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羅襄合,中國鐵路文聯作家分會會員。供職于武漢局集團公司襄陽北站。作品散見于《中國鐵路文藝》《人民鐵道》《武漢鐵道報》《襄陽日報》等報刊。多次被鐵路和地市新聞單位評為“優秀通訊員”。
春風吹開百花香,正是人們踏春旅游的黃金季節,出游山西是我蛇年的計劃之一。我通過鐵路12306售票系統,購買了K2097次到太原站的火車票。
4月22日23點06分,K2097次列車正點抵達襄陽站。我從一名列車員轉身成為一名普通旅客,習慣地讓其他旅客先上車。
車門處,看見一位大娘拉著行李箱很吃力的樣子,我隨手幫她把行李箱搬上車,這一很自然的舉動,被驗票的列車員看見,給了我一個稱贊的微笑,我說自己曾經也是一名列車員。
13車13號中鋪,我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
列車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緩緩離開襄陽站,溫馨的車廂里,充滿歡樂的氣氛。從藍色的窗簾,到窗下潔凈的小茶幾;從行李架上行李整齊的擺放,到列車乘警的安全提示,感受到了“旅客之家”的溫度。乘務工作中領臥具、疊被子、給旅客打開水的情景歷歷在目,不時在腦海里回旋著。
我坐在臨窗的單座上,流動的夜色在玻璃上暈染開來。列車穿行在光的河流里,內心由衷地感慨鐵路發展速度之快。
13號車廂的列車員擦著地板,我上前主動來幫忙,列車員姑娘微笑著說:“不用不用,好好休息,謝謝您!”從列車員的微笑里領略到“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價值體現。
這是一趟由宜昌開往大同的快速列車,列車廣播提示,夜間行車車燈關閉,我很快躺下,一覺醒來就到了安康車站。
餐車人員送來早餐,大米稀飯和兩個饅頭就像家里的味道。
我習慣在火車上閱讀,《中國鐵路文藝》第三期《我叫單杏花》,寫的是一位看似平凡的女性,卻在中國鐵路客票電子系統研發中,堅持不懈參與并堅守了28個年頭,成為鐵路客運信息化領域的領軍人物和中國鐵路客票發售與預訂系統研發的技術帶頭人,被譽為12306系統的“最強大腦”,她的故事打動了無數人。
我看完文章,又戴上耳機傾聽了更多鐵路發展的故事。到了下午,有些困意,順手把耳機放在枕頭下面睡著了……
“前方停車站太原火車站!”列車播音室的廣播響了,我還在睡意蒙眬中,趕緊收拾行李下車了。
晚上入住太原市區酒店,正當我再次使用耳機時,才發現耳機和帽子落在了臥鋪車上。
我正在為耳機發愁時,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您是K2097從太原站下車的旅客嗎……”
原來是鐵路12306的服務人員打來的電話,通過平臺查找到車次和座號及到站個人信息,告知我遺落的物品將從大同站帶到太原站,讓我及時認領,我焦慮的心一下子平撫下來。
我完成太原之旅的行程,從云岡石窟到喬家大院,從王家大院到平遙古城,目睹黃河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象,感嘆大太行,感慨大美山西好風光。
這天一大早,我趕到太原站遺留物品認領處,耳機和帽子又回到我的手中。物品的失而復得讓我體驗了12306的快速和溫暖,由衷地向鐵路工作人員表示敬意!
