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周玉成,供職于上海華東鐵路建設監(jiān)理有限公司。作品散見于《中國建設報》《中國婦女報》《中國勞動保障報》《中國應急管理報》《人民鐵道》《中國煤炭報》《陽光》《五月風》《當代礦工》《中國食品》《遼寧青年》《金陵晚報》《沈陽鐵道報》《都市晨報》等報刊。
那是一個初春的清晨,陽光如輕柔的紗幔,傾灑在廣袤的大地之上,為我此次歸鄉(xiāng)的旅途,悄然增添了一抹融融的暖意與蓬勃的生機。
懷揣滿心雀躍的激動與殷切的期待,我登上了C3897 次動車,向著故鄉(xiāng)的方向疾馳而去。這條徐宿淮鹽高鐵,是我曾親身參與建設的心血結晶,此刻,我愜意地安坐其中,盡情領略一路如詩如畫的美景。
列車靜臥在徐州車站—— 這座浸潤兩漢文明的高鐵樞紐之上,如一只蓄勢待發(fā)、即將振翅高飛的飛鳥,只待乘客們啟程的召喚,便能舒展堅實有力的羽翼,向著廣袤的長空縱情翱翔。剎那間,一股難以言表的驕傲之情,如洶涌的潮水在我心間澎湃翻涌。這列車,早已超越了普通交通工具的范疇,它是我與同事們歷經無數日夜,揮灑熱血、堅忍不拔奮斗的輝煌碩果。
一聲悠長的汽笛劃破長空,列車緩緩啟動,我仿佛能感知到自己與它一同從沉睡中蘇醒。耳畔縈繞的,不僅僅是機器沉穩(wěn)有序的運作聲,更是無數建設者們辛勤付出的心血,幻化成強有力的心跳,在空氣中震顫回響。在這平穩(wěn)如磐的旅途中,我的心中溢滿無盡的驕傲與溫馨,列車每一秒的平穩(wěn)前行,都是我們過往付出與不懈堅持的無聲卻有力的宣告。高鐵風馳電掣的呼嘯聲,仿若一曲雄渾壯闊的交響樂,從四面八方奔涌而來,在我的胸腔內激昂回蕩,點燃了我心中那團熾熱的理想火焰。
透過車窗向外望去,沿途的風景宛如一幅幅徐徐展開的絕美畫作,令人目不暇接。嫩綠的草地像是大自然精心鋪設的絨毯,小草們纖細的身軀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是一群靈動的舞者,正為列車的穿越而歡快起舞。油菜花也在春日的暖陽下悄悄綻放,小巧玲瓏的花瓣緊緊簇擁在一起,宛如一個個精致的金黃色小花球,散發(fā)著迷人的芬芳。還有那一片片廣袤無垠的碧綠麥苗,在陽光的輕撫下茁壯成長,微風拂過,麥浪翻涌,仿佛是一片碧波蕩漾的綠色海洋。這如詩如畫的景致,美得令人心醉神迷,讓我愈發(fā)深切地領略到祖國大地的遼闊壯美與雄渾氣魄。我的心靈也隨之輕輕顫動,仿佛被這自然的美妙律動所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與天地融為一體,共舞于這無邊的美景之中。
高鐵的飛速前行,如同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我記憶的閘門,那段參加徐州至淮安至鹽城鐵路工程建設的崢嶸歲月,如潮水般涌上心頭。那是一段充滿艱辛挑戰(zhàn),卻又激情四溢、斗志昂揚的光輝時光。我們這群默默奉獻的建設者,似如一群無畏的勇士,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施工的第一線,為了確保高鐵能夠按時通車,我們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與堅定的信念。
在那由鋼筋鐵骨構筑而成的鋼鐵世界里,我們宛如隱匿于光影交錯間的守護者,專注地捕捉著每一個稍縱即逝的細節(jié)。我們肩負著監(jiān)控工程安全質量和智能環(huán)保的重任,如同守護著一個鮮活的 “生命”,這便是鐵路建設監(jiān)理的神圣使命。這份工作,并未因時光的流轉而褪色,反而如同一壇陳釀的美酒,在歲月的沉淀中愈發(fā)香醇濃郁,散發(fā)出耐人尋味的獨特魅力。我們,作為工程建設的忠誠把關者,猶如一群堅毅的衛(wèi)士,不分晝夜地守護著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始終如一地以專注與責任為堅固盾牌,捍衛(wèi)著那份珍貴無比的匠人精神。
在那灰色云幕低垂的晨曦中,泥濘的鄉(xiāng)間小道蜿蜒曲折,像一條沉默的巨龍。我們緊緊跟隨在老黨員的身后,如同無聲的影子,悄然追隨那輛運輸混凝土的大罐車。車輛駛過,地面揚起的塵埃中,仿佛蘊含著無數等待我們去解讀的神秘信息,我們全神貫注,細致入微地分析著每一個細節(jié)。工地上,時間仿若一把無形卻精準的標尺,每一次調度都在我們的記錄下,成為一段段至關重要的關鍵參數,用以抵御偷工減料等風險的侵襲。當萬物還沉浸在甜美的夢鄉(xiāng)之中,黎明前的空曠工地上,唯有我們堅守的身影,如同閃耀的星辰,有效地守護著質量與誠信的堅固底線。
夏日的驕陽似火,無情地炙烤著大地,工地上仿佛變成了一座熾熱的熔爐,考驗著每一個人的意志。我與同樣在烈日下堅守的工人們,并肩奔赴這片 “戰(zhàn)場”,仿佛在參與一場無聲卻激烈的競技。每一車混凝土的坍塌度和澆筑程度,都在我們如炬的目光下,接受著最為審慎嚴苛的檢驗。盡管酷熱難耐,汗水如決堤的洪水般從額頭不斷涌出,浸濕了衣衫,順著身體流淌,甚至淌進了膠靴,但我們心中那份堅定的執(zhí)著與堅守,卻如同涓涓細流,從未停歇。每一次檢驗,都是我們對未來安全與穩(wěn)定的莊嚴承諾,是我們向理想彼岸立下的錚錚誓言。
