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進入數字時代,美術教育受到新的沖擊,且已經影響小學的美術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好小學美術教學,更好地增強小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和創造力?
加強培訓,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學校要有意識地對美術教師進行數字化技能培訓,提高教師的數字化技能水平,增強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
對小學美術教師,應進行基礎知識與深度技能方面的培訓。
包括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教師學會后,應用于教學工作計劃與教學管理工作,能對信息資源及日常工作進行數據歸納處理。
還包括Photoshop等圖像處理軟件的學習。教師學會后,可以設計制作有吸引力的藝術作品及教學資料。
另外,教師還要學會使用線上教學軟件及平臺,如釘釘、騰訊會議等。這樣,教師就能開展線上教學,和學生互動交流也不受空間的限制。
在培訓工作中,教師應進一步把握數字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如運用虛擬現實(VR)技術制作“走進世界美術館”課程,帶領學生參觀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等,身臨其境地觀看世界一流美術作品,了解不同國家和時代的美術文化內涵。用增強現實(AR)技術制作的交互性美術課件,可以在平面的書籍上活靈活現地展示美術作品的局部、創作年代和與美術作品有關的事件等。
學校還要多組織召開數字化教學觀摩會,邀請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者來校做數字化教學相關研究動態、實際案例分享,或者組織教師參觀數字化教學示范學校等,向他人學習、取經。
教師在觀摩學習后,可以把所見所學落實到日常教學中。如:舉辦在線藝術展、組織數字藝術創作比賽等,在摸索、實踐中增強自己的數字化教學能力,打造數字化教學所需要的創作與互動教學空間。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教師需要用心設計并開展數字化課堂教學。
數字化課堂教學,不僅是應用技術的過程,更是轉換教學理念的過程。此時,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換—以前是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的傳道授業者,如今是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通過課程設計,將學習興趣與學習愿望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要取得數字化教學的良好效果,關鍵在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光與影在美術中的表現”這一內容時,除播放光影變化如何影響自然景色的紀錄片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光線的遠近、強弱對事物的外形和色彩所產生的影響,進而體會光影的魅力。
多樣性與靈活性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雙翼。項目活動的學習、合作探究等手段,能給予學生展示和創新的平臺。
以“校園植物的調查和物種多樣性記錄”項目為例,教師可以拓展如下:舉辦一次校園植物生態攝影賽,讓學生認真觀察、捕捉生活中的細節之美,用鏡頭拍下校園植物的獨特風貌和動人瞬間,還可以附上一篇短文對攝影圖片進行描述,讓學生在提高審美水平的同時了解生物的多樣性。還可以引進VR技術,讓學生置身于熱帶雨林或北極,觀察不同環境中植被的不同分布與生長。這種新奇體驗,一定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作為數字化教學的實踐者,教師要為學生做一個好榜樣:充分利用教育軟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挑選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學生共享;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通過教育云平臺布置有梯度的課堂、課后作業,這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照顧到班級中所有的學生。
整合資源,豐富教學資源素材庫
教師要認識到數字化資源的篩選與共享的意義—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保障,是當下信息社會發展背景下教學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將來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整合數字化資源的過程中,學校要形成科學的、易于執行的篩選模式。換句話說就是,網絡如海洋,里面什么東西都有,整合數字化資源時要認真審核,確保選取的資源內容準確無誤、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另外,要有版權意識,未經授權,不要擅自使用,以免引起麻煩。可以以年級為單位,建立一支數字化資源篩選隊伍,以各科任教教師為數字化資源的篩選主力,憑借他們豐富的專業知識和一線教學經驗,對海量資源進行分類,去偽存真,篩選出一批高質量的符合教學需求的數字化資源,在全校范圍內共享,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從資源整合與二次利用的角度看,教師作為教學主體,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材施教,創造性、多角度地對已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再造。如,歷史教學中,教師可將各資源方提供的歷史視頻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剪輯、拼接,制作一個時間軸清晰、歷史事件連貫的視頻。美術模型教學中,教師可將多個演示視頻搜集起來,再配以模型動畫視頻,為學生提供更形象、直觀的教學資源,降低學習難度。
學校要鼓勵教師挖掘、創建個性化的教學素材。這不僅能為學校的教學資源素材庫添磚加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并在課堂實踐中增強教學能力,實現教學相長。
升級設施,保障網絡教學環境
為了跟著時代發展的腳步,硬件設備也要及時更新。學校必須完成數字化教學設備的更新與改進,打造一個有效、動態、無限制的學習平臺,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教室設置方面:確保每間教室都配置高分辨率的投影和信息化白板等硬件設施;視頻、音頻、錄播、直播設備也是遠程教育與混合式教學不可缺少的,學校可選用畫質高清、延時性短的專業視頻、音頻、錄播設備,讓遠程端的學生盡可能地有現場感,且可以將精彩課程錄制下來,方便學生以后反復觀看,鞏固所學知識。
在網絡設施建設方面:一是要建設網絡安全保護機制,讓教師、學生在使用網絡的同時,個人信息及隱私能夠得到妥善的保護;二是要有前瞻性,在進行網絡設施建設時,考慮到將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做好5G網絡等新技術的網絡建設,為將來教育的智慧化夯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石莊鎮高井小學)
【編輯:楊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