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朱者赤,本名朱小勇,供職于南昌局集團公司南昌房建公寓段。作品散見于《詩刊》《詩歌月刊》《北京文學》《天津文學》《福建文學》《鴨綠江》《延河》《青海湖》《讀者》《兒童文學》《少年文藝》《人民鐵道》《羊城晚報》《揚子晚報》《長江日報》《江西日報》等報刊。
從前是一盞冀中、華北平原的馬燈
撥亮青紗帳下一列急行的游擊隊
從前是一卷烽火膠片的畫外音
——槐樹下被老村長敲響的鐘
收攏牛群的哞聲和霜瓦上的炊煙
撤退或轉移,腳步隱秘而從容
裹頭巾的大爺將煙窩在鞋后跟上敲了敲
紅纓槍少年躍過消息樹投下的陰影
被寂靜團團包圍的村莊
輕聲壓低幾聲突兀的犬吠
從前是刷在村頭巷尾的標語
大平原上村舍間聯動的地下戰道
水來土掩防煙防火,建筑學的完美工事
結構合理,攻防一體的戰略布局
游擊隊員、束腰的莊稼漢子們
揮動鋤頭和鏟鍬的敵后武裝
向上是灶膛炕頭,向下是轱轆轉彎的旱井
向右是伺機而動的蟄伏
向左是一墻之隔的心跳,屏住呼吸
潛藏的槍眼變著戲法
有時在矮土墻后面,有時在磨盤邊沿
子彈呼嘯著從馬廄或羊圈蜂擁而出
從針線笸籮后面或麥秸稈堆里
自由式射擊,冷靜而正義地對抗
入侵者們左顧右盼,如坐針氈
偌大平原上的每一塊石頭都是攥緊的拳
從前的地下戰道,一段洞悉過烽煙的長廊
頭頂已是斗轉星移
星河下,已是一片春風浩蕩的大地
1943年的火車
鐵絲網圍欄里的站名牌,炭色火車的旅行
節節縱深的暮色,往幽暗的隧道里去
一條軍事據點的路線
油紙傘和藤條箱的旅客
攤開豎版的新聞早報
炮樓里屯扎的加強排,觀察哨的窺探
似乎察覺到什么,一些風吹草動中
夾雜著的慌亂,探照燈做出圓周運動
直至鐵道線方圓幾里外,是戒備,是張望
鐵的事實,攜帶1943年的火車奔跑起來
沿著軍事地圖,從已知A站到達B站
有既定方向,滿載危機四伏的槍支彈藥
魚尾板信號牌側過身去,汽笛發出警報
鐵道旁的白樺林成為掩體
游擊隊員好像比火車跑得還快
相對運動中的戰斗,閃轉騰挪
騎乘、掰開車鉤,拆解一列火車
車門大開,炮管機槍和手雷
被成捆成箱地扔下車,加入英雄的隊伍
輾轉鐵打的營盤,游擊小分隊成為
密林中晝伏夜出的豹,帶領一抹突襲
爆破的夜色,沖鋒向前的先遣隊
或成為陣地的鷹,潛伏、洞穿
讓敵意的擴張脫軌、陰謀側翻
一波又一波密集的運動戰
在漫長的鐵道線上
鍛打億萬噸鋼鐵的意志
八十年前的鐵道線依舊锃亮如新
英勇的游擊小分隊,還在
等一抹深沉的暮色給他們做掩護
等一場槍林彈雨將他們淬煉,奔跑
奔跑在鐵道線的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