在這如火如荼的堅守歷程中,充滿激情與挑戰(zhàn)的“急、難、險、重” 工程,早已成為我們日常工作中如影隨形的“常客”。身處負責七十五公里線路建設的監(jiān)理站,那如潮水般洶涌襲來的重重挑戰(zhàn),不僅沒有讓我們望而卻步,反而如同一把把燃燒的火炬,徹底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潛藏的創(chuàng)造力與堅忍不拔的毅力。那是2017年一個酷熱的夏日,烈日仿佛要將世間萬物都融化。工人們在近五十攝氏度高溫的橋墩上頑強奮戰(zhàn),汗水如斷了線的珍珠般,不斷從他們的臉龐滑落,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內心動力源泉,讓人見之動容。歷經三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我始終如一地跟蹤記錄著他們的工作,親眼見證了那跨度百米的連續(xù)梁,在他們的手中如同有了生命一般,緩緩延伸,跨越省道,最終完美 “親吻” 合龍,架起了一座連接希望的空中彩虹。正如詩中所云:這,便是工地獨有的動人韻律!側耳傾聽吧,那從遠方傳來的堅毅旋律,正是工人們用辛勤汗水譜寫的幸福樂章!
隨著一次次嚴峻挑戰(zhàn)的接踵而至,我們與工程之間的情感羈絆愈發(fā)深厚緊密。這已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建設工程,更是一門考驗毅力與情感深度的藝術,是一片磨礪靈魂的特殊場所。在工地上,我們如同置身于一條高速運轉的輸送線,時刻體驗著緊張忙碌的節(jié)奏,全神貫注地審視著每一處細枝末節(jié),確保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安全與質量,如同堅守著心中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容絲毫動搖。在這里,監(jiān)理工作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職責范疇,它是我們對夢想之路的執(zhí)著守護,是我們用汗水與心血澆筑的希望之橋。
經過長達四年多的不懈努力與辛勤付出,蘇北大地仿佛經歷了一場神奇的蛻變。從最初的鋼筋廠加工,到樁基施工、混凝土澆筑、箱梁預制、承臺墩身、運架梁、橋面系附屬、路基施工,再到站后 “四電”、站房建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凝聚著我們的智慧與汗水。這片曾經的綠色田野、荒蕪河床之上,逐漸拔地而起一條雄偉壯觀的 “天路”。它從最初的雛形,如同一條蜿蜒的巨龍,在大地上不斷延伸,直至鋪設鋼軌,敷設空中動力電網,最終化身為一條真正的鋼鐵巨龍,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間。2019年12月16日,這條跨越蘇北田野、時速高達250公里的 “金腰帶”,在陽光的照耀下,如夢幻般開啟了它的華麗篇章。復興號列車緩緩駛入站臺,仿佛一條身披金色光芒的巨龍,威風凜凜,它的到來,將蘇北的版圖在 “最后一公里” 中完美舒展開來,為遠方的人們獻上了一份飽含希望的珍貴禮物。
列車途經項王故里宿遷、周恩來總理家鄉(xiāng)淮安東高鐵站時,那雄偉高大的站房建筑,氣勢恢宏,壯美如畫,如同一座座屹立不倒的豐碑,見證時代的發(fā)展與變遷。我的心中頓時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幸福與自豪之情,如同洶涌澎湃的潮水,久久難以平息。徐鹽高鐵,對我而言,早已不再僅僅是一條冰冷的鐵軌,它更像是一座堅固而溫暖的橋梁,橫跨在理想與現實、過去與未來之間,連接著無數人的夢想與回憶,承載著時代的使命與擔當。
時光匆匆,兩個小時的行程轉瞬即逝,列車抵達了老家站,將我從回憶的美好世界中輕輕拉回現實。當我緩緩走出站臺,深吸一口家鄉(xiāng)那熟悉而又親切的空氣,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涌上心頭。熟悉的是那股縈繞在心頭多年的故鄉(xiāng)味道,陌生的是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
然而,這一切都讓我無比確信,在這歸鄉(xiāng)的途中,我所經歷的這場心靈的深度洗禮,將永遠銘刻在我生命的絢麗畫卷之中,成為一抹永不褪色的璀璨色彩。每一段旅程,每一份堅守的承諾,都如同明亮的星辰,鑲嵌在我心靈的底片上,化作永恒的動人風景,照亮我未來前行的道路,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力量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