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在提升幼兒綜合素養方面有重要意義。在幼兒園的勞動教育中,幼兒既可以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還可以磨煉優秀品格、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有何意義
啟蒙勞動意識
幼兒參與豐富多彩的勞動,能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逐步領悟勞動的價值,體會勞動成果的意義,生出對勞動和勞動者的熱愛之情,有助于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奠基全面發展
幼兒在勞動中要動手操作,還要動腦思考,解決實際困難,這既可以增強幼兒實際的操作能力,又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從整體上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
培養團隊精神
在集體勞動過程中,幼兒需要和同伴一起完成一項任務,可以學會相互合作、共享知識、關愛他人,樹立起團隊合作的意識及社會責任意識。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歸屬感會伴隨他們的一生。
如何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
融入日常,培養習慣
勞動教育應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幼兒產生親切感,有助于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勞動教育能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放松的狀態下學習生活技能,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例如,開展拾柴這樣的活動,教師帶領幼兒走向戶外,尋找、撿拾散落的柴火,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小手肌肉,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和判斷力,而且能讓幼兒置身于大自然,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清掃是一項實用的勞動。每天清掃能讓幼兒養成講衛生的習慣,還能輕松獲得成就感。整理書包可以作為動手能力的提升訓練,使幼兒按類別放置圖書和文具,培養其時間觀念和學習習慣。
寓教于樂,深化認知
幼兒在勞動中可以獲得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和科學經驗,教師加以拓展延伸,使其專題化、系統化,具有整體性,可以成為勞動教育主題周或者勞動教育主題月系列活動的內容。
以“勞動最光榮”主題周活動為例,幼兒園可以通過聯系本地工廠、農場等機構,開展參觀活動,讓幼兒在教師和家長的帶領下體驗勞動者的勞動過程,觀察從播種到收獲的過程,或是去生產線觀察產品的制造過程,加深對勞動意義的理解。
幼兒園可以設計與勞動有關的角色扮演游戲或手工作業游戲,例如組織幼兒在園內開辟小菜園、做簡單的手工等,使幼兒感受到勞動的快樂與幸福。
教師可以將適合幼兒角色扮演的游戲結合進去,如“小廚師”“清潔小衛兵”等,可以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和對勞動者的熱愛。
組織開展勞動教育主題周或勞動教育主題月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幼兒園教學的內容,而且能在幼兒心里種下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種子。
言傳身教,激發熱情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行動和理念對幼兒的成長有長期而深遠的影響。教師應注重自身修養,做幼兒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應當做到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都要言傳身教,以良好的作風給予幼兒積極的暗示。
教師應做好班級勞動,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榮譽感。
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亮點,及時給予具體、真誠的表揚。
積極反饋對于幼兒勞動積極性和自信心的養成有重要作用。當幼兒獨立完成一項任務,哪怕是一件小事,如參與班級大掃除,教師都要大加贊賞,用熱情的話語或小獎賞給予鼓勵,讓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幸福感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
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幼兒創造共同勞動的機會,幫助幼兒團結合作完成任務,讓他們懂得擔負起責任,感受合作的力量,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只是旁觀者,應與幼兒一起面對困難、克服困難、享受快樂,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實踐,在體驗中成長。
家園合作,共促成長
勞動教育是幼兒成長的重要內容,不僅在于知識的灌輸,更在于幼兒性格的養成與習慣的培養。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共同關注、引導幼兒參與勞動教育。
家長要在家里為幼兒多安排一些勞動,做一些簡單的整理、收拾等家務。如引導幼兒整理自己的玩具、擺放餐具等,逐步發展到幫助家長做飯、打掃房間等。
教師可以召開家長會,或者利用微信群,對幼兒勞動教育的意義和方法進行講解和推廣,向家長傳遞教育觀念,讓家長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家長和教師要及時通報幼兒在家里、幼兒園對勞動任務的執行情況,相互評定幼兒完成任務的優劣,并適時更新勞動教育的方式,形成一致的聲音,家園合力,共同促進幼兒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皋南幼兒園)
【編輯:陳 彤】