難忘的火車太原之行
去年的大寒節氣,我登上去太原的火車。
時隔38年,我再次走上太焦鐵路,不同的是,那一年的冬季大寒節氣,我作為一名司爐工,完成從襄陽(原襄樊)機務段到太原廠修的乘務工作。而今天我作為一名K904次列車的乘客,迎著一路風景,穿行在太行山地之間,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
那天,接到機車廠修的命令,我隨襄樊北機務段“956號”機車組,從運轉室報到上崗,到機車整備出發,一個上午都在進行機車長途運行前的保養和準備工作。
“956號”解放型蒸汽機車擔負著駐站十堰站的調車任務。這里是中國汽車之都的搖籃,每天都有從第二汽車制造廠鐵路專用線的集裝箱,牽引的裝配零部件等貨物車列的編掛車底,站內的貨場貨物的倒裝量也非常繁重。同時“956號”調車機還擔負從十堰站到武當山站(原六里坪站)間的小運轉任務。機車長期負重,廠修任務十分艱巨。
我當時正式上崗司爐工還不到半年時間,為了完成好車隊交給的光榮任務,要做到聽從指揮,雷厲風行,保質保量。我的工作除了將鍋爐水汽燒好、火床火勢保持好,給機車鍋爐上水、對走行部壓油機的檢查給油,還要做機車風缸給油處和搖連桿各給油點的工作。機車走行部潤滑工作極為重要,尤其是機車煤水車輪的軸溫檢查更為關鍵。
出發前,我和司機長對每個車輪的軸油箱進行全面檢查,以確保機車運行安全。
整備工作一切就緒,從機務段到襄陽北站(原襄樊北站)四場,與寶豐機務段的前進型大蒸機車連掛,一直運行到寶豐站。北上的列車都是大噸位,加掛我們的機車重量增加,列車換長相對增加,火車大車師傅還要在長大坡道開大蒸汽手柄閥門,給足蒸汽以獲取更大的機車動能,給列車運行助力,確保列車運行安全。
20世紀80年代,焦枝線和太焦線上,蒸汽機車是貨物列車運輸牽引主力。那時這條線還沒電氣化接觸網,運行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時還要爬到煤水車的煤斗里挖煤和灑水,以保證煤的充分燃燒,讓煤塊耐燒火旺。運行中,雙腳45度的弓字步站得要穩,我一邊腳踩風動爐門小踏板,給火室里投煤,一鍬就是十幾公斤重,也不感覺到臟和累。因為我是從部隊復員分配到機務段,學開火車是我夢寐以求的事,使命光榮。我穿上印有“武局襄機”字樣的制服,還像個軍人一樣,履行好司爐工的職責,完成好此次機車太原廠修任務是我心中的諾言。
“956號”機車在乘務組師傅們的操縱和呵護下,機車也像頭雄獅一樣給力,我們一路歡歌,當天晚上機車駐扎在月山站。
吃過飯,我和司機長一起到專用線上看看我們的愛車,把爐子里的封煤情況檢查一遍,師傅還特意指導我把火床下的爐門篦子給放下來,以便更好地節約用煤量,司機長笑著告訴我說:“蒸汽機車用煤燃燒充分和走行部的油潤工作是個技術活兒,我們用好了可以拿到節煤獎!”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乘務組人員就到了月山車站信號樓聯系經路,希望能給“956號”機車早點安排進路。
冬日的暖陽下,站調給“956號”機安排放單機,我們都特別開心。在這一千公里以外的太焦線上放單機,就好像如今的城市快速道上的坦克300一樣牛,我們在駕駛室里手比眼看,呼喚應答,配合默契,添著煤,冒著煙,車輪鏗鏘,汽笛嘹亮,太威風了。
又是一天緊張有序的乘務勞作。夕陽西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機車披著晚霞,安全順利地進入太原機車工廠。
“前方停車站太原車站。”K904次列車播音室傳來列車到站通知,回憶中的一個個畫面被廣播員的聲音給提醒,我再次看著窗外徐徐進站的貨物列車,仿佛看見曾經“956號”蒸汽機車進站時的影子。讓我感嘆的是電氣化鐵路干線上的電力機車已經成為當下的牽引主力車型,從蒸汽機車更新換代到內燃和電力機車變化之快,目睹飛馳天下的復興號,為鐵路跨越式發展的成果感到自豪!
曾經的蒸汽時代記憶深刻,難忘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致敬,我心中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