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機械臂、蜘蛛機器人……長沙一對父子一起手工打造玩具不僅走紅網絡,相關視頻還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轉發、評論:“一位鐵桿爸爸為兒子制造的機器人玩具,這完全是科幻大片里的場景。”
全職奶爸在陽臺上開創“造夢工廠”,和兒子一起手搓玩具
姚聰是個85后,常在名為“造夢小懿”的抖音號發布短視頻,展示他和兒子小懿手工打造的各種玩具。不少網友都以為他是富二代。有人留言:“要不怎么能在家全職帶娃玩?制作那些黑科技玩具很燒錢!”姚聰回復:“其實我就是個小鎮青年,如果家里真有錢,我和兒子早就‘玩出新高度’了。”
姚聰的家鄉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麻垌鎮,父母靠擺攤賣手工竹編生活,小時候他也學著編過竹筐。
隨著年齡增長,姚聰開始嘗試更復雜的手工制作,比如用廢棄零件拼裝簡易風扇,還曾設計過一個可以自動開關的小門。雖然這些手工作品做工粗糙,但為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讓他成為鄉親們眼里的“發明家”。
上初中后,姚聰對美術課情有獨鐘,而且有一定的繪畫天賦,常在父母制作的竹編上畫山水、人物、花鳥、走獸,讓他們的產品比同行更暢銷。見姚聰很喜歡繪畫,父親后來咬牙支持他系統學習了美術。
2003年,姚聰被華僑大學藝術與設計專業錄取。上大學期間,他又對建筑學產生了興趣,常到建筑系的教室去旁聽,并由此結識了女友鄧嫚—一個讀建筑設計專業的長沙姑娘。
2005年,姚聰和鄧嫚報名參加了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并通過努力奪得了獎杯。
大學畢業后,兩人供職于北京一家建筑設計公司,不久便結了婚。
2015年,鄧嫚懷孕后思鄉情切,夫妻倆便放棄了北京的工作,辭職來到鄧嫚的家鄉長沙。
為了給孩子賺些奶粉錢,姚聰工作之余承接各種建筑設計方案,但因整個建筑市場不景氣,他收入不高而且不穩定,最艱難的時候夫妻倆不得不借錢還房貸。
等到兒子小懿滿周歲時,因房地產行業陷入寒冬,姚聰索性辭職做起了全職奶爸,照顧兒子、操持家務,讓妻子安心工作。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姚聰經常帶小懿自制各種小玩具,父子倆還買來樂高一起拼。
小懿像爸爸一樣喜歡動手,3歲時拆解了家里所有的遙控器,5歲時用磁鐵讓電視機屏幕上飄滿“雪花”。為了支持兒子動手實踐,姚聰不顧妻子的埋怨,在陽臺上搭起了簡易工作臺,并掛上了“懿星人造夢工廠”的紙牌子。
為了激發兒子的奇思妙想,姚聰買回玩具汽車和機器人零件,以及各種電子小元件,父子倆一起搗鼓。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零件,經父子倆巧手組合,變成了一輛輛會跑的玩具車、一個個會動的機器人甚至酷酷的玩具機甲。
“學習知識不能光靠書本,這種手工創造的素質教育能調動孩子的思考能力,達到啟智的目的。”
妻子不太支持姚聰:“兒子4年幼兒園讀下來,你買樂高和各種玩具零件的錢都能買個玩具店了!從下個月開始,你來還房貸!”
姚聰不得不想辦法省錢,用常見的飲料瓶、木頭塊、鐵絲、舊電池等替代以前需要花錢買的各種手工材料。雖然用料變了,但父子倆做的手工作品依然很棒:兩節電池和一組磁鐵拼接在一起,變成了可發射“彈藥”的“電磁炮”;兩塊小木板和幾根纏繞著細鐵絲的釘子組合在一起,通電后變成了“電子煙花”……
周末,姚聰經常帶兒子去廢品站尋寶。一個普通的礦泉水瓶,他剪開瓶身給兒子示范:“這是機器人的胸腔。”小懿也很有創意,把可樂瓶蓋組合起來:“這是齒輪!”他們用輸液管當液壓管、易拉罐做關節,拼出一只會搖頭的機械狗。鄧嫚拍下父子倆自制玩具的視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引來大量點贊。
在制作玩具的過程中,姚聰更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完成一件作品。每次創作前,父子倆會一起討論設計思路,從構思到選材,再到實際操作,每一步都充滿探索的樂趣。姚聰鼓勵小懿大膽嘗試,即使失敗了,也會引導他分析失敗的原因,然后改變思路繼續探索。
2022年5月,姚聰注冊了抖音號“造夢小懿”,用于記錄兒子的手工制作過程。他希望兒子長大后,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成長的點點滴滴。
姚聰發布的第一條視頻里,小懿正為機械臂抓不起雞蛋而懊惱。姚聰指導他:“試試增加手掌曲率。”經過三次嘗試,機械手指終于穩穩捏住了蛋殼。當蛋黃滑進碗里時,視頻彈幕炸開了鍋:“這爹太硬核!”“小懿也好有才呀!”這條視頻最終收獲23萬播放量。更令姚聰父子驚喜的是,東莞一個網友寄給他們一臺二手3D打印機,包裝箱里有一張字條:“請替我兒子圓夢!”
