,2008.
[6] 老舍.駱駝祥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7] 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