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雖然雙腿被截肢,行動只能靠輪椅,但她積極樂觀,遇到挫折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得往前看”。她不僅教會兒子生活技能,還教導他做人的道理,她給兒子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業”:每天講3個笑話。她說:“苦著臉解決不了問題。你看窗外的向日葵,它們向著太陽長,不是因為太陽暖和,而是要開花給太陽看。 ”
2025年5月10日,“寒門博士”龐眾望被老家河北吳橋縣特聘為吳橋智庫專家和文旅形象大使。那天是母親節前一天,他深情緬懷已經去世5年的媽媽:“媽,你看,我做得很好……”
媽媽坐輪椅都能笑,我憑什么哭
1999年,龐眾望出生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龐莊村。2017年高考,他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績,獲得清華大學“自強計劃”最高60分的降分錄取資格。一時間,他的故事燃爆網絡,大家在唏噓他身世的同時,更對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敬佩不已。
母親因病臥床不起,父親患精神分裂癥,很多人都說,龐眾望能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簡直就是奇跡。然而,在龐眾望眼里,如此貧寒的家庭背景,并不是自卑的借口,而是“命運的禮物”。
“如果苦難選擇了你,你仍可選擇背對苦難,把笑容展現給世界。”這是龐眾望在日記本里寫下的話,也是他對苦難生活的真實態度,而教會他這個道理的,是生命里最重要的那個人—媽媽。
媽媽龐志芹患有先天性脊椎炎,導致半身發育不良,雙腿被截肢,癱瘓在床,行動只能靠輪椅。但她積極樂觀,每當遇到挫折,常說一句話:人得往前看。
堅強的龐志芹,讓身邊人看到了“活著”的力量,也深深影響著龐眾望。他經常想,媽媽坐輪椅都能笑,我憑什么哭?
雖然物質貧乏,但媽媽給了龐眾望一個“精神豪門”,在媽媽的感染下,他也成了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6歲那年,龐眾望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急需手術,費用4萬多元。一貧如洗的家庭遇到這樣的打擊,有人勸龐志芹放棄,不然日子沒法過。但她爬上輪椅,堅持讓龐眾望推著她去借錢。
龐眾望至今都記得媽媽向親友借錢時說的話:“眾望是我們全家的希望,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都不會放棄他!”大家十分同情他們的遭遇,紛紛伸出援手。更讓人感動的是,龐眾望康復出院后,所有人像商量好了似的,沒有一個催他們還債。這份無聲的支持,讓龐眾望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報答父母和鄉親們的恩情。
雖然沒人催,但龐志芹還是沒日沒夜地縫制衣物,讓年少的龐眾望拿到集市上去賣,攢錢還債。龐眾望也不斷將廢鐵、塑料瓶、紙板撿回家中,攢多了一起賣掉。
苦難歲月里,母子倆相依為命,相互溫暖:一個水煮蛋,兩人推來推去,誰也舍不得吃;一碗餛飩,兩人也是你推我讓,都想讓對方多吃幾個。
龐志芹不僅教會兒子生活技能,還教導他做人的道理,她給兒子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業”:每天講3個笑話。她說:“苦著臉解決不了問題。你看窗外的向日葵,它們向著太陽長,不是因為太陽暖和,而是要開花給太陽看。 ”
在龐眾望的記憶里,媽媽曾對他說:“有醫生說,我活不過20歲,但我覺得,我能翻個倍。”當時,她眼神清澈,目光溫柔而堅定。
多年后,每每提及這段往事,龐眾望的聲音都會顫抖,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有像媽媽這樣的勇氣,在面對別人的評價時,能勇敢地說“我想翻個倍”。
我的家庭有哪一點拿不出手?我媽媽那么好,他們應該羨慕我
盡管家庭經濟困難,龐志芹還是堅持送兒子上學:“我一輩子沒讀過書,很羨慕讀書的人,就想讓兒子讀書,盡量讀好書。”
龐眾望從小就感受到媽媽對他寄予的厚望。兒時,媽媽會用撿來的煙盒教他數數,還讓他用樹枝當筆,涂涂畫畫學寫字。來自媽媽的啟蒙教育,朦朧中帶著一股最原始的動力。
上學前,龐眾望問媽媽為什么給他取這個名字,從沒上過學的龐志芹微笑著回答:“你承載著爸爸媽媽的希望,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希望,你是我們所有人的希望。”這番話,給了龐眾望無限力量,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家人的驕傲。
在學校里,龐眾望刻苦努力,成績優異,各類獎狀貼滿了家里的泥土墻,高中時還拿下了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每當聽到旁人夸贊他,龐眾望都會說:“這些獎狀應該寫上媽媽的名字,沒有她,我連6歲都活不過。”
龐眾望上初二那年,媽媽因嚴重貧血住院,他不得不暫時中斷學業,一邊借錢,一邊打零工,甚至在菜市場打烊后尋找可以食用的蔬菜充饑。一天,他無意中聽到醫生說,媽媽的壽命比常人短,便暗暗發誓要跑贏時間,讓媽媽早點兒過上好日子。
媽媽出院后,龐眾望回到學校,學習更加努力。2014"年,他考入河北頂尖高中吳橋中學。龐志芹很高興,常常對鄰居說:“我兒是狀元苗子。”
為了解決學費問題,龐眾望向學校申請貧困助學金,如實填寫家庭情況。有人問他:“這樣的家庭,不怕被別人看不起嗎?”龐眾望回答:“我的家庭有哪一點拿不出手?我媽媽那么好,他們應該羨慕我!”
