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蔣典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安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魯迅文學院陜西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學員。出版詩集《起奏黎明》《百年守藝人》。
近了巴山
綿延的起伏苫住了
高山流水的抒情
沉重荒蠻的巴山
用一條隧道打開時光之門
走近巴山
故鄉,遠了
時光,慢了
夕陽常咬著云朵的翅膀
讓山里的日子倒著行走
錚亮的鋼軌
駝著巴山欣賞世界
低頭數著腳下的枕木
就是對修路人、守路人,致敬
對長眠巴山革命公墓者,默哀
宿在巴山扉頁
默誦山川的辭章
巴山鐵路人
巴山很厚
厚不過寄生的苦難
巴山盛產石頭
硬不過巴山人的秉性
第一代養路人
熟練地從石頭里
救出鋼鐵,鍛打道釘
又用一些鋼鐵構件
立起巴山鼎
鑄造巴山魂
后來用鋼鐵做成車廂
涂上巴山綠
在荒蠻的天塹穿行
巴山開始靈動,唱歌
鐵路工人 “漢陽造”
把無數座陡峭的山、暗河
縫補成一幅
完整的出行圖
無數條隧道可以證明
石頭已向金屬低頭
把話語權交給
鐵龍、汽笛、護路工
在巴山文化廣場對面
巴山革命公墓
十八歲的花季和
三十六位兄弟姐妹
正整理大巴山的表情
和鐵路人的情懷
綠皮車牽著巴山 走南闖北
西鐵人在大巴山的褶皺里
糾正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不與秦塞通人煙”的認知
每穿過一節洞口
都有一輪太陽
一代代西鐵人
扎根巴山
一生都篤信陽光
守護著另一個世界的出路
巴山自敘
自西北至東南走向的鋪陳
在古代燕山期
就種下金屬
長成大巴山
巴山厚道
養育了巖石、山泉、鳥鳴
出行的腳印
常被月光絆倒
苦難是寄生在巴山的一坨癬
無數雙腳印欲出山尋找偏方
那些立著長的山路
又成了一座山
鐵道兵、民兵、學兵
用鋼釬先鑿開風景
再鑿出陡峭的陰影
最后鑿疼閉塞穴位
鐵路人硬是用青春
為巴山鑿了一道山門
鐵龍在一道長梯上
沿巴山經絡自由攀爬
巴山由此通體透亮
道釘、軌枕、枕木
和巴山第一代養路人
匍匐在巴山腹地
巴山站、八一路
先鋒路、戀愛亭
放行列車
放牧云朵
我來晚了
我來晚了
巴山喂養的巖石、草木、河流
已經定型
只剩下堅硬、茂盛、任性
我來晚了
鑿開巴山之門的學兵連少年
已經回到故土
只剩下兩鬢斑白歲月
我來晚了
道釘、鋼軌、枕木
講述隧道里外、橋上橋下
和養路人的故事
我來晚了
路地運動會已舉辦了四十四屆
看回放時
我只能成為熒屏前
遲到的掌聲
我來晚了
到巴山串門的陽光
準備返程了
只剩下瞬間的掃描
緩緩熨過群山的棱角
我來的雖然有點晚
西鐵人把手里的鐵叉遞給了我
我是一粒備用的道砟
我來得有點晚
去巴山革命公墓
只留下許多臺階
讓我上到一定高度
學會強忍住
不讓眼角那條暗河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