鄧嫚也一改以往的態度,不但“特批”了一筆購買零件的資金,還開始催更。
為了制作“電磁炮”,父子倆在舊書網淘到一本《電磁學原理》。小懿舉著磁鐵,觀察著鐵屑的舞動軌跡,嘴里嘟囔著:“同極相斥就能發射?”姚聰點頭稱是。當“電磁炮”發射的鋼珠“砰”地擊穿紙箱時,還是小學生的小懿隨即在本子上畫出一幅歪歪扭扭的洛倫茲力示意圖,儼然一個小科學家。
小懿的商業意識也隨之覺醒:發現同學癡迷《火影忍者》,他用3D打印機批量制作手里劍和忍者鏢,周末到公園擺攤售賣,廣告牌上寫著:“另可定制《火影忍者》小玩具,帶夜光的加8元。”一個周末,他竟賣出200多元的貨。
有人質疑:“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吧?”姚聰卻說:“學習知識不能光靠書本,這種手工創造的素質教育能調動孩子的思考能力,達到啟智的目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點贊,“硬核父子”圈粉百萬
2024年冬,父子倆的“鋼鐵蜘蛛機器人”項目啟動。姚聰帶兒子蹲在工地上,通過觀看挖掘機和吊車的工作原理,構思他們的新作。父子倆還從報廢的摩托車上拆下減震器,加以改造利用。
組裝玩具過程中還出現了一次險情—廉價注射器改裝的液壓缸,在負重測試時突然爆裂,液壓油噴了姚聰一臉。
除夕之夜,鄧嫚和父母忙著準備年夜飯,姚聰父子倆卻在圍著失控亂轉的蜘蛛機器人改寫代碼……當跨年的鐘聲響起時,他們的程序也終于跑通,鋼鐵蜘蛛靈活地彈跳著為全家人跳了一支機械舞,逗得一家人開懷大笑。
2025年3月初的一天,“造夢小懿”發布了一段新視頻:蜘蛛機器人靈活穿梭于泥濘中,六只機械足交替前行,伸出機械爪精準抓起石塊,穩穩地放入指定的容器中。姚聰以畫外音介紹:“這種機器人還可以用來救火、排險等,很具有開發潛力和實用價值!”
這條視頻很快走紅網絡,并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轉發和評論:“一位鐵桿爸爸為兒子制造的機器人玩具,這完全是科幻大片里的場景。”一夜之間,“造夢小懿”賬號增加粉絲數十萬。截至7月中旬,“造夢小懿”已擁粉180多萬。
姚聰父子拍攝的另一條視頻,是關于機器人救火的現場測試。當機器人用長長的機械手抓起燃燒的木塊精準投入水桶時,小懿難掩興奮與自豪。視頻結尾的“翻車集錦”更好玩:機器人陷進泥坑打滑,甚至被野狗追著咬掉了零件……這些狼狽鏡頭引發網友強烈共鳴。有網友留言:“正是這一次次失敗和堅持,成就了今天的‘造夢小懿’!”
父子倆走紅網絡后,也接到了一些合作邀約。經過考察,姚聰最終選擇與一個掃地機器人廠家合作,通過賣設計方案,為家里賺回一筆可觀的收入。
一天晚上,姚聰在家里教小懿用焊槍連接信號線,烙鐵不小心碰到了桌布,迅速燃起了火苗。父子倆手忙腳亂將火撲滅后,發現墻上的機器蛇設計圖被熏黑了一角。“正好改成戰損版。”小懿的幽默化解了尷尬。墻上一幅幅圖紙,則承載著他們新的夢想:能鉆進地震廢墟的機器蛇、運送救災物資的機器狗……燈光下,鋼鐵蟑螂的復眼結構圖鋪滿桌面,那是姚聰為管道檢測設計的仿生機器人。
為了提升技術水平,今年姚聰開啟了“閉關模式”。微信好友刪得只剩37個,朋友聚會的邀約他經常婉拒。他說:“以前推杯換盞兩小時,不如現在寫通一行代碼。”書架上,一本《深度學習導論》里夾滿了便箋,這位由藝術生轉型的“硬核老爸”,不光要給兒子“手搓”一個“科幻王國”,還立志要創造出多種用于搶險救災的機器人,造福全社會。
如今,小懿的初中生活也悄然發生改變:科學課上,他演示自制的機械臂和小飛機后,被校長特許成立一個“造夢社團”。社團招新當天,20多個孩子擠滿了物理實驗室。小懿被一幫志同道合的同學圍著,朗聲講解3D建模基礎,“小專家”的派頭十足。
【編輯:馮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