順利入校后,有師生想給龐眾望捐款,被他婉拒了。他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自強自立。
離家求學,相距二三十公里,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龐眾望擔心媽媽因思念自己影響身體,開學前寫了"30"封信,讓姥爺每天給媽媽讀一封。信里大多是兒子對媽媽的“碎碎念”:“媽,記得吃藥。”“別喝生水。”“不要舍不得吃飯。”“讓姥爺推著你出去走走。”……
有一天,龐志芹病情惡化,被鄉親們送到了醫院。她擔心影響馬上要高考的兒子,便讓大家幫她瞞住消息。直到放假,龐眾望回家才得知媽媽生病住院,心疼得直流眼淚。龐志芹安慰他:“媽媽真沒事,你回去專心學習,你能考上大學,就是對媽媽最大的孝順。”
在醫院陪伴媽媽的那些日子,龐眾望第一次對媽媽的病痛有了感同身受。媽媽身上深可見骨的傷口,成了他難以磨滅的記憶,鞭策著他奮勇向前。
不辜負媽媽給我取的名字
2017年高考,龐眾望以理科684分的成績一舉成為滄州市的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航空與動力專業錄取。也是在那一年,他獲評“中國好人”稱號。
龐志芹的笑容更加燦爛:“我這輩子最大的驕傲,就是兒子替我讀了書。”那些日子,龐眾望仍堅持打零工,一邊在小飯店刷盤子,一邊琢磨:“清華有勤工儉學崗,我能養活自己。”
寒門出貴子,家里一時間門庭若市,很多好心人捐錢捐物,親友們也表示之前的債務一筆勾銷。但龐眾望母子婉拒了這些好意,繼續想辦法還債。
2017"年秋,龐眾望帶著簡單的行囊,前往清華大學。臨別,龐志芹眼含淚花,喃喃道:“孩子,你已經長大成人,等到你畢業的那一天,媽媽一定去參加你的畢業典禮!”龐眾望使勁點頭,期待著那天早點兒到來。
雖然龐志芹做夢都想去清華大學看看兒子,但因行動不便,始終未能如愿。2020年,就在龐眾望快大學畢業的時候,龐志芹突然因病離世,年僅48歲。
驚聞噩耗,龐眾望悲痛欲絕。他原本憧憬著媽媽親眼看著他身穿博士袍,站上學術巔峰,卻沒想到這竟成了他一輩子的遺憾。
其實,龐志芹病重住院期間,龐眾望一邊忙著畢業,一邊面試直博資格。臨終,她聽到了兒子面試通過的好消息,浮腫的眼角溢出了笑意。
“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未來不辜負媽媽給我取的這個名字,不負眾望。”媽媽去世后,龐眾望把對媽媽的思念化為動力,留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博士學位,多次獲得清華大學獎學金,還被評為202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而今的龐眾望,手握三項國家發明專利,從事自己最熱愛的科研工作,內心也更加強大。2025年4月,他在清華大學一場對話論壇上的發言“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報國”,被網友怒贊,更被《人民日報》、央視網轉發。
每一次科研上的突破,每一份榮譽的取得,都是對媽媽最好的告慰。每當提起媽媽,主攻光纖傳感技術的龐眾望就會這樣形容:“每根光纖里跑著880億個光子,媽媽或許就是其中的一個,永遠照亮我前進的方